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551|回复: 2

韩企先 百度百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4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韩企先



韩企先(1082~1146)
  中国金代汉人宰相 。燕京(今北京)人。先世为蓟州玉田人,世仕于辽。辽乾统年间进士。辽亡,入仕金朝,任转运使、西京留守等职。天会七年(1129),任尚书左仆射兼侍中,封楚国公。十二年正月,为尚书右丞相,应召至上京朝见金太宗完颜晟。金熙宗完颜亶时,继为右丞相。皇统元年(1141),封濮王。金世宗完颜雍曾称“汉人宰相惟韩企先最贤”,“本朝典章制度,多出斯人之手”。



《金史》记录
  韩企先,燕京人。九世祖知古,仕辽为中书令,徙居柳城,世贵显。乾统间,企先中进士第,回翔不振。都统杲定中京,擢枢密副都承旨,稍迁转运使。宗翰为都统经略山西,表署西京留守。天会六年,刘彦宗薨,企先代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枢密院事。七年,迁尚书左仆射兼侍中,封楚国公。



生平
  金史初,太祖定燕京,始用汉官宰相赏左企弓等,置中书省、枢密院于广宁府,而朝廷宰相自用女直官号。太宗初年,无所改更。及张敦固伏诛,移置中书、枢密于平州,蔡靖以燕山降,移置燕京,凡汉地选授调发租税皆承制行之。故自时立爱、刘彦宗及企先辈,官为宰相,其职大抵如此。斜也、宗干当国,劝太宗改女直旧制,用汉官制度。天会四年,始定官制,立尚书省以下诸司府寺。

  金史十二年,以企先为尚书右丞相,召至上京。入见,太宗甚惊异曰:“朕畴昔尝梦此人,今果见之。”于是,方议礼制度,损益旧章。企先博通经史,知前代故事,或因或革,咸取折衷。企先为相,每欲为官择人,专以培植奖励后进为己责任。推毂士类,甄别人物,一时台省多君子。弥缝阙漏,密谟显谏,必咨于王。宗翰、宗干雅敬重之,世称贤相焉。皇统元年,封濮王。六年,薨,年六十五。正隆二年,例降封齐国公。大定八年,配享太宗庙廷。

  金史十年,司空李德固孙引庆求袭其祖猛安,世宗曰:“德固无功,其猛安且阙之。汉人宰相惟韩企先最贤,他不及也。”十一年,将图功臣像于衍庆宫,上曰:“丞相企先,本朝典章制度多出斯人之手,至于关决大政,与大臣谋议,不使外人知之,由是无人能知其功。前后汉人宰相无能及者,置功臣画像中,亦足以示劝后人。”十五年,谥简懿。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中国通史》第七卷 第八十章    完颜宗弼完颜希尹韩企先


第三节 韩企先

  韩企先(1082—1146),辽兴中府(今辽宁朝阳)人,先世蓟州玉田(今属河北)。辽中书令韩知古九世孙。生长于辽朝世宦之家。天祚帝乾统年间进士及第。辽亡后,入仕金朝,为枢密副都承旨、转运使。枢密院官员初驻广宁府(今辽宁北镇),天会三年(1125)徙于燕京。及云中枢密院建立,韩企先转入宗翰麾下,宗翰请任为西京留守。天会六年(1128),燕京枢密使刘彦宗病卒,右副元帅宗辅统率的东路军转战江南、陕西等地。于是燕京枢密院并入云中枢密院。韩企先代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枢密院事,凡华北地区选授、调发、租税皆禀承元帅府旨意行事。

  天会初,谙班勃极烈完颜杲与国论忽鲁勃极烈宗干掌朝政,劝太宗改女真旧制,用汉官制度。此后开始出现零星的如大理寺等机构。同时准备在枢密院试行官制改革。天会四年(1126),制定尚书省及以下诸司府寺等汉官制。由于对北宋战争全面爆发,拖延而未付诸实行。天会六年(1128),韩企先任知枢密院事,着手改革官制,以尚书省为中心的官制取代原以中书省为中心的枢密院制。天会七年,官制初行,韩企先迁尚书左仆射兼侍中,封楚国公。通过韩企先等人的努力,新官制实行于华北地区。

  天会七年以后,官制改革步伐加快。八年,建立六部中的礼部与吏部。十二年,召韩企先入上京,任尚书右丞相,协助完颜宗干主持汉官制的全面改革。韩企先博通经史,知晓辽朝制度,参照唐、宋制度,或因或革,损益旧章,金朝典章制度多出其手。太宗末年勃极烈制度已由职能包罗万象,转变为最高决策机关和审议机关,原有的行政、司法、军事职能分别为汉式封建机构所取代。熙宗即位后,废除勃极烈制度,颁行“天眷官制”,确立三省六部制,从而完成了金政权的封建制改革。

