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2480|回复: 1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2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天津

      灯


      人的一生会有无数盏灯,陪伴我们从多彩的童年走到沧桑的暮年,在我们记忆的长河中留下点点痕迹。
      记得童年时每一个漆黑的夜晚,都是一盏昏暗的煤油灯陪伴我进入梦乡。那时的农村是没有电的。我还记得我家的那盏灯是爸爸用一个暗黄色的玻璃瓶做的,里面盛有多半瓶煤油,瓶盖中心钻一个小小的眼儿,灯芯便从中穿过去。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点上这自制的灯盏,一家老小便围坐在昏暗的油灯旁忙各自的活计。男人收拾着明天干活的家伙,女人是衲鞋底儿,白色的线绳上下穿梭,时不时的拿针往发髻上蹭蹭。小孩子们躺在奶奶的怀里,挑着灯花,听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讲着古老的传说。
      等到上学了,村里终于安上了电灯,大人们的高兴劲儿不必言表,我们这些小孩子更是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看看哪家的灯较亮一些。人们不再为争那一点微弱的光亮而喋喋不休。更高兴的是街道上安装了路灯,它们高高地矗立在村庄里像一个个执勤的哨兵,守护着我们。那时没有太多可玩的,大多数都玩抢人和跳房子、踢毽子的游戏。每当夜幕降临,我们这些小孩子连饭都顾不上吃就急急地抢占路灯下最亮的领地,“哪来的?北来的。小红、小莲要哪个?”一听便知抢人的游戏开始了。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划破夜空,连天上的星星也羡慕地眨着眼睛,那是我们一天中最兴奋的时刻,夜深了,还迟迟不肯回家。
      到了中学时代,最难忘的是教室里一排排的荧光灯。那柔和的光,伴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默默无语陪我们度过一个个春秋冬夏。
      结婚以后,生活中的琐事扑面而来。一天天的繁忙之后最祈盼的就是卧室那盏柔柔的台灯。台灯是粉色的,两朵可爱的喇叭花,流泻出柔柔的光芒,映衬着绿色的窗帘,使整个房间温馨淡雅。躺在大大的床上,随手拿起一本书,任思绪游移、飘荡。一颗心渐渐地平静下来,不再为工作的纷争而苦恼,不再为生活的坎坷而烦忧,尽情的享受那一份淡然和从容。
      也许,每个人一生当中都会有几盏灯,虽然它们不尽相同,却曾陪我们走过一个个难忘的夜晚、、、、、、
发表于 2011-2-12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读了你的两篇散文:《回家》和《灯》。你的第一篇散文最成功的是清晰的线索,全文以自己的感情变化为红线以时间和空间的变换为脉络,以自己对家人的深情为轴心,谱写了一首爱的赞歌。虽然这个“爱”不及歌悠同志在她的散文中所表现的“爱”更为博大,但也不失为一篇好散文。
你的第二篇散文《灯》我就不敢恭维了:因为,除了一些词语我读不懂外(也许我的知识过于贫乏),更主要的是,有的地方在写法上是不合于章法的。比如第一自然段的“灯都是文人墨客所吟诵的永不变更的话题”。当你说完这句话后,接下来应该写什么?文人墨客是怎样吟诵灯的(说一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即可)。但你没有这样,而是转笔给灯分类。这就犯了前言不搭后语的毛病,这也是写文章的一大忌。
你的第二自然段应当是承前启后的,启后你做到了,但承前你做的不好。正因此,才使得一、二两段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论坛上发文,发前要好好想一想,要做到“用的着的毫无遗漏,用不着的淘汰净尽”(叶圣陶语)。
尊敬的作者:上面的话是我个人浅见,不合你的心思请多多原谅。
发表于 2011-2-13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2# 司马俊生


    ——司马老先生所评甚是,论坛里有您这样的长者,新人们不愁没有进步了 文章在遣词造句方面也存在问题,还应做些改进,以后在发帖之前先多做修改吧
匿名  发表于 2011-2-13 18:37 | 来自天津
回复 2# 司马俊生


    真的感谢您的评判,前段自与后文脱节,多谢指导。
匿名  发表于 2011-2-13 18:43 | 来自天津
呵呵,自当改之
发表于 2011-2-14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2# 司马俊生


