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3342|回复: 19

孟昭林:《孟昭林楷书》自序【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自序



孟昭林

我一生爱好书法,痴迷楷书,半个多世纪以来,对欧、颜、柳、赵四大家楷书都曾临习有年。其中以欧(阳询)楷临习时间最长,也最得心应手。无须讳言,它是我此生从事的几种不同专业中,又一个小有所成。

提起这个“小有所成”,首先感谢我的近邻书友姚光满先生的热心推荐。当年我在学颜(真卿)楷时,数年不见显著成效的茫然之际,是光满先生指出,说我根本不适合学颜,应该学欧,并说欧楷字形好看,雅俗共赏有“唐楷之冠”的美称,我深以为是。事后经过认真的思考,决定弃颜学欧,并确定了奋斗目标:从欧楷雅俗共赏的“俗”字,即平民百姓的审美意识出发,兼收并蓄古今欧楷名家之长,从中生发出具有自己个性,为当今人民大众所喜爱的欧楷;与此同时,在内心深处隐隐萌发着一副不是对联的对联:以最平常的心态,书写最平常的字;把最平常的诗文,写给最平常的人。在此姑且叫它“学欧心语”吧!是年我已七十岁,自知时间不多了,于是不避寒暑,日夜兼程地行动起来。以学古人欧阳询代表作之一的 九成宫 泉铭 为主,兼学今人卢中南和田蕴章等先生的欧楷。光阴荏苒,流年似水,至今已有15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日复一日,午夜方眠,凌晨又起,废寝忘食在所难免,自然是辛苦备尝;然而年复一年,写起来顺手,年年有所进步,渐渐产生成就感,又是其乐无穷。

单说 2004 年,也就是我学欧楷的第 9 年,应我之邀,玉田县城最繁华的供销大厦书画负责人郑久长先生,看过我的作品之后,赞叹不已,立即决定在其二楼新时代书画廊,为我的欧楷作品举办展销,一展就近两个月,其影响之大,不言而喻。展销结束后不久,前来登门投师求教者接踵而至,这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在求教者中,有我同村的一位小字辈张双 ,他不仅学历和悟性较高,而且志存高远,跟我学了一个时期之后,又不远二百余里,前前往天津,按时聆听夙有“津门欧楷第一人”之称的田蕴章先生授课。通过双 使我的字有幸得到田先生的亲自指点,当我将自己的作品托双 向田先生请教时,田先生既重视又热情,过目之后对双诩说“好,楷书比行书好,楷书之中小字比大字好”。并说我的欧楷有自己的东西,随后又让在场听课的弟子们传看。对此我既万分感激,也十分理解田先生的良苦用心,在“好”字当头鼓励的同时指出我努力的方向。自此以后,我以超常的努力,练习楷书大字和行书。

在这里,我也要感谢田蕴章先生的高足,我的忘年好友杨健君先生,为我这本书撰写文章。这是一年前老一辈书家张耀海先生首先提出的,我也认为非这位年轻人莫属。在此期间从未就我的学书情况向健君先生说过什么,只给他一本 孟昭林楷书 十几页青一色欧楷的小册子。居然写出这么一篇涉及方方面面、洋洋洒洒的点评文章,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更没料到健君先生在其文中说我的楷书,可以称为“孟氏欧楷”。又说与欧楷相比:“去其方刚,化为妍美;去其险峻,化为平和”。捧读之余我的心情是复杂的,首先我感谢健君先生对我的字给予如此之高的评价;然而又怕“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思来想去,决定以健君先生的这段颇可玩味的评语,作为我今后的目标,继续奋斗下去,直到名副其实,方为快事。

我还要衷心感谢我的同行好友刘维耀先生,为我介绍的诗人、画家和艺术评论家王俭廷先生,那时作为尚未谋面的朋友的朋友,在第一次通信中居然能直截了当、痛快淋漓地对我的字提出批评,仅就这一点就令我顿生敬意。我们编剧一行,有句老话说得好“戏贵曲,人贵直”。至于王先生说我的字好看,“而不耐读”,我以为一箭中“的”,这正是我经常思虑的问题之一;也是我的欧楷与当今几位欧楷大家的书作重要的差距。我认为从“不耐读”到“耐读”,这是艰难的一步。要想如愿以偿,以我并不聪慧的天资,只能是较长时间地下笨功夫,努力提高字内功和字外功,全面提高书法素质,方有可能,我决心试一试。在此,我向田蕴章、杨健君、王俭廷、张耀海、姚光满和刘维耀诸位先生表示诚挚的谢意。最后再说玉田书画院负责人李广达先生,他不仅和健君先生我们三人,对本书主要方面的一些问题共同研究决定之外,同时还独揽所有出版的事务工作,可称辛苦。我也表示由衷的感谢。


