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4018|回复: 27

遵化登笔架山呈山人兄并若思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7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山人兄约以26日探早桃,不值,遂同登笔架山。山险石峭,罡风吹面,四望紫气氤氲,田园如织,快意者一也。山人兄意态闲暢,惇惇有长者风,复博闻强记,一晌快谈,胜十年读,快意者二也。同游者若思兄快意磊落,思深致险,时到常人所不到处,此快意者三也。夫百年一寄,俯仰间俱成陈迹,前贤犹作后之视今叹,矧我辈短褐红尘底,风丝霜鬓,委沟壑而人不知者。一日而得三快,宁不有记?以示山人兄并若思兄。

我本江湖落拓身,感兄深意似王伦。寻幽不值花辞客,跻险时逢石接人。
半晌快谈忘尔汝,一山爽气送嶙峋。归来岂少清宵梦?夜夜常怀遵化春。
                                                2011、3、27晨起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DSC00090a.jpg


DSC00088a.jpg
DSC00088a.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3-27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DSC00102 (1)a.jpg

DSC00103 (1)a.jpg

DSC00115 (1)aa.jpg
发表于 2011-3-28 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3# 邵官屯


    那位是邵先生?
发表于 2011-3-28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邵官屯


     那位是邵先生?
索笑散人 发表于 2011-3-28 04:40



    当然是最妩媚那位啦~~~
发表于 2011-3-28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诗不如序
发表于 2011-3-28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6# 苏小娅


    红衣的吗?
发表于 2011-3-28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苏小娅


    红衣的吗?
索笑散人 发表于 2011-3-28 12:18



   嘻嘻。打死俺都不说!
发表于 2011-3-28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9# 苏小娅


    那就算了,仨小伙子都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当然是最妩媚那位啦~~~
苏小娅 发表于 2011-3-28 07:28



    呵呵,这个好词还是小娅同志独专吧,我岂敢掠美于人?
记得上初中时,我们的语文老师络腮胡子,像极了神秘大佛里面的沙陀爷,讽刺人却每多惊人语。一次课堂上正讲妩媚这个词。一女同学(忘了名字了),在下面照小镜子,语文老师遂即兴用妩媚造句:XXX,你实在太妩媚了。一班绝倒。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8# 索笑散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7# 若水梅痕


    我也觉的太平了,不过你说的也太少了。 逐联的砍几刀才好。
发表于 2011-3-29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13# 邵官屯


    ——我要会评敢情好了 给我的感觉,评比写要见功力得多。写东西可能凭得只是个人的笔法和天分,悟性到了,便不难,顺得过眼总是容易的。而评,须见得多,须懂得多,须知门道,须明高下,于我,还差得远那

    ——也罢,你既说了,就奓着胆子给你评几句,就当探讨了:“我本江湖落拓身,感兄深意似王伦。”这一联给我的感觉是“似汪伦”三字本应从你自己立场来写,可换成了对方;“寻幽不值花辞客,跻险时逢石接人。”“花辞客”为何是辞?应该是迎迓才对不是吗?“石接人”则感觉太平;“半晌快谈忘尔汝,一山爽气送嶙峋。”最喜欢这一联,洒脱大气得很,是男儿本色,只是“送嶙峋”该作何解?;“归来岂少清宵梦?夜夜常怀遵化春。”个人感觉,一有“遵化”二字,我就不喜欢了,我写诗词都尽力避开这些能表示现代事物的东西,感觉既是古文化传承,就该留古韵味,不过这只是个人偏好,倒不能强求的。至于站在整首高度来评,尚做不到。——乱评一气,师父您老人家一别笑二别恼啊,有不当之处,还请不吝赐教。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14# 若水梅痕


    客气话不跟你说了。我来论坛的目的就是想大家都提高(好像挺伟大的)更重要的是自己提高。可惜我光给别人提意见了,没人肯给我提。其实,我觉得说提不好那也是客气,提不好还提不坏?上升不到理论可以说说自己读诗的感觉呀。每个人的感觉其实都重要。大家在一起讨论一翻有时比自己写一首的好处还大,理论联系实际,实际也联系理论不是。
说说我这个吧。想到王伦,是因为山人兄邀请我去遵化看早桃花,可今年的早桃没有像往年一样开。于是改登笔架山了。记得汪伦邀请李白说桃花美酒,李白去了却没见桃花,汪伦说此地有桃花潭。李白大笑,遂饮美酒而归,并赋赠汪伦诗。我不敢比李白,但这个典故却挺对这个事的。所以马上就想到了。也因为桃花未开,所以才有下文的“花辞客”。石接人,这个不但平而且有点别扭,迎人的话多少还说的过去,但平仄又不行,没办好。一山爽气送嶙峋,这个用了西山爽气的典故,其实也是半用不用,主要是借字面并多少和内容做点关联。嶙峋即指山势峥嵘的那种感觉,也想捎带指人之气骨。另外这样的句式也是为了凑上面的结构和韵,同时也突出了嶙峋这个词,我模仿了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遵化,建制于唐武则天时,何现代之有?大概因为太近太熟的缘故,人老建康城,建康城也是当时当地的用法。
这个整体四联皆平,实在没有出彩的句子,完成了对这个过程的表述而已。唯一可以欣慰的是,这一个真正是我手写我心写我口,写我自己身边的实情实事。这也是我一直和你讨论的题材范围的问题。我觉得这对我是个进步。
我们在帖子中往来讨论,往往可以捎带揪出许多问题,这多我们大家都有益。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关于诗词中用现代语的问题,也是我一直思考的。(前人早思考了,清末诗界革命就开始了),在丰润文学吧也和别人讨论过,网络诗词也大有人实验。不仅仅是现代语,还有古诗的形式新诗的手法。著名的网络诗人嘘堂,还有lizi,现在都有了lizi体的说法,他们用蒙太奇,意识流,象征,甚至借用摄影电影中光影流动带来的刹那感受的那种感觉入诗写诗。
这实在是个应该好好讨论思考的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