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644|回复: 0

武宏——驰骋沙场的传奇人物【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武宏——驰骋沙场的传奇人物


说七里海的名人,或者说从七里海走出的名人,不能不说武宏。武宏并不是七里海边生的,但他早年曾战斗在七里海,战斗在宁河,他的很多战斗故事,就像神话般的在人们中间传颂着。至今,许多人一提起大武宏,总是情不自禁地说起那句“大武宏,骑大马,白盔白甲把敌杀”的民谣。一些跟他一起战斗过的人,说起大武宏,比武侠小说中的侠客还神。说他用机枪射击,不是一搂机子就“嘟嘟”一梭子,常常是点射,一次只射一发,一弹击中一个敌人。要说消灭哪个敌人据点,黑夜带几个战士悄悄摸上去,将屋里屋外包围住,他机枪一端,一个踺步破门跳进去,大喝一声:“缴枪不杀”,昏睡中的敌人还没醒过梦来,就一个个成了俘虏······,像这样的传奇故事,随便一划拉,就是一把。说起武宏从小参军,也颇具传奇色彩。武宏家住在陕西省咸阳西梁村,1923年10月出生在一个贫寒人家。从7岁开始就给地主放羊。14岁那年,也就是1937年正月的一个大冷天,他又像往常一样,背着草筐,手拿镰刀到地里割枯草,正巧遇上路过那里在路边休息的红军,红军战士看他衣着破烂,面黄肌瘦,就亲切地跟他交谈起来。武宏看他们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军装,对他这个穷孩子这么亲热,心想这肯定是一支好队伍,何不到部队“吃粮”去,免得在地主家挨打受骂,受苦受难。于是就壮了壮胆子,大声说:“‘吃粮’你们要不要?我不愿再给地主扛活了,吃不饱,穿不暖,太受累了。”红军战士上下打量着这个年龄不大、个头不低、面带饥色的穷孩子,七嘴八舌地说:“你要参军,我们要,‘吃粮’是要打仗的啊,打仗,打日本鬼子你怕不怕?”“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打仗就有可能牺牲,牺牲就是被打死了,知道吗?你怕不怕死?”武宏说:“不怕,我不怕打仗,也不怕死,你们就让我去‘吃粮’吧。”有个红军战士说:“要‘吃粮’,现在就得跟我们走,你家里人同意吗?”武宏一听他们同意自己去“吃粮”,高兴极了,顾不得回家告诉母亲,把镰刀、草筐一甩:“行”。就这样,参了军,跟着这支红军队伍走上了革命道路。七里海人、宁河人认识大武宏,是在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新年刚过,时任热中纵队34旅70团副团长的武宏同志,奉调张家口学习。6月初回冀东后,冀东18军分区司令部即决定让他去宁河任支队长。武宏闻声而动,连他16人,将军区调拨的50条杂牌子步枪,一门小炮,3发炮弹,以及土造手榴弹,装上一辆马车,就向宁河开进了。到了宁河,第一场战斗就是在小赵庄打伏击。第一仗就毙伤国民党军20余人,俘虏90余人。接着频频出击,打了一个又一个的漂亮仗,队伍很快发展到几百人。每次战斗,武宏都是一马当先,挺身而出。打汉沽盐警,袭击塘沽美军,破坏敌人交通线,火烧伪县长船队······,打得敌人闻风丧胆,群众扬眉吐气,大武宏的名字威振一方。仗越打越大,越打越精。有一场战斗,连美国国会都吃惊不小。那是在1946年4月。日本投降后,美军在塘沽新河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军火库,由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加强师中将司令官何华德负责。为了给美国佬以沉重打击,武宏先是派小分队两次潜入弹药库做侦察性袭击,继而率支队3个连设伏。2连包围新河镇伪警察局,1连、3连攻入弹药库大院,按预定方案将汽油泼在库房上并点上火,大火熊熊燃烧,引爆了弹药。这次战斗,不但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还消灭了60多个美伪军。美国国会震惊了,撤了何华德的职,把陆战师也调回美国去了。天津《大公报》以“新河美军又遭攻击,共军抢军火库,一度恶战”通栏双引大标题报道了武宏率宁河支队强袭美军设在塘沽新河弹药库的消息。消息开头写着:“共军武宏部队数百人,携带迫击炮4门,于4日晚11时许突向新河西北二道桥之美军陆战队弹药库袭击”,“两大火药库爆炸,炸声震动离塘沽三十多里之天津市。”从这条消息中也可看出,那场战斗是多么漂亮了。武宏“火烧敌船”一仗,直到现在好多上年纪的人仍记忆犹新。那是在1947年秋天。侦察员报告,伪宁河县长兼保安队长王绍鹏亲率300余人,在南淮淀抢了大批粮食、鸡鸭和芦苇,用抢来的上百条船,准备沿金钟河运往天津。王绍鹏是河北雄县人,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兼11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的外甥,他依仗权势,非常狂妄,一再扬言:“宁河有我王绍鹏,就没有你大武宏”。武宏得到这一信息,迅速集结部队,在暮色苍茫中,从七里海东岸的桐城向南疾进,到达七里海南岸的金钟河,在赤碱滩(赤土村)发现了敌船。武宏率部跑步向东展开,步抢、机枪、手榴弹一齐向敌船开火,芦苇船当即起火,几里路长的火光映着河水,像一条大火龙,敌人慌乱不堪,有的往水里跳,有的向岸上爬。此战俘敌200余人,缴获小炮3门,轻机枪10挺,长短枪200来支,伪县长王绍鹏当场被击毙。宁河群众把这次战况编成了《火烧敌战船》的快板书,后来还编成了戏。武宏在军旅生涯中,打的大大小小战斗不计其数。可以说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他出生入死,两救焦书记(焦若愚,时任冀东地委书记兼专员,建国后任北京市长);驰骋冀东(蓟、武、玉、宝、宁一带),横扫敌伪如卷席;聚歼“王牌”军,攻克新保安;攻如猛虎,六次挂彩激战三关口;衔伤请命,一举解放兰州城;入朝参战,大功铸成受(兵团)表彰。武宏是我军高级将领,曾任军委工程兵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是开国上将陈士榘),长期战斗在国防工程建设第一线,为工程兵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国防工程建设,呕心沥血,做出重要贡献。武宏离休后,酷爱读书与写作。他有一种欲望,就是希望将自己的经历串结成书,以激励后人。于是埋头写作,陆续写出自己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三十多篇,受到当年的老领导李运昌、焦若愚的赞赏。杨得志总参谋长专门为他的集子《冀东烽烟》题写了书名。他还喜爱书法,经常挥毫泼墨,抒发情感,《百名将军书法集》、《百名司令员书法集》等都有他的墨宝。武宏一直怀念在七里海、在宁河的战斗岁月,对七里海人,对宁河人民有着深厚感情。近几年,我几次和县电视台同志找武宏同志拍专题片,请他讲述在宁河的战斗经历。他总是侃侃而谈,往事历历在目。如今武宏同志已是80多岁高龄了,但他背不驼,腰不弯,言谈豪爽,声如洪钟。他配有专车,但很少坐车出行,经常以步代车,走起路来仍像年轻人一样。这让人感到这位老将军依然还是那种“大武宏,骑大马,白盔白甲把敌杀”的气魄,真可谓英雄不减当年啊!
来源:http://www.qilihai.gov.cn/bencandy.php?fid=14&id=4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