昭林于寓所静心斋


2010 7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4 收起 理由
曾侍宫霄 + 4 真好,学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5-1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四川
为什么我不认识他
匿名  发表于 2011-5-1 21:02 | 来自河北
发表于 2011-5-2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1# 小菜一碟


    孟昭林先生多才多艺,涉猎诸多方面,最突出的是:

         1、他是我县唯一一位国家二级编剧,所著《古城烈火》曾由县剧团演出,并在市内获奖;

         2、在文史领域颇有造诣,特别是他对达王庄昆弋益和科班的调查了解,十分深入,掌握了大量宝贵资料,多篇文章发表于市以上报刊;

         3、在欧体书法上造诣颇深。

    孟老宝刀不老,年内将有新著问世!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8 威望 +1 魅力 +4 收起 理由
小菜一碟 + 8 + 1 + 4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5-2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献个花吧,呵呵,祝孟大爷健康
匿名  发表于 2011-5-25 17:59 | 来自河北
回复 5# 歌声悠扬


    青山在,人未老。德高望重,誉满玉田。祝孟老健康长寿!
发表于 2011-5-29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发表于 2011-9-22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贺孟老书成{: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
德业如峰立无终
老骥又踏千里程
孟氏欧楷兴书界
黄昏笑看晚霞红
匿名  发表于 2011-9-26 22:54 | 来自河北
匿名  发表于 2011-9-26 23:04 | 来自河北
孟老人不错。但学书方法欠妥,一生无大建树。只能在家门口写来写去,走不出县城。这是遗憾的。
匿名  发表于 2011-9-26 23:06 | 来自河北
匿名  发表于 2011-9-26 23:22 | 来自河北
孟老都那大年岁了,还在描顔柳欧的楷书,行书不能写,没多大成就,方法真欠妥。人老实。
匿名  发表于 2011-9-26 23:25 | 来自河北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游客 120.4.4.x 发表于 2011-9-26 23:22
孟老都那大年岁了,还在描顔柳欧的楷书,行书不能写,没多大成就,方法真欠妥。人老实。


这位网友,此言差矣!
关于孟老书法成就的评判,因菜疙瘩不懂书法,所以不敢置喙。但您所言“方法欠妥”,还请明示。既能解第三者之疑惑,对孟老本人也必将有所助益。我想孟老本人也肯定是乐于倾听的。
说到孟老书法以外各个领域做出的重大成绩,您请看:孟老青年时代从事河北省考古工作,有菜疙瘩所发论文目录为证。之后,回到家乡玉田做编剧,被评为国家级二级编剧。孟老对我县文史事业做出的贡献尤其令菜疙瘩佩服。孟老主持编辑《玉田县文史资料》(共6本),在整理、研究我县乃至我市地方戏曲(京东昆弋发展史)有独到见解,新著《玉田文化百年记事》一书即将付梓。这还只是简而言之。您对孟老低估了!
人活着,如果就冲着一个“名”字,那中国就不用计划生育了!人过四十根本不用再费谁的子弹,都自裁不就结了!一个人的价值,在于对他人的影响与意义。名气冲出玉田、走向全国的太多了,但于我相干的有多少呢?没有孟昭林,就没有玉田的文史事业!难道说这样的成就还不够吗?
如果是孟老这样的耄耋老人,对您,或者菜疙瘩这些孙子辈的后生提出“无多大建树”的教训来,倒是蛮贴切的。也算是个警醒啊。


发表于 2011-10-2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孟老一生,多才多艺,硕果累累:他是河北考古事业的奠基人;也曾是玉田戏剧界的领军人物;他是玉田文史事业的元老;也是唐山书法界的一座高峰。他为河北文化做出了多方面贡献,很多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他早期发表的考古论文多次在当时全国业内引起轰动;他关于玉田益合班的考证,纠正了《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中的几处错误;他创作的剧本曾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剧本》上,在全国引起好评;他是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他的书法被界内誉为“孟氏欧楷”。就孟老的以上这些建树,也足以让我们高山仰止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 +8 威望 +1 魅力 +8 收起 理由
小菜一碟 + 8 + 1 + 8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