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凉,报名,哪都行!
借个坑用:驴行目的地介绍
董家口长城耸立在河北省抚宁县驻操营镇东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上,距秦皇岛市区38公里,是明代军事名将戚继光上疏修筑的蓟镇长城的重要关塞之一,护卫“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关城的北翼要塞。
据史料记载,董家口长城是在原北齐长城的基础上重修的,修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初为二等边墙,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戚继光重修为一等边墙。董家口长城建筑形式多样,气势不凡,特别是在李家楼、陈家楼、耿家楼三座敌台入口的石券门条石上,分别雕刻有莲花如意云、双狮绣球、攀枝莲、铁花等图案,每幅图案都栩栩如生,且雕工十分纯熟细腻。
董家口长城由董家口、大毛山、破城子三个关堡自西而东并列,各为自然村落,组成董家口行政村。大毛山古城堡遗址位于钟秀山南坡,南北长250米,东西宽200米,周墙尚存。南面有城门,称神威。东边墙有便门,称辰星。北面有敌台,仅存台基。清王朝建立后,由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矛盾的缓解,该堡逐渐由营转化为村舍。直到20世纪70年代,当年戍守将士的后裔还在堡内居住。晨错之时,可见炊烟缕缕。到80年代,随着经济状况改善,居民纷纷迁至堡外水边建起了新居,该堡遂变为一座空城。
正冠岭,是通往塞外的交通要道,据说当地老百姓说明朝关外人进关必过此岭,为表示对关内的尊重,在此岭上必须将衣冠整理整齐才可进关,因此得名正冠岭。正冠岭在董家口长城的东段,由去破城子方向有通往辽宁的公路上山。山顶有河北和辽宁界碑,以及葫芦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界碑,,
沉睡了600多年的董家口长城要塞喜迎游客,从秦皇岛市区通往董家口长城的公路全长40多公里,乘车可直达长城脚下,有通向长城各关塞的山间小道,游客用一个多小时即可登上最高的敌台和烽火台,一览董家口一带的长城雄姿,以及长城内外千山万壑的壮丽风光。 二.小河口长城
小河口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元年1381年),贯穿绥中永安堡乡西沟村6个自然屯。小河口是其中最重要的关隘,历史上曾两度遭受蒙古骑兵侵扰,封存了许多历史故事。小河口长城长约8.9公里,约有敌楼31座,战台18座,烽火台14座。辽东长城、山海关长城、北京长城从三个方向呈丁字型排列汇集在这里。因其地处群山峻岭,山势险要,人迹罕至,虽没有进行任何人工修葺,至今仍保持完好。因其保持了良好的原生状态,故被人们称之为“野性长城”。
令人惊叹的,是小河口长城建筑一反万里长城威武冷竣的风格,在其门窗拱框上刻满了狮子绣球、木马兰花、祥云彩带等图案。更为称奇的是,有一种图案盘旋屈曲,线条复杂,好似缠绕在一起的两枝莲花,当地村民叫它“缠枝莲”,是夫妻恩爱的象征。这种充满温馨阴柔之美的雕饰,放在充满杀机的长城之上甚是罕见,有专家将其定名为“女性长城”。 细说董家口长城大毛山村
董家口长城位于河北省抚宁县驻操营镇东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上,是明代军事名将戚继光上疏修筑的蓟镇长城的重要关塞之一,是山海关关城的北翼要塞。在董家口长城风景区所在地,我们会见到很多牌子上写着董家口的字样。其实这个村子叫大毛山村,古时叫大毛山关。村中北面山上有一座古堡,建堡年代不祥。有堡即有城,明代这里是一座关城。城内有两门,东门和南门。是明代长城驻屯之所。明万历27年《永平府志》记载:“大毛山关有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洪钟(当时的巡抚都御史)重组织修建,第二年小毛山失守,小毛山堡与其合并。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永平府志》记载大毛山关城“在(临榆)县北六十五里,距边三里,砖城,高二丈五尺、周一,里门二,曰东,曰南”。在抚宁县驻操营东北面有3座城堡,最西面的是城子峪堡,其东2公里是董家口堡,再往东1公里是大毛山堡。据记载:董家口长城筑成后,戚继光从浙江金华府调来3000名“火枪手”,为稳定军心,当年调来的军士都带来了家眷,在此安家守边,大毛山关脚下也就形成了军中的家属区,以后逐渐发展成村落。据说现在居住在大毛山村的大多为明代守边军的后裔。其姓氏为孙、陈、李、耿、张、赵。接待我们的孙振强就是明代守边军的后裔。其家在大毛山村开的旅游住宿和烤全羊闻名遐迩,四季客源及回头客源应接不暇。
