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206|回复: 0

尘封74年的记忆:一个碧石铁路通车纪念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4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20世纪初期,在中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还没有一寸属于国家和民族的铁路。几年之后,云南滇南边陲的一些民族资本家和锡矿老板们用集资入股与地方政府参股的方式,为个旧大锡运往香港和当时的国际五金交易中心伦敦销售而修筑了一条从个旧到离滇越铁路碧色寨车站相距不远的铁路。这条铁路轨距只有600毫米——人们称之为“寸轨”,工程于1913年动工,1921年11月通车,全长72.6公里,铁路被命名为个碧(个旧一碧色寨)铁路。
  此后,为把个旧锡矿与相邻的鱼米之乡临安(后称建水)、石屏珠联成璧,实现工农业互补,同时便于大多数的当地股东和企业主往来于住家与矿区间的交通,个碧铁路继续扩建,由个碧线间的鸡街分岔,向西经由建水延抵石屏,并将个碧铁路更名为个碧石铁路(又称“个碧临屏铁路”)。续修工程于1921年开工,1936年修竣,当年10月10日正式通车。
个碧石铁路全长177公里,总投资2079.88万银元。
  至此,在云南还没有一条长大公路的情况下,滇南地区就同时出现了两条铁路:一条是法国殖民主义者修建的滇越铁路(米轨),另一条就是云南人自己修建的个碧石铁路(寸轨)。
  个碧石铁路以个旧为起点,鸡街为中心。从鸡街东至碧色寨,长39.28千米;向西经建水县,直抵石屏县,鸡街-建水段长62.46千米,建水-石屏段长41.235千米,再加上个旧-鸡街段的34千米,个碧石铁路总长为176.975千米(图1)。

                  
2011-1-8 11:33 上传
下载附件 (8.76 KB)




  创建个碧石铁路由地方官商合资起步,中途官股退出,全靠滇南商民的执著意志与吃苦耐劳精神修成。它虽然规模小,运量少,但甘于“铁肩担大义”,在抗日大后方肩担民生、国防的运输重任,以毁家纾难的精神与国家民族共赴时艰。此后,它在解放云南、剿匪斗争、援越抗美及边疆建设中同样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解放后,个碧石铁路从民营、公私合营,逐步过渡到国营。1971年,除保留34公里鸡个(鸡街至个旧)线寸轨铁路外,其余从蒙自至石屏的全部路段改造成1000毫米宽(云南的铁路曾经三种铁路轨距并存:600毫米,1000毫米及1435毫米——简称寸轨、米轨、准轨)的轨距铁路,并改称蒙宝(蒙自至石屏宝秀)铁路和鸡个(鸡街至个旧)铁路。自此,个碧石铁路逐渐淡出云南历史舞台。1991年鸡个线停止运行,最后尚存的寸轨铁路也完全消失,只留下一段段已拆或待拆的寸轨路基在无声地昭示着过去。
  历史与现实每天都在拉开时空的距离,个人的记忆也许会慢慢淡忘、模糊,但一条承载过民族意志的铁路,曾对云南经济发展作出过贡献的铁路,我们有责任让它清晰,让它鲜明,为它树碑立传,让它永远存在于云南人的记忆中。
  爷爷曾在个碧石铁路建水站任站长,这枚通车纪念章是爷爷留下的见证个碧石铁路的遗物。。。。。

            
2011-1-4 11:02 上传
下载附件 (105.06 KB)


                   2011-1-4 11:02 上传
下载附件 (82.86 KB)




  个碧石铁路资金的筹集,主要通过个碧石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的形式进行。发行以分摊和自愿相结合,除自由认购外,极大部分以当时个人实业基础分摊。这是个碧石铁路筑路款的基本来源。从1915年5月开始修建,这条全长仅为177公里的寸轨铁路却到1936年才全线竣工,历时21年,平均每年修筑不到10公里。
  个碧石铁路被人们称为“小火车”, 虽与滇越铁路在碧色寨相连,两股铁路却采用不同的轨距。滇越铁路的轨距为1米,个碧石铁路的规矩仅为0.6米。个中原因,民营资本资金不足是主要的。毕竟,采用6寸轨可以“省工省料款十分之四”。另外一个原因,当时法国人对这段铁路虎视眈眈,一直在谋求其筑路权,而民营资本在考虑节省筑路资金的同时,决定这条新建的铁路不与滇越铁路的米轨相通,以保持主权的独立。因为“小火车”速度缓慢,后来成了云南十八怪之一。
               
2011-1-8 11:23 上传
下载附件 (32.37 KB)


    2011-1-8 11:23 上传
下载附件 (44.82 KB)




本文内容由 lynch-wong 提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