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宁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随着人们文化修养、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
愿意在收藏领域里有所建树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多初次踏入收藏行列
里的人,一是苦于不知收藏什么好;二是急功近利,跟着潮流跑。结
果,若干年下来,两手空空,什么也得不着。 以笔者的经历而言,收藏不是一天之功,也不能凭侥幸心理。收
藏本身是一件很有情趣的事情,一是要有眼光,善于发现身旁有价值
的东西;二是要有耐心,不以金钱价值所动,要学会寂寞地持之以恒。
能坚持这两点,你的藏品就可以与众不同,也许就真有“金娃娃”在
你的手中了。 收藏在于发现,有时这种发现是无意的,但更多的应该是自己有
意的。 1983年,我的女儿出生,经过若干周折才在有关权力机构领回那
“贰拾肆尺壹寸”的生育补助购布证。这种购布票有别于当时的布票,
上面有名有姓,有限用时间,在当时买布极其缺乏的情况下,这也是
国家奖励计划生育的一种待遇。但我当时硬是没有花掉,作为一种珍
藏保存至今。据内行人讲,这种生育补助布票是布票中的珍品,已经
很少存世。在现在出版的一些介绍票证的书,也只刊有“样票”,而
没有实用票。 去三峡,在石宝寨我硬是费了一个小时的口舌,才从当地人手里
用5块钱(当年一个月的奖金)买回一块石头。这石头看似平常,但放
进水里就显影出一棵清晰、苍劲、结实的松树。 有一年参观“首都报界漫画家邀请展”,此展一共展示了北京报
纸13位既当记者、编辑,又从事漫画创作的漫画家作品。开幕当天,
我费尽周折硬是从一堆不认识的人当中找到13位漫画家,在请柬上落
下他们的签名。 近日,在报国寺旧货市场上,我意外地发现了“独立自由奖章”、
“解放奖章”。因为我的父亲也是一个老军人,所以我十分清楚这种
奖章的价值。1955年我国第一次授军衔时,同时授了三种勋章、三种
奖章。能有资格领取上述两种奖章的现在至少在75岁以上,而且一个
人同时有两种奖章又为数极少。这两种奖章品相极好,奖章、佩章齐
全,封套很好,看来持奖章者是精心保存的,不是特殊情况是不会出
手的。尽管价钱不菲,但我还是买了下来,而且还要寻觅第一枚“八
一奖章”。如果有朝一日这三枚奖章齐全,那可就了不得。因为久经
沙场几十年的老军人,也未必能有这种殊荣。 学校清理仓库,在扔出的垃圾中我发现有一沓儿极其完整的当年
“文革”红卫兵大串连时使用的免费餐证。我真是兴奋不已,这可是
难得的“文革”遗物。 1997年“7·1”香港回归,《中国电视报》只发行了5期《香港回
归电视快报》,我一份不差。我所认识的一位香港朋友也是集报行家,
他曾提出高于几百倍的价钱买这5期报纸。 有一次去河北东陵,我在当地农民卖的一堆铜钱中,发现一枚带
“小耳朵”的秦半两钱,用极少代价购回。后来查遍历史货币图谱、
辞典都没有记载这种造型的钱币,经请教专家,才方知这是一枚历经
2000余年极为罕见的异形秦半两货币。
在我收集的藏品中,有很多别人没看上眼或还不知的,但我确视
为珍宝。因为行家看过,已经确认了收藏价值。也就是说,如果没有
当年的“有一些眼光”的发现,我的成就不可能达到今天的水平。当
然,如果只从经济利益考虑,也就不可能有这些藏品了。收藏的甘甜,
就在于精神的愉悦、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