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955|回复: 0

只是一种相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2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道德、人品、人格

——给N君的一封回信



N君你好!

    来信收到,迟复为歉!

    我已经不太记得我上次给你去信的具体内容了,总之都是一时间所想,未必经得起仔细研究考量。现在你来信谈到一些问题,基于“法律上的先前义务”,我在此简要和你做个说明,但愿对你有帮助而不至于引起你新的不快来——

    关于道德的地位,我从来没有将它看得非常高。人类的道德基于其产生的价值,自然具有一定的社会约束性,但我一直认为它仅仅是个人内心对自己的要求,而无关乎来自别人的强制。因此,道德永远只是道德,不能代替法律。道德如果浮在表面,势必因为其社会性而绑架人们的生活和感情,因此让道德潜伏在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对人对己都更为自由。当道德遭遇自由的时候,我一直认为道德注定是要失败的。基于此,我或许才会劝你不要因为别人的错误而伤心,这样不值得。你有更多的事情去做,而不应是拘泥在别人的行为是否道不道德上的。我相信你现在已经放下了道德的这个不太有用的武器(当然你现在对X已经不需要武器,只是以后对待别人也可以放弃这个可能伤害自己的武器)。

    关于优缺点问题,这依然是一个判断问题。每一个人都有优缺点,只不过这个优缺点或者说特点是相对于社会公共价值和个人成长价值来说,或者说对应之是否具有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而社会公共价值和个人成长价值有时候是矛盾的,因此优缺点总是在不断互换和被评价之中。你说的那些基于贫穷而奋发、基于个人私心而欺骗、基于受众的需要而言不由衷等等,都很难以一概而论。我只想说一点,责任感、善良心、进取心、习惯性等等,都是相对的。就我来说,四十多年的人生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在认识、行动上变化的过程——而且可以断定这个变化依然会进行下去。一个人对社会、他人给予的多了,自己得到的就会相对少些,相反也是如此。但从另一个纯精神的角度说,则完全不是这样。主观客观、局外局中、我身我外,凡此等等,我没有看到一个人对一件事物的判断是永恒不变的,我也没有发现一个人永远是认一个理而从不移动半步的——当然你更不会这样,也不可能做到。长大了我才发现,古人留给我们大量的人生格言,很多其实是互相矛盾的,都是此一时彼一时的。据蚌相争渔翁得利是对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也是对的。也许我扯远了,我的意思其实还是不要拘泥于别人,因为拘泥别人就是约束自己。即使是对待自己的父母,现在的我依然也是这样没有“原则”。我知道,人人与我,万物与我,彼此之间,只是一种相处。如果身边的物事一定要与我为壑,在不能争锋的时候,我可以绕而行之;总有一天,上帝会告诉我们各自的归宿。

关于上面这一点的回答,我实际上也将你的第三个问题一并回答了。在你们长达数年的交往中,伸与忍、诚与欺、好与坏等等,说到底无非也是一个对与错的问题。而对与错正是一个哲学层面上的判断问题,所有的判断虽然都具有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的合理性基础,但基于认识世界的局限,这个问题更是和人的主观世界密切关联——这就是所谓的不可知论了。我不是不可知论者,但我却是一个承认认识局限而不拘泥于一时间的对与错的人。一个人如果深陷于无法穷尽真理的判断而无法自拔,将是何等的痛苦?所以只有解放自己的心灵,才能彻底的解放自己啊!诚望你三思。

看来你是一个对人格非常看重的人,而且有誓死捍卫人格的倾向——对此我深为钦佩,但不主张。说实话,人格确实重要,几千年来,人类文化发展中关于自我那部分的塑造,最后就定位在人格二字上。不过,我依然要在此辨析一番。在我看来,所谓人格,和猪格、鹤格一样,首先它是指人类所共同具有的区别于他类的性格、气质等动物性特征的综合,这是人格的基础,舍此谈人格,无从谈起;其次,人格是人类为了追求自身健康向上的成长而自身塑造出来的某些沉淀下来的道德品质之类的文化特征,这是人格精神化的产物;最后,人格具有高低优劣的价值判断,这是人格社会化的产物。所以,人格具有动物性、文化性和社会性。在我看来,你所说的人格,指的是后两者尤其是最后一个方面。不错,你之所以有这种判断,首先说明你是一个非常社会化并且被深度文明过的人,所以,你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中片面将人类品格自我塑造中所谓最优良的那部分强行地自我期许了。这当然不是一件坏事,但这依然也算不上就是一件完美的事情。首先,这里必须解决人性的问题,没有人性谈不上人格。而人性中所具有的亲近、关怀、趋利避害、烦难好易等特征,却可以为我此前“失诺”行为做一个诠释;其次,还必须充分理解人类的社会性(动植物也有这个特性)所要求的伦理和谐与权衡得失的特征,这和所谓的伤疤、帽子、不屑、嘲讽、耻笑、诺言等等具有的个体感受虽然有关,但不是主要关联因素,更与社会对律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一个时期内整体的负面评价关系不大;最后,所谓高尚的人格,都不可避免的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和某种权益的企图,这一点恐怕无需细说。因此,所谓真正高尚的人格,应该是兼有动物的本能趋利避害性、人的感性、神的理性的完美组合才是。如同见义勇为、遭受强暴应该拼死一样,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应该主张的。我这样说绝对没有想为自己先前的失诺行为替自己在内心脱缚的目的(呵呵,我觉得在这点上我可能会高估自己,因为你不可能会伤害我,也难以伤害到我的),而是希望你对人格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看法,不要在内心将自己实际上不可能时时刻刻实现的道德标杆架在自己的身心之上,更不要将每一个人都严格成具有你心中最高尚人格的人——或许在你看来这只是最最基本的人格要求,但实际上最基本的要求不在神性那里,而在动物性那里。我没有系统学过哲学,但我喜欢思考自己的东西,因此,我对自己、对他人在人格上都自认为没有偏激的看法。也许是我堕落了,也许是我归真了,不过,我对自己的人格体现总体上还是满意的。

    又是一年春来到,花欲含苞树欲芽。在这美好的时节里,伴随着万类迎春的脚步,我相信聪颖的你一定能够像枝头的花叶,争春吐慧,恣意地毫无纠结地展示自己美好的未来。认识你也是我人生的幸事,你其实也教会我很多,让我思考更多,特别是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去关心更年轻的一代的心智成长。我不知道我和X、你还有身边的其他人将来会是怎样相处,相处的结局是什么,但既然来了,我就会像对待自己一样,好好在内心珍惜身边每一个来到这个世间的宠儿。

    衷祝你人生的每一片枝叶都郁郁勃勃,衷祝你生命的每一朵花儿都璀璨怡然!

感恩人生,感谢上帝!

                        你可以信赖的朋友:张友明

                   2011年2月11日下午于匆复于半半斋






            【日间比较忙,只能简复你长长的来信了。望见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