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许奇凡老人在给孩子们讲革命故事。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昨天,徽章收藏家许奇凡老人应天津市文博协会和南开少年宫的邀请,给少年宫的孩子们讲述了“军功章上的历史”。拿出一枚枚凝结先辈生命和鲜血的军功章、徽章,老人一边介绍历史背景,一边给孩子们讲革命先辈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故事。
在军功章里寻找历史
昨天,在南开少年宫上课的孩子们一走进大厅就纷纷被眼前的一枚枚军功章、徽章吸引。徽章收藏家许奇凡老人为了精心准备这堂“历史课”,特意带来了具有代表性的徽章、照片、幻灯片。在布置现场时,许多孩子和家长围拢过来,一边看着这些稀罕的“宝贝”啧啧称奇,一边仔细看着上面介绍。记者了解到,在场的六七十个学生当中,有一半以上还是第一次亲眼看到军功章的模样。许奇凡指着一枚“勇敢奖章”介绍,当年革命英雄董存瑞就曾获得过同样的奖章。许多听说过“董存瑞炸碉堡”故事的孩子们顿时睁大了眼睛,还不时地传看着那枚“沉甸甸”的奖章,似乎感受到了战场上的英勇。
两千枚徽章汇聚历史
在生动的“历史课”结束后,记者仔细看了一遍所有徽章的照片,不禁对许奇凡老人感到敬佩。今年65岁的许奇凡在50年前进入航校,对部队怀有深厚的感情。15年前,他在地摊上偶然发现了一枚“1955年全国空军英模代表大会”的徽章,徽章上的一架飞机引起了他的兴趣。后来经过研究,他发现当年出席大会的人员全都是参加抗美援朝的空军英雄,这第一枚收藏也就成了他的“宝贝”。从那以后,许奇凡对收集徽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收藏各式各样的奖章、纪念章和军功章。直到今天,老人的手中已经珍藏了2000多枚徽章,其中包含从五四运动时期到解放后1955年的各种徽章,记录了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解放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时期的历史。最令许奇凡感到获益匪浅的是,在给徽章分类的时候,他每每都要查阅历史书籍,也丰富了不少历史知识。
留住历史迷上徽章收藏
15年来,许奇凡老人逐渐成了一个“徽章迷”,只要听说哪里有稀罕的徽章,他便立即动身赶去。起初,他经常到西安、成都、广州、上海等地“寻宝”,不甚理解的家人开始还比较反对,但当许奇凡兴奋地查找到有关历史时,不禁感染了家人。在老许的徽章藏品中,最得意的收藏还是上世纪40年代“冀晋军区”颁发的4枚军功章,特别是其中最高等级的“毛泽东、朱德勋章”,因为数量极少,所以被老许视为“历史珍宝”。2005年,香港举行纪念中国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展览,许奇凡应邀参展,此时他才发现自己收藏的徽章已达到很高水平。许奇凡说,收藏徽章并不期望它们“升值”,而是把它们当作历史的见证。许奇凡告诉记者,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徽章、军功章由于种种原因流失很快,很多年轻人和孩子都不曾见到,所以,徽章的收藏不仅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还能让孩子们永记先辈们的奋斗精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