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行
——盘山游记
题记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登一座山,塑一个我
喜欢山,是我的天性。想登盘山,是因为乾隆皇帝的一句话——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
驱车至津蓟高速末端,未及日出,一带远山隐约可见。多年来,对“黛”字所指的颜色始终不能理解,见到这远山,竟然有一种顿悟的感觉,继而豁然开朗了!
游过“京东第一集”、“京东第一庙”,而今步行至山门,“京东第一山”的题刻似乎更加隽永。对于集市,很难说它没有“曾经沧海”;对于寺庙,又有“多少楼台烟雨中”啊!所以还是更喜欢山,只有山才是对历史最好的见证。于是,拾级而上!
盘山有上中下“三盘”之说,每一盘又独具特色:下盘水、中盘石、上盘松。
一、 下盘水
正对山门有一块巨石,上刻“三盘暮雨”。 据说,黄昏暮霭、烟雾朦胧之时,盘山的“三盘”皆被云气笼罩,身处山中,可见“似晴非晴、不雨是雨”之象,使盘山显得愈加灵秀壮美,独具魅力。巨石之下,一池静水,静得出奇,清澈见底,竟无一丝瀫纹。水面不大,蓝的天、白的云却尽揽怀中。如若给这一池春水取个名字的话,我觉得叫“鉴池”最合适不过了。
山多高,水多高。盘山的水也不仅这一池。行至元宝石旁,它脚下的一汪泉水格外温婉灵秀,明澈中透着浓浓的绿,让人想起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不禁也要挹她以为眼,也要裁她以为带,也要掬她入怀了。可是,如此深情的“女儿绿”,又有谁舍得去碰碎她呢!
盘山最具动感的地方要算“漱峡”了。名曰漱峡,实则最惹人的是一条瀑布。至于这名字的深意未曾深究。只见一条瀑布飞流直下,虽不足“三千丈”,却也可谓壮观。与别处瀑布不同的是,它不是平滑的一幅,从它的顶端就被岩石的棱角裁成若干缕。远处望去,狭长地垂下来,仿佛是哪位书法家用了“飞白”技法书写于岩壁上的一条“垂露竖”。只是末端没有“垂露”,而是溅玉飞花,如烟似雾地泻入漱峡。微风拂过,溅起的飞沫凉在脸上,沁入毛孔,涤荡心灵。
二、 中盘石
盘山的石以“怪”著称,有元宝石上的时刻为证:“此地有崇山峻岭怪石奇松”。这句套用《兰亭序》的一句话,虽无新意,倒也基本概括了盘山之石的特点。眼前这块元宝石,大得足以使人震撼,以至于只有站在二十米开外才能看出它形似元宝。据说它很灵验,只要用手摸一摸,它就会给人带来财运。其他诸如形似卧蟾的蛤蟆石、神似武士的将军石,还有喝断石、悬空石等等。有的像打开的贝壳,有的似倾斜的石磨。随着视觉想象,我仿佛蓦然置身于奇异的石的国度了。
盘山的石不仅仅是怪,还给人一种抚今追昔的文化享受。在石头上,,岩壁上,不同年代、不同字体、不同韵味的石刻随处可见。有乾隆御笔的“迎客”,也有荣禄大人的“入胜”等等。有的歌咏盘山胜景,有的记录游历行程,不一而足。
三、 上盘松
山脚的松都是为迎客而生的,大多躬身侍立。盘山的迎客松却是直立的,丝毫没有“摧眉折腰”的意思。遥想乾隆当年,看腻了“低眉垂首”,听惯了“着吒万岁”,所以,三十二次来到盘山,来看这直立的迎客松,来听这松涛天籁吧。
在迎客松以上,松柏越来越多,俯仰生姿,各具情态。最引人的莫过于挂月峰顶的那株松树(我叫它“盘山顶上一棵松”)。树虽不大,却树身直立,虬枝横逸,使我想起了一句网友的自嘲诗“瘦骨嶙峋,傲骨嶙峋”。正如徐悲鸿所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所以,一直以来,喜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度;喜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角度。喜欢站在这样的高度、角度,看日月之行,看星汉灿烂。唯独不喜欢“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傲气逼人。登山是为了征服自己,而不是为了“为峰”。就像山顶这棵松树,任凭风吹雨打,酷暑严寒,依然傲然挺立。它,山登绝顶。它,征服了自己。我佩服!
盘山的水,给人以灵秀;盘山的石,给人以个性;盘山的松,给人以傲骨。盘山一游,给了我一次心灵的涤荡、个性的张扬、境界的提升。我不虚此行!
花絮
(一) 此次盘山之行令人“汗颜”的不只是登山的艰险,还因为一个同游者——我们的小外甥女,年仅七岁,就读于某幼儿园大班。翻山越岭的二十八里山路,她竟然能和我们一样徒步登上挂月峰。特别是翻过紫盖峰后,在通往南天门的九百九十九级台阶上,几乎所有的游人都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可这个七岁的小女孩儿却始终走在我们前面。超过我们老远,竟然还要下来接我们,实在令人“汗颜”。她问我那个为什么叫“缆车”。我说就是“懒人坐的车”。她说:“那懒羊羊一定在里面!”
(二) 在挂月峰顶的宝塔身上,许多斑驳的字迹依稀可辨。大都是“某某某到此一游”之类,使珍贵的文物伤痕累累。臧克家有一句诗说“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我觉得,其时,他的灵魂已经开始发朽了。再不拾掇,恐怕就要烂掉了!
2011年4月24日星期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