玉田生活网

查看: 1569|回复: 5

玉田县人饮工程概述

[复制链接]
匿名
匿名  发表于 2011-5-20 20:15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玉田县人畜饮水问题由来已久。南部地势低洼,水源充足但水质较差,西北部及部分洼地水中氟含量高,以一家一户的小浅井为主,甚至有的村饮用河水、坑糖水,没有消毒条件和设备。北部部分乡村缺水严重。建国之初,73个村的5.7万人、500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其中最困难的(历史性的)缺水村33个,人口23496人。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山区人民的饮水问题,积极组织群众打井或引水,国家派技术人员深入山区找水,组建打井专业队伍,专门为山区打岩石井。到1985年,全县共打成饮水深井34眼,浅井16眼,引水管道50处,共长69500米,大口井3眼,水池25个,修水塔17座,共解决53个村庄,4.2万人,以及3500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其中历史性缺水的33个村庄已全部解决,国家投资55.63万元,群众自筹工折款39.6万元。
我县饮水问题的另一大难点就是氟水区的广泛存在。水中含氟量大小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科学认定水中氟含量的警示线是1毫克/升。1980年水利局派技术人员张耀友会同县卫生防疫站的技术人员,调查了全县饮用水的含氟量,又于1985年进行了详细的复查,经科学鉴定与化学分析,确认全县有18个乡227个村是不同程度的地方性氟病区。
其中轻氟区涉及18个乡镇150个村,水中含氟量1.1-2毫克/升;中氟区涉及12个乡镇74个村,水中含氟量为2.1-4.0毫克/升;重氟区3个村,含氟量4.1毫克/升以上。全县有120826人因饮用含氟水,患有不同程度的氟中毒,其中1078人患氟骨病。
玉田县自1980年开始降氟改水工作。主要以打井和维修引水管道来改变饮水条件。氟病区一带含水层多为砂卵石的岩层分布。第一、二含水层为中细砂,隔水层为腐殖土、黑粘土,其岩石中存在大量泥质白云层,长期溶解于水,造成这两个含水层含氟量高。第三含水层水埋深在40米以下,含氟量低,适宜饮用。降氟改水主要是解决水源,封住含氟高的浅层水源,提取适宜饮用的深层水。1981年开始。国家投资,由玉田县水利局、防疫站派出技术力量,组织打井专业队伍为氟病区打100米以上的深水机井,并安装输水管道,对含氟量较高的浅层水严加封闭;在打井工艺上按不同区域进行要求:山前平原和南部洼地井深分别为100-120米,取水深度需在40-50米以下,对50米以上部分用泥球密封,管口接头用白布、沥青贴实捆牢,严防上层的高氟水流入井内。
1981年到1985年历经五年时间,使全县10个乡60个村庄29175人饮用高氟水的状况得到改善,共打改水深机井65眼,修引水管道15.48万米,国家投资26.8万元,群众自筹35.94万元。
1985年至2000年间,县水利局与卫生防疫站继续围绕氟含量在1.2毫克/升以上的村庄开展改水降氟工作,通过打深井封闭上层含氟水层的方法将涉及的144个村全部完成。
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降雨少,连续干旱,玉田北部山区人畜饮水困难,为了喝水,村民们要走几里甚至十几里路拉水吃,青壮劳力无法外出工作,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县水利局了解情况后,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为山区人民打井、修管道,时称“人畜饮水解困工程”。
2001年人畜饮水解困工程,为玉田镇、唐自头镇、孤树镇、大安镇、郭家屯乡、林头屯乡6乡镇13个村,打井14眼,安装水泵14台套,变频器6台,压力罐5个,铺设管道6.8万米,0.6万人口受益,总投资205万元。
2002年人畜饮水解困工程,为玉田镇、唐自头镇、孤树镇、大安镇、郭家屯乡、林头屯乡6乡镇10个村打井9眼,安装水泵10台套,压力罐10个,铺设管道2.7万米,受益人口0.8万人。
2003年人畜饮水解困工程,为唐自头镇、孤树镇、大安镇、林西镇、郭家屯乡、林头屯乡6个乡镇11个村打井11眼,安装水泵11台套,变频器11台,铺设管道6.5万米,受益人口0.5万人,总投资187万元。
2004年人畜饮水解困工程,为孤树镇、郭家桥乡、郭家屯乡3个乡镇3个村打井3眼,安装水泵3台套,变频器3台套,铺设管道2.1万米,受益人口0.2万人,总投资51万元。
据资料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县20个乡镇有51.87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85.3%。2005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亮甲店镇、玉田镇、唐自头镇、孤树镇、大安镇、郭家屯乡、林头屯乡8个村打井8眼,安装水泵8台套,变频器8台套,铺设管道6.8万米,受益人口0.4万人,总投资143万元。
2006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林西镇、林南仓镇、郭家桥乡、孤树镇、杨家板桥镇、大安镇、林头屯乡、石臼窝镇8个乡镇41个村打井25眼,安装水泵26台套,变频器26台套,铺设管道18.4万米,受益人口2.5万人,总投资920万元。
2006年底,玉田县750个行政村中仅有160个村达到了国家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其余590个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高氟水、苦咸水、水源受污染等问题。
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研,提出改善民生从群众直接关心、直接受益的饮水问题入手,计划从2007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彻底解决全县农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当时财政十分困难,2007年全县财政收入仅为6.8亿元,可用财力为4.98亿元;2008年全县财政收入预计完成也就是8亿元,尤其面临着村多、村小、村穷的实际,三年全部完成饮水工程,难度很大。
为解决资金难题,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有利时机,由县级领导带队,组织水务、发改、财政等部门跑部进厅,争取国债及市级以上资金6021万元。同时,在县财力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先后拿出3000万元作为农村饮水工程的配套资金,引导群众积极筹资筹劳,县委、县政府制定每个村每眼井只要先缴5000元自筹资金即可进行机井工程建设,安装工程时再足额上缴自筹资金的激励政策,群众自筹资金达5337万元。
2008年,县委、县政府按照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的要求,对工程计划进行了调整,把全面完成的时间由三年调整为两年。
2007年为郭家桥乡、彩亭桥镇两乡镇41个村打井6眼,安装水泵6台套,变频器6台套,铺设管道3.5万米,受益人口2.5万人,投资1000万元。
2008年工程涉及全部20个乡镇的548个村,打井507眼,安装水泵497台套,变频器493台套,铺设管道538.8万米,受益人口43.6万人,投资13840万元。
2009年,为窝洛沽镇1个村打井1眼,安装水泵、变频器各1台套,铺设管道0.7万米,受益人口0.1万人,投资27万元。
2010年,为玉田镇、唐自头镇、潮落窝乡、郭家桥乡、杨家板桥镇、大安镇、郭家屯乡、林头屯乡、窝洛沽镇、杨家套乡、林南仓镇、彩亭桥镇、孤树镇13个乡镇70个村打井55眼,安装水泵、变频器各58台套,铺设管道28.2万米,受益人口4.8万人,投资2420万元。
发表于 2011-5-20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匿名  发表于 2011-5-20 20:38 | 来自河北
人饮工程存在问题很多,不要盲目夸大公鸡
招标采购存在严重问题,交给老百姓的不是国家照顾的全部,层层扒皮,到老百姓手中的应该不超过国家照顾款的60%。希望职能部门调查研究.
发表于 2011-5-20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发表于 2011-5-20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匿名  发表于 2011-5-21 07:26 | 来自河北
回复 5# 号码047


    邢老弟从身边入手治史,很对路子。如注重搜集第一手材料,肯定近水楼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