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图书历程(一) ——搞清历史,少走弯路 玩了几年旧版(排印版)图书,就所知的49年至如今的历史,简单描述一二,只是大略,好多地方还不准确,仅供参考。 一、出版编辑发行单位的延变: 个人把它划分为了如下几个阶段。 (一)、49——56段:为公私兼有期,建国伊始,新旧混杂。体现在出版业上,就是既有旧中国延续下来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私营出版机构,又有各个解放区固有的出版机构合并而成的公有制形式,国营出版机构,同时不乏作坊式的小私有者。印刷出版单位较复杂。 (二)、56-66段:为过渡期。国营出版机构与公私合营出版机构并存。实际上在一九五四年九月二日政务院第二百二十三次政务会议上就通过了《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也就是说公私合营的出版单位,在56年以前就已存在了,只不过1956年初,全国范围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一夜之间跃进到了公私合营这一过渡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全部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印刷出版单位公、公私合营兼有。 (三)、66-78段:公有制一统天下,国营编辑、出版、发行机构统治期。这一时期的66——70(约,应延续到71,或72)为出版业停顿,革命造反战斗队的出版期。1971年周恩来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工作进行调整正常出版业逐步有所恢复。 (四)、78——段:多种体制期。改革开放后出版业呈现繁荣,由起初的多种所有制形式下的多种经营形式,逐渐的公司化,直至如今的集团化,国际化,市场化越来越明显,市场经济越来越成熟。 纵观新中国的出版业可以用这样的路子来概括:恢复——发展——衰落——变革——繁荣 。体现在图书上就是改革开放之前的书精编、精校、精印、精装,内容单一,对人民进行阶级教育、路线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文化教育,普及科学的红色主题为主流。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宣布了计划经济的终结,国家不再注入资金,,你出什么,卖什么,什么价,….,经营的如何,国家不在统管,而是一切都要由市场决定,由效益决定,出版企业自负盈亏,相反还要根据经营规模向国家纳税。由于改革初期,前一阶段由于对市场经济的陌生,自己不太会经营,资本和技术的底子薄,小中大新老幼都有,所以出版上呈现出了内容上的大众化,市场化,百花齐放,过去不敢出的,没想过出的内容都出现了(以武侠、侦探图书为发端)。但版本、校对,却没有没什么值得夸耀的,一改作为国家政治宣传机器时代的风范,粗滥是此时的特色。这种状况由八十年代中叶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结束,这一阶段为版本上的淫滥期。虽说也尝试了增加效益、降低成本的工艺,但不太成功,像压膜技术。 新世纪到来后,数字技术、激光照排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编印技术的成熟与发展,资本的增强,市场的不断筛选,大的印刷集团不断形成,市场向国际化扩展,图书的版本质量与内涵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当然,非大众化平民化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书已逐渐成了奢侈品,成了有钱人的“游戏”。 玉田刘氏草于绣墨轩
2010-11-8
同时发在《孔网——藏家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