  熙宗即位,韩企先仍任尚书右丞相。时三省初立,官员缺乏,韩企先拔擢一时贤能,安置于各个部门。同时以培植奖励后进为己任,推贤纳良,甄别人物,许多汉、渤海、契丹优秀人物入仕台省。熙宗与辅弼大臣宗干等人,每有重大政事,必与韩企先谋议。

  皇统元年(1141),封濮王。皇统六年(1146)二月,病卒,终年65岁。世宗时追谥简懿。

  

  来源:http://www.esgweb.net/Html/zgts_b/1038725.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金史之韩企先传


韓 企 先 , 燕 京 人 。 九 世 祖 知 古 , 仕 遼 為 中 書 令 ,徙 居 柳 城 , 世 貴 顯 。

    乾 統 間 , 企 先 中 進 士 第 , 回 翔 不 振 。 都 統 杲 定 中京 , 擢 樞 密 副 都 承 旨 , 稍 遷 轉 運 使 。 宗 翰 為 都 統 經 略 山西 , 表 署 西 京 留 守 。 天 會 六 年 , 劉 彥 宗 薨 , 企 先 代 之 ,同 中 書 門 下 平 章 事 、 知 樞 密 院 事 。 七 年 , 遷 尚 書 左 僕 射兼 侍 中 , 封 楚 國 公 。

    初 , 太 祖 定 燕 京 , 始 用 漢 官 宰 相 賞 左 企 弓 等 , 置中 書 省 、 樞 密 院 于 廣 寧 府 , 而 朝 廷 宰 相 自 用 女 直 官 號 。太 宗 初 年 , 無 所 改 更 。 及 張 敦 固 伏 誅 , 移 置 中 書 、 樞 密于 平 州 , 蔡 靖 以 燕 山 降 , 移 置 燕 京 , 凡 漢 地 選 授 調 發 租稅 皆 承 制 行 之 。 故 自 時 立 愛 、 劉 彥 宗 及 企 先 輩 , 官 為 宰相 , 其 職 大 抵 如 此 。 斜 也 、 宗 幹 當 國 , 勸 太 宗 改 女 直 舊制 , 用 漢 官 制 度 。 天 會 四 年 , 始 定 官 制 , 立 尚 書 省 以 下諸 司 府 寺 。

    十 二 年 , 以 企 先 為 尚 書 右 丞 相 , 召 至 上 京 。 入 見, 太 宗 甚 驚 異 曰 : 「 朕 疇 昔 嘗 夢 此 人 , 今 果 見 之 。 」 於是 , 方 議 禮 制 度 , 損 益 舊 章 。 企 先 博 通 經 史 , 知 前 代 故事 , 或 因 或 革 , 咸 取 折 衷 。 企 先 為 相 , 每 欲 為 官 擇 人 ,專 以 培 植 獎 勵 後 進 為 己 責 任 。 推 轂 士 類 , 甄 別 人 物 , 一時 臺 省 多 君 子 。 彌 繨 闕 漏 , 密 謨 顯 諫 , 必 咨 於 王 。 宗 翰、 宗 幹 雅 敬 重 之 , 世 稱 賢 相 焉 。

    皇 統 元 年 , 封 濮 王 。 六 年 , 薨 , 年 六 十 五 。 正 隆二 年 , 例 降 封 齊 國 公 。 大 定 八 年 , 配 享 太 宗 廟 廷 。

    十 年 , 司 空 李 德 固 孫 引 慶 求 襲 其 祖 猛 安 , 世 宗 曰: 「 德 固 無 功 , 其 猛 安 且 闕 之 。 漢 人 宰 相 惟 韓 企 先 最 賢, 他 不 及 也 。 」 十 一 年 , 將 圖 功 臣 像 于 衍 慶 宮 , 上 曰 :「 丞 相 企 先 , 本 朝 典 章 制 度 多 出 斯 人 之 手 , 至 於 關 決 大政 , 與 大 臣 謀 議 , 不 使 外 人 知 之 , 由 是 無 人 能 知 其 功 。前 後 漢 人 宰 相 無 能 及 者 , 置 功 臣 畫 像 中 , 亦 足 以 示 勸 後人 。 」 十 五 年 , 諡 簡 懿 。


来源:http://www.gjsh.tpc.edu.tw/history/kin09.ht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