深山空谷踏歌声---董家口长城
长城秦皇岛段又有新发现,“藏在深山人未识”的董家口明长城要塞经过整修,再现了当年的历史风貌,到秦皇岛旅游的游客可以一睹它气势磅礴的“真容”。
董家口长城耸立在河北省抚宁县驻操营镇东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上,距秦皇岛市区38公里,是明代军事名将戚继光上疏修筑的蓟镇长城的重要关塞之一,护卫“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关城的北翼要塞。在突兀险要的山岭上,筑有36个敌台、28个战台、16个烽火台,全长8.9公里,最高处海拔556米,还筑有3座城堡。原来除了城堡外,其余部分都保存得相当完好。这一带长城依陡峭的花岗岩山脊而建,蜿蜒曲折,气势磅礴,纵深防御军事设施完备,烽火烟墩遥相呼应,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了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独特风貌。
沉睡了600多年的董家口长城要塞喜迎天下客,从秦皇岛市区通往董家口长城的公路全长40多公里,乘车可直达长城脚下,有通向长城各关塞的山间小道,用一个多小时即可登上最高的敌台和烽火台,一览董家口一带的长城雄姿,以及长城内外千山万壑的壮丽风光。
深山藏闺秀---小河口古长城 600年前,一支由抗倭明将戚继光率领的义乌将士进驻小河口一带,执行修建长城,整顿边防的任务。600年后,他们的后代依然选择着这片热土,陪伴着祖先和这化石般的长城标本,一代一代在这写满了自然的风情的土地上,沿袭着古老的传统习俗,为今天保持下一份难得的文化遗产。
时空和距离就是这样,有时是咫尺天涯,有时是天涯咫尺。时空跨越了600年,我每每登山抚城,眼前仍有战旗摇曳,将士呐喊,孟姜女哭城。小河口已然拉开了历史的画卷,一展她的云水襟怀。
“小河口”这个原生态长城标本,还有着深厚的美学价值。36座敌楼中,12座刻有浮雕,象女人绣的花一样精美。古人为什么要在战争的防御工事上雕刻下如此之多象征美好的图案呢,我想,除了留给后人灿烂的古代文明以外,是否还与女人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情联系呢,寡妇楼、孟姜女和修长城的义乌将士的家眷不正是长城浮雕所表述的吗?如果说,远眺长城感叹其雄伟阳刚之慨,走近小河口长城则使你的心温热起来,有阵阵春风抚面之感,透过长城,似乎看到了600年前女性的那种凄美和柔情,长城象母亲一样在护卫着我们。人类需要和平,母亲是和平的象征,小河口长城浮雕群以女性为题材,不正是反映了古人战争与和平的哲学观吗。
深山藏闺秀,但必竟是藏着,五年来,由于乏于硬件,至今未成规模,游客走到山海关、九门口便打道回府了,却哪里知道举步之遥还有着盘巨在密林深处的古长城原生态标本。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你的尊容应该让世人欣赏,因为你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文化,你带着一身嚣尘从远古走来,你可知道现在的人要的就是你这种原汁原味,欣赏的就是你的素面朝天,有多少人因此而痴迷。 长城倒挂---三道关 是万里长城建在深邃峡谷之中的第一道险关。三道关峡谷两岸峻壁陡峭,地势凶险,一条深深的峡谷由东向西,三道关门依次列阵,紧扼出口要道,两侧山崖陡峭,长城砌立在陡峭石壁上,时而跌岩起伏,时而倾斜70°而行,时而又直插断崖。观其形态,艰险异常,如瀑布倒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三道关利用山中狭谷步步为营制成险塞,是古代“以隘谷通道立关置塞”的典范,为明初山海路十大关隘之一,因此多派重兵把守。如果你站在山上,小心翼翼地俯视,会看到万仞深涧,长城如线垂挂;当你站在山下,举目仰望,又会看到三关耸峙,长城凌空壁立,峥嵘磅礴的情景,令人惊异、赞叹不止。这里的“长城倒挂”被誉为“长城一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