    司马先生点评精到。很敬重先生严谨、直言的态度!但其中一句话:“在论坛上发文,发前要好好想一想,要做到“用的着的毫无遗漏,用不着的淘汰净尽。”我觉得不妥。
原因有三:
1、本论坛是大家交流学习的平台,发帖的有老手也有新人。对于新人(当然包括我),我觉得应该多指导多鼓励,不怕批评,但像您这样的老匠,应该尽量给出建设性意见才好。您这句话有责备之嫌。
2、“发帖前要好好想一想”,请问您怎么知道她没有“好好想一想”呢?“在论坛上发文,发前要好好想一想......”在哪发文不应该“好好想一想”呢?
3、不知道您在发这句话之前,有没有“好好想一想”?
尊敬的司马先生:上面的话是我个人浅见,不合你的心思请多多原谅。
发表于 2011-2-14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你年少时农村一点电都没有吗?我记得自己小时候家里还是有电灯的,只是没有普及。我是为了写作,故意住在一个老房子里。不但没电,也没有取暖之火。一盏小小的煤油灯陪我度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一个寒假,我除了写作业,还写完了厚厚一本日记。很怀念呀。看了你的文章,我也很想写一篇关于灯(煤油灯)的文字。
发表于 2011-2-15 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司马评价确实很对,语气对于论坛新手可能有些严厉。
现在主要是,楼主一定要试着理解接受,这样最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2-15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回复 7# 槐子花


    小时候我们那里的条件确实很差,直到初中还经常停电。
 楼主| 发表于 2011-2-15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回复 8# 简单+自然

   
我非常感谢司马老先生中肯的评论,初学写作水平有限,希望各位朋友多多指教。
发表于 2011-2-15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尊敬的作者:您好!
  真没想到,我的一句“好好想一想”被有的同志理解为“指责”。感谢您没有这样说。其实我的这句话在现代汉语学中叫模糊语言,只要是读过欧阳先生的有关论述的人就不会有“指责”的想头了。有的同志批评我“怎么知道她没有“好好想一想”呢”。这个我还真的不知道,因为我的那句话是一个“祈使句”,而不是一个“判断句”,只要稍加思索便不会有此问,如果您也感到心理不快,我在这里向你道歉。另,我在每次发贴时都要好好想一想的,只是结果我预料不到。现在我把“好好想一想”改成“读一读”,改改病句和错字,那才是(在交流的平台上)对每一个读者的尊重。现在我把读你文时发现的病句和错字(我个人的看法)列在下面。认真对待自己的作文,那进步的脚印才是扎实的(共勉)。
《灯》一文病句、错字举例:1“灯分节气时令,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自有它的叫法”。这句话是在给灯分类,给事物分类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按同一标准,要么按时间,要么按地域,等等。况且“时间”和“时令”又是种属关系的两个概念。2“把玻璃瓶的的盖中心传一个小小的眼儿”,两个“的”字连用,是笔误,“传”应是“钻”。3“大人们的高兴劲不必言表,我们这些小孩子却欢呼雀跃”前后两句是顺接关系,不能用逆接连词“却”。4“激励着我们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动词“遨游”前面应当用介宾短语表示。
发表于 2011-2-15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10# 玉兰映雪


    握手,继续关注这里吧,大家也一起关注你。
 楼主| 发表于 2011-2-15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回复 11# 司马俊生


    ——司马先生您多虑了,其实我感觉屡败屡战也只是就您的评论谈了他的感想,并无指责您的意思。朋友们都是为了我好,若是因此而心生芥蒂,倒令我不安了。我初学习作,水平有限,难免有许多错误,再次多谢您的指点,我会改进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2-15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回复 12# 简单+自然


    ——多谢简版,我会的。
发表于 2011-2-16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尊敬的玉兰老师你好!读了你的回贴让我觉得你的心胸就象大海一样宽阔,你的品质足可以称得上一个“雅”字。(《说文》:雅者,正也。)这一点我要好好向你学习。如果我的帖子有让你不高兴的地方,请你多多见谅。拜个晚年,顺祝,教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