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677|回复: 2

殷汝耕 百度百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9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殷汝耕(1889~1947),汉奸。号亦(侠)农。浙江省平阳金乡镇人。殷汝骊之弟。中国的财税官僚与近代政治家,并曾出任日本扶植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要职。1947年12月1日,被枪决。



早年留学日本,日本鹿儿岛第七高等学校造士馆毕业后加入中国同盟会,二次革命(1913)失败后,李根源等在日本为党人设志成学校,由殷汝骊主持,殷汝耕任翻译。殷汝骊厌恶汝耕,曾对陈铭枢说:“此弟品质极坏,只要有利可图,他就能卖友,甚至会出卖民族。”因之关系疏远,并禁止眷属往来(时汝耕已娶日女为妻)。

殷汝耕




  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回国,并通过日籍妻子与日本军政界取得了联系。回国后,在北京政府中任职,研究中日问题。在各军阀之间进行投机活动,后投靠国民党亲日派、新政学系首领之一的黄郛。民国15年(1926)参加北伐,受挫后又赴日。16年“宁汉合流”中,国民党内派系斗争激烈,蒋介石辞去国民革命军司令职务,东渡日本,汝耕以中华留日学生会会长身份致词欢迎,深受蒋的青睐。被任命为国民政府驻日外交特派员。1927年,殷汝耕以国民党政府驻日代表的名义,代替蒋介石与日本勾结、密谈。17年1月回国,先后任上海特别市政府秘书、交通部航政司司长、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议。21年任上海市政府参事。在各派军阀中进行投机,生活挥霍无度。日本当局早认定此人可刍以重利,一向深加笼络。是年“一.二八”事变后,在上海闸北苦战月余的十九路军被迫撤离,殷汝耕遂乘机接管闸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代表蒋介石同日本签订卖国的《淞沪停战协定》。

  1933年春,日军大举进攻长城沿线的主要隘口。国民党驻守长城沿线的军队进行了英勇抵抗。但是,1933年5月,国民党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竟派殷汝耕等代表与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在塘沽签订了卖国的《塘沽协定》。从此,整个华北门户洞开,日本侵略者可以随时进占冀察和平津。而作为亲日派的殷汝耕,1933年11月被委任为河北冀东非军事区的蓟(县)密(云)区行政公署督察专员。

  《塘沽协定》签订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进一步实施大规模的扩张,先后制造了张北事件河北事件,攫取了河北和平津两市的大部分主权。接着,积极策动华北五省实行“自治”,对中国主权进行粗暴的践踏。续“香河事件”后,又唆使在冀东的得力看家犬——殷汝耕,制造“冀东事件”。早在1933年9月,国民党政府就批准将冀东划分为两个区,在通县唐山分别设立蓟密、滦榆两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殷汝耕、陶尚铭分任公署专员。陶尚铭不归附日本,为日方所排斥而辞职,1935年殷汝耕则由日本侵略者推荐兼任滦榆区行政督察专员,冀东地区的大权实际上完全被殷汝耕一人掌握在手中。殷汝耕是一个死心塌地的汉奸,他公开与日本侵略者勾结,使冀东非军事区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严密控制的势力范围。1935年11月15日,殷汝耕为配合日本“华北自治”的阴谋,联合冀东各地一批亲日分子致电宋哲元韩复榘,攻击南京政府内外政策,要求实现“华北自治”。11月23日,殷汝耕又在日本指使下,在天津日租界召集有非军事区各保安队长等人参加的会议上,密商非军事区“自治”。翌日,殷汝耕在通州召集非军事区各县及宝坻、香河、昌平县县长,非军事区各保安队长临时会议,并于当晚发表脱离国民党中央政权宣言。决定“自本日起,脱离中央,宣布自治,树立联省之先声,谋东之和平”。25日,殷汝耕在专员公署“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成立大会,自任“委员长”,12月后改为“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殷汝耕任政务长、“主席”。公开打出其叛国“自治的旗号,成为伪满洲国之后的第二个在日本帝国主义卵翼下的汉奸傀儡政权。伪“自治委员会”宣布非军事区所属18县以及昌平、宝坻、香河和察哈尔省的延庆、赤诚、龙门,均属“委员会”管辖,这样使冀东22个县沦为日本控制区。12月,伪保安队又占领塘沽并强行将塘沽、大沽划入辖区。

殷汝耕(左图居中者)




  殷伪冀东政权成立后,全面奉行亲日卖国政策。在军事方面,与日本及伪满、伪蒙疆政权先后签订了军事性质的政治同盟,商定冀东海防由日本海军舰队负责;冀东接近东北的长城沿线,由伪满政权负责治安;冀东与伪蒙边境防务由双方共同负责;各方实行军事上的共同防共。在政治方面,殷伪政权各部门大批聘请日本顾问。为了寻求日本帝国主义的庇护和支持,殷汝耕还多次派人或考察团赴日本和伪满等地活动。在经济方面,一方面寻求日本和伪满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又大肆出卖华北经济主权,使国民政府在财政上蒙受了重大损失。

  1936年8月,殷汝耕拨款5万余元,在通州公园建造大规模的“亲善公寓”,专供日本侵略者住宿。打着“自治”旗号的殷伪冀东政权,已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彻头彻尾傀儡政权,它的出笼,使得华北政局更加动荡不安。于是,全国各界爱国人士十分愤慨,一致声讨殷汝耕的叛乱行经,纷纷要求国民政府明令讨伐卖国贼。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南京国民政府曾经数次与日本交涉,要求取消该政权,但未得结果。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殷汝耕因通州事件去职。32年(1943)2月,任汪伪山西煤矿公司董事长;后任汪伪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委员、治理运河筹备处主任、工程局长。在日军向北平大举进攻之时,驻通县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所辖的保安队第一、第二总队官兵,在总队长张庆余张砚田率领下,于同年7月28日反正,将驻通县城内的日本侵略军一个中队及特务机关人员等400多人全部歼灭,并活捉汉奸殷汝耕,收复通县,史称“通州事件”。可惜,殷汝耕在押送途中被日军劫走。之后,他失去利用价值,逐渐被日本冷落。

