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975|回复: 2

国人的劣根性:好面子,转弯抹角,缺乏公共精神……(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7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我国诚信优秀的文化传统并没有传承下来,主要是受到政治斗争和商业化行为的破坏。如果说新中国前40年是受左倾路线的破坏,而最近20年主要是弥漫着“一切向钱看”的铜臭味,使不少人丧失了诚信的道德标准。我国当今学术界出现的种种问题,其背后的根源都与这两个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不应当回避,我国几十年的唯意识形态的思想教育基本上是失败的,不是教导人们做诚实的人,反而是诱惑或威逼人们说假话,违心的去拥护他们本不赞成的一套东西。试问:一个说假话、空话和套话成风的国度,哪还有什么诚信可言?

另一方面,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消极东西却仍在起作用,这就造成了优秀的传统被抛弃了,而消极的思想糟粕又光大了,这怎么不造成人们思想混乱和各种学术不端行为的频频发生呢?

美国人明恩溥(Athur H.Smith1845—1932)于1872年来到中国,在我国居住了54年,从事传教、兴办学校、扶贫、救灾等慈善事业。通过长期的观察,他写了《中国人的特性》一书,在西方有广泛的影响。他在书中归纳出中国人20多个特性,而“面子观”是居于第一位的,其他的还有“转弯抹角”、“缺乏诚信”、“缺乏公共精神”等。一个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个性了解得如此透彻,真可谓是旁观者清啊!其实,面子观与缺乏诚信是相互联系的,正因为讲究面子,所以就不能相见以诚,讲话总是吞吞吐吐和转弯抹角。久而久之,这些特性就成了我国国民的劣根性,它们潜移默化,代代相传。

在中国大多数人中,“人情大于王法”的思想根深蒂固,它几乎成了人们待人处事的准绳。由于有了面子观,所以该表达的意见也不愿表示出来,宁肯随波逐流;为了顾全情面,对他人不正确的观点,也不愿提出批评,采取和稀泥的态度;出于情面,对于明明是贪腐和丑恶的现象,也不予以揭露,宁愿做一个老好人,等等。在我国思想界里,为什么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不起来?在我国学术界,为什么没有正常的学术争鸣?学生为什么不敢质疑老师?一般人为什么不敢挑战权威?为什么我国大学中的评审职称、成果鉴定和论文答辩走过场?这一切都是源于情面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人莫大脸,说人莫揭短”,“人情留一线,日后好见面”。所以,人与人之间常常见到的是“扮演的角色”(伪装的),而不是真实的“本来我”的面孔。
发表于 2011-2-27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匿名  发表于 2011-2-27 16:03 | 来自河北
说的不错。文化价值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自觉地就会走向人情面子,说什么也不肯打破,不愿面对实际情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