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1-2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古代史是“时过境迁”的学术,因研究的时段远离现实,鲜有治学上的禁忌,且有经 前人梳理过的史料为治学基础,有较为成熟的研究方法提供借鉴,所以一向有学术象牙 塔之称。所谓纯学术的象牙塔,就是指一般不与现实政治发生直接联系,较少受现实干 扰,也不刻意去影响现实,有着为学术而学术的一份从容和功到自然成的自信。近现代 史,其言说的时段已是现代国家的形成期,就不可能超然于政治之外了。它们对传统社 会解体的解释,对现代社会出现的解释,也就是国家的道统、法统和政统的来由和根据 。所以,近现代史的历史言说,会在国家政治框架的合法性等问题上,对现实政治间接 地产生影响。当代史的时段,是现代史中最接近我们现实社会的部分。当代史的言说不 仅涉及国家现行体制的合理性,还要涉及国家现实政策的形成背景,涉及过去的政要显 贵,有着直接影响现实社会的政治敏感性。这就使得当代史的研究往往与现实问题研究 有着相同的言说语境和相同的政治禁忌。
历史述事是社会公共领域的事情,与现实社会的政治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 个良性的政治生态环境中,民主化程度高,社会开放度大,民众权利有保证,舆论有自 由言说的空间,人民对国家政务活动有知情的权利。国家对政务活动机密领域的保护, 是通过法定档案开放期限实现的。在一个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社会舆论封闭,人民缺乏 民主权利的政治生态环境里,不但当代史的述事空间基本是不存在的,即便是素有象牙 塔之称的古代史研究,其述事空间同样会被现实政治吞噬掉的。大家熟知的“文化大革 命”中的“批林批孔”运动,就把一部中国历史曲解成了“儒法斗争史”。这是一个用 历史为现实政治需要服务的典型例证。政治透明度高的民主体制有一个比较不受约束和 不被检查的公共领域,政治高度集权的封闭体制是有现实而没有历史的,两者一般都没 有当代史的言说权利问题。只有在政治已有开明性但还没有民主化,社会已有开放度但 还没有公开化,民众已有言说空间但还缺乏法律保证的政治生态环境中,当代史才会遇 到真正令其尴尬的述事空间问题。在这个社会的转型时期中,现实政治和历史言说的关 系最为密切,现实和历史的互动性最为强烈。国家会利用历史建立对国家体制和政策的 认同,会利用历史推进体制改革和调整政策;同时也会担心过分追究历史可能影响到社 会认同,也会出现误导历史记忆,颠倒历史因果的问题。所以,当代史研究的开放程度 ,往往就成为观察现实政治开明与保守的一个视角。
现实问题的研究,与当代史“时过境未迁”的研究不同,其研究主体和研究客体是在 同一个时境中的。与现实问题的研究相比,当代史研究说的是已然,现实问题研究说的 是应然。应然所言的是事情的未知结果,结果如何要留待将来验证,可以凭逻辑说话。 已然所言是已有结果的事情,要追溯这个结果产生的来由,则必须凭史料说话。当代史 的研究是将一段过去发生的历史真相公诸于世,其言说要受到档案材料的掌握程度和史 实鉴别考证情况的限制。当代史的史料,既有头绪繁杂的问题,也有史源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面上的材料似乎是铺天盖地,浩如烟海,状如乱麻,线索繁杂,难以梳理出头 绪。另一方面,能够揭示历史内幕的核心材料,如档案材料和记录历史关键人物活动的 历史资料等等,又要受到档案解密开放的限制。在去伪存真考证史实的工作中,又会因 缺乏开放的环境条件,难以弄清一些事情的真相。另外,当代史学科本身,学科理论和 方法还不成熟,话语系统还没有完全走出现政治语境,还需要构建科学的学术体系。所 以,相对凭借理论分析的现实问题研究而言,当代史研究更要受制于史源等学术因素的 限制,言说的难度会更多一点。
同时,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也必然会促进历史研究的深化。对于在现实社会中发生的 体制性、结构性的深层次问题,我们总是要一再地叩问历史,搞清问题产生的缘由,提 出自己的认识。所以,当代史研究对于现实问题的深入研究,一向有着不可或缺的支撑 作用。特别对于处在转型期的社会来说,在进行大的政策调整时,总是一再在当代史的 问题上作出开题的文章。如对“文化大革命”的“彻底否定”,就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 供了坚实的根据。
概而言之,当代史研究既有现实问题研究的政治规定性,又有历史研究的学术规定性 。前者构成了学术研究开放性的挑战,后者构成了学科建设科学性的挑战。在现实的社 会政治生态环境下,这些挑战就形成了当代史的言说环境和述事空间。
二
作为近距离和现场感很强的历史,中国当代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凡是经历 过这段历史的人们都有铭心刻骨的过去,都有自己荡气回肠的故事,都可以从国运跌宕 起伏中找到自己沉浮其中的身影。可以说,这段历史已经成为民族记忆的一部分,具有 恒久的言说价值。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反映这段历史的各种文史作品,可谓汗牛充 栋,一直是畅销不衰。这正说明了在我们精神生活领域中,客观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当代 史述事空间。这个空间不仅存在于纸介、影视、网络等有形载体,也存在于思想言论的 无形载体中,容纳着个人的和官方的、学术的和大众的、公开的和私下的种种历史言说 。中国当代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是举世罕见的,在它的述事空间里混杂着历史和现实的 ,政治的和学术的各种言说。既有严谨的科学之论、探微之作,也有大量因袭旧说、重 复雷同、粗制滥造的读物,还存在着许多造成误记和误读的情况。
(一)当代史的社会变迁内容极为深刻,有着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源。
1949年以后,中国进入社会全面变革的时代。国家卓有成效地进行了极为广泛的社会 动员,通过各种政治运动对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在不长的时间里,国家不仅彻底改 变了全体国民的生活方式,还极大地改变了国民的思想和心理。可以说,从来没有哪段 历史像中国当代史那样,国家对社会有这样强大的控制力量,国运和每个人的人生际遇 有如此密切的联系。在这段历史中,不仅展现了变迁社会中充满各种变化的政治风云图 谱,还展现了变迁社会中充满极端色彩的人生百态。在各种整来斗去的政治运动中,人 性的善恶被发挥到了极致,给历史留下了一份难得的自我反省的样本。这是在特殊的历 史环境下发生的,有可能成为绝本的历史文化资源。
对中国当代史的反思,应是全民的责任。对于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无论政要名人, 还是平头百姓,都应有自己的历史发言权。尽管由于个人在历史中的角色不同,卷入历 史的程度不同,发言权会有大小之分,但都有平等的言说权利。他们关于个人经历的回 忆,都具有历史著作的性质,在社会不同层面上,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历史多层面的变化 ,提供了社会史、口述史和精神史的丰富资源。(转载请注明网络来源:
本文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http://www.csscipaper.com/ 全文阅读链接:http://www.csscipaper.com/history/histheory/107920_2.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