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2-14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天地留名在人心
墨 瑶
小平找我谈为爷爷高志远出一本书的事,大概是2005年夏热的时候。
关于高志远,我自小就听了许多他的传奇故事。刺杀汉奸刘佐周的事,令人敬佩,引为京东乡亲的骄傲。
高志远由一个民间侠义之士,成为除奸英雄,到成为冀东抗日大bd的总司令,到后来在那个特殊时期,特定环境下,被处以极刑。年仅32岁,正是血气方刚,为抗日救国驰骋战场的时候。实属人间悲剧。
他的罪过是:投靠吴佩孚,企图降日。
1939年4月27日的一声枪响,铭刻于平西的一个山区里。
一个怀着火一样的热情,投身抗日,保乡卫国的民族英雄,魂断异乡,血染他并不 相谙的山野。
那一年,我还没有出生。我们是隔辈之人,当年更不知底里根情。
长大了,才得知高志远的惨剧,冷丁有一种不平之慨。一个抗联司令,竟死在同是抗日阵营的子弹下,实在令人费解。
高志远的名字在我印象里,他一直是个英雄,毫没动摇过。所以,我见到高小平时,总是悄悄地观察着他,企图从他的言行举止中,寻找英雄的影子。祖孙血脉相承,喜怒笑骂可以想见高志远英姿勃发,意气如云的魂魄,在那个国难当头的时候,他毁家纾难,除奸安民的高风亮节,在后辈人中流传。
当然,时代改变了。高志远星辰早坠,未能活到孙辈的年龄。
我常想,我们的民族是个苦难的民族。在那个外强欺凌,风云动荡的年月,我们的祖辈是怎么熬过来的。
现在似乎进入了一个“享受的时代”,一个 “搞笑的时代”。民族的忧患意识,在嘻嘻哈哈、金钱至上中消亡。年轻的人们很难体会高志远的时代。
我以为,这是中华民族行走的悲痛。
难道我们还回到70年前吗?那倒不可能,也没人愿意。历史是要前进的,但一个民族的主导理念中,时刻不能缺少那种忧患的回顾。
高志远是那个苦难时代的悲剧。冀东抗日大暴动,是中国革命浪潮中一朵不小的浪花,高志远做为这个浪潮中的巅峰人物,象一朵浪花破灭了。我以为并不是哪一个人所造成的(当然不排除为了自己的隐私具体运作者),而是民族哭泣中的泪滴。
特殊时期的过激措施,是有大的背景的。那些共产党的革命老前辈,当然为谋取革命的最高利益,是不容置问的。他们对中国革命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吴佩孚没有为日寇所诱,出卖民族利益,晚节存乎大义。这是以后的结论。在当时来说,是不明了的。一个反动军阀,府中又常有日本高层特殊人物出入。这是一个不可琢磨的信号。高志远在那个时期与之联系,是很难不被人警惕的。只有他自己或少数几个人知道,为解决一些物资上的需要。
高志远能服从党的决议,挺进平西整训,就这一点,便是难能可贵的。其实,按当时情况,放弃冀东而入平西本身,便是错误的决策。高志远坚持不离开冀东是对的。可是他还是听从了政委王仲华的劝说而服从了。尽管是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决定。抗日联军分三路西进,沿途频遭日寇阻击,高志远一路冒死前进,付出重大代价到了平西。而其余两部,二路领导牺牲,三路撤回。
西进顺利,一年时间,结束后仍回冀东,这是当时的议决,高志远一直坚持这个议决不动摇。
平西的严酷形势,人生地疏,在这种情况下,高志远以抗日为重,重创敌军,平西百姓深为敬佩,多年来平西百姓仍然在高志远的坟前致哀,以不同的形式表诉着敬意。刚刚成立的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与冀东抗联产生一些矛盾和不协调,应是很正常的。因为一起为了抗日,随着战斗磨合慢慢就可以解决的。战争年代,险象环生,风云突变,很难让人预知。
大气候中,果有蛇鼠之类投日叛国,造成重大损失,当时中央忧虑,不是无原由的。
高志远事件便是在这种大气候中发生的。
历史一页掀过去了,当今我们如何思考这个不该发生的悲剧,是很有必要的。
人类的历史是曲折的,有的在烟雾里,当代人对前辈人的评判,自然是比前辈人更冷静。但亦不应以现实而界定或想象彼时彼事,而必须界定那个时间。而那个时间里,只有当事人最清楚,可是他已经死了。冤案的成因是很复杂的。中国历史上的冤案数不胜数,后辈人想起,只能是一声叹息。
平头百姓不消说,远的不细说,就在滦南县的代岭村,就曾有一大人物,为今看来,我以为也是冤案。他就是杨宇庭。也可以说是苦痛的中华民族前进中的牺牲品。
张作霖被日寇阴谋炸死,对张学良来说,日寇对其有杀父之仇。而参谋长杨宇庭秉承大帅遗愿,扶保少帅,雪耻复仇。这是天经地义的。
张学良权衡大局,欲归gmd(蒋介石)统一领导。决定东北易帜,不自立名号。杨宇庭、常荫槐等坚决反对。张学良为剪平障碍,忍痛将杨、常二位骗至东华厅突击杀死。实现了东北易帜的志向。这便是张学良的政治。所谓政治无正义是也,杨宇庭、常荫槐含冤赴冥,不知怎么和张大帅述说?!
然而,张学良自知事详,厚葬杨宇庭,以减心灵之负。这有什么真理可讲?政治便是真理。三国时曹操军中无粮,为转移怨恨,调动士气,便悄对粮草官讲:欲借你人头一用!
杀了粮草官,士气大振,转败为胜,这便是曹操的政治。而对那个粮草官而言却是冤死。当然曹操亦厚待其子孙。
这就是历史讲的“应该”与“不应该”。那么联至高志远事件呢,我想亦应如此。解放后多少年,那时许多人还在。为什么不学学张学良与曹操呢?
历史尘埃落定,大概有了一个清晰的事实。我们哪怕是晚了一步,也要还历史一个真实。以平民心,以唤良知。以宏大中国tg的光明磊落!
所谓“一刀切”危害多年,大气候是什么,那么不及其余。不做具体分析,也是造成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高志远的情节中,仍有一些未明之真相,那就是个别人之所私,出卖良心。而这个“出卖良心”,在后来的许多年间,也被人们认识了,认识了为什么不得解决?所以还应该思考深层次芥蒂所造成的失误。
公道自在人心,口碑胜过石碑,高志远壮烈的一生天地留名在人们心中,这应是高志远无愧无悔无辱的骄傲!
我想,这也是对高小平及其高氏后裔的安慰吧!
2009年6月23于紫草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