  “通州事件”中殷汝耕虽保住了性命,但日子并不好过。细木繁的妻子为了替丈夫报仇,向日军指控“殷与起义军串通”,她说:“如果不是串通,为何殷汝耕没被杀死?”日军中也有人主张立即枪毙殷汝耕。最后,以“对事件阻止不力”为由,由日本宪兵队将他关进看守所。

  但日本军政头目对于奴颜媚骨的殷汝耕,还是持保护态度,终于宣布“无罪释放”。他感激涕零,表示忠心为日本主子效劳。汪伪政权成立后,他又应汪精卫之邀赴南京,先后担任伪“全国经济委员会特派委员”、伪“治理运河筹备处主任”、伪“治理运河工程局局长”等职。

  日寇投降后,殷汝耕于当年12月5日被收押于北平炮局胡同陆军监狱。1946年6月26日被空运至南京,入押在南京老虎桥监狱。自知必死,在狱中手抄《金刚经》留给亲属。1946年7月,南京高等法院开庭审理殷汝耕一案。公审有2000余人到庭旁听。殷汝耕深知自己罪恶深重,但又存侥幸心理。他挖空心思,罗列了条条“协助抗战”的功绩,写出数万言《自白书》,竭力美化自己,为所犯罪行辩解。

  1947年7月,南京高等法院作出判决:“殷汝耕连续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处死刑,剥夺公权终身。全部财产除酌留家属必需生活外,没收。”殷汝耕不服,数次申请复判,均被驳回。同年12月1日决定由高等法院检查处对殷执行枪决,执行庭设在南京可容万人的朝天宫大殿,这天殿内殿外挤满观看的市民。

  随后,殷汝耕被押上囚车驶向老虎桥监狱,在法警监押下走向刑场。此刻,他忽而口念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忽而大声叫喊:“本人并非叛国,我的心还是向着国家的。”但这一切均无济于事。执行人以小手枪对准殷脑后,弹从左额出,一枪未断气,再从鼻梁补上一枪,终毙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简介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是日本成立的傀儡政权之一,1935年11月25日由殷汝耕等人所成立,最早为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以通州为政府所在地。统治面积约8200平方公里,统辖约六百万人口。财政收入占当时河北省的22%。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政府管辖区域为通县、滦县、临楡、遵化、丰润、昌黎、抚宁、迁安、密云、蓟县、玉田、乐亭、卢龙、宝坻、宁河、昌平、香河、三河、顺义、怀柔、平谷、兴隆计二十二县和察哈尔的延庆、龙门、赤城3县,此外还管辖唐山市、塘沽、大沽、秦皇岛港等地。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1935年11月25日,大汉奸、河北省蓟密区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在日军唆使下,在通县宣布独立,通电全国,发表《自治宣言》,宣称:“自本日起,脱离中央宣布自治,举联省之先声,以谋东洋之和平。”不久又改名“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以通县为政府所在地。 殷汝耕为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政务长官,池宗墨任政府秘书长,池宗墨、王厦材、张庆余、张砚田、霍实、李海天、李允声、殷体新等八人为参政。伪“政府”下设秘书、保安、外交三处及民政、财政、教育、建设四厅。战区保安队改编为伪自治政府军队,原保安第一至第五总队也改称第一至第五师,张庆余、张砚田、李海天、赵雷、李允声分任师长。  
殷汝耕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主要诉求为「华北自治」、「防共缓冲自治」,统治的区域也不断推行日语教育。伪政府成立后,殷汝耕独揽了整个冀东地区的军政大权。他勾结日商,对日本的走私活动予以掩护。他对日本运来的砂糖、石油、杂货与鸦片只征收象征性的进口税,使得日货源源不断地由冀东流入内地。这对于天津海关的收入与中华民国的贸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很快摧毁了华北的关税壁垒。据海关统计,仅1935年8月1日至1936年10月4日间,经由冀东偷运入境的日货计有9000多万吨,偷漏关税合国币3460多万元。由此造成三分之二的工厂倒闭,三分之二的店铺停业,物价飞涨,失业人数与日俱增。同时,日寇大量掠夺冀东地区的物质财产,据不完全统计,掠夺长芦盐上亿吨、开滦煤2862万吨、粮食166亿斤等,致使冀东地区的宝贵资源大量流失,冀东人民祖祖辈辈积累的财产被洗劫一空。   
“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作为一个独立的伪政权;易帜为五色旗,并于1936年11月设立“冀东银行”,资本定为500万元,实收半数250万元。总行设在天津,发行面额为5角、1元、5元、10元及100元五种纸币与贰角、壹角、伍分、壹分、伍厘共五种金属辅币。1938年2月1日,该政府与北京成立的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合并。同年3月1日伴随着“中国联合准备银行”的开业,冀东银行停发纸币,清算后转为普通的商业银行。   
1937年7月29日,驻守通州的伪军冀东保安队对日军发动了攻击,冀东保安队捣毁了日军机关,逮捕了殷汝耕(冀东保安队撤退时殷汝耕逃跑)等人。通州保安队杀死了500多个日本官兵、顾问、侨民和日韩浪人。这次攻击沉重打击了日军,之後政府迁移至唐山,1938年2月1日被并入北平王克敏的日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改为“冀东道尹公署”。


来源:http://baike.baidu.com/view/912195.htm
发表于 2010-12-9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