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县军事志》修改参考意见(第二稿)
高金山
《玉田县军事志》是一部从1884年至2005年的专业性军事通志志书。全书指导思想明确、结构完整、体裁完备、原则清晰、编写严谨、语言流畅,特色鲜明。 一、总体评价 封面设计历史与现实结合,思路开阔,意境深远,由燕山长城、县域地图、军事训练、军徽四项内容组成的画面,地方特色突出,军事特点明确,战略地位显赫;封底与封面一体连接,画面由近及远,地形地貌一览无余,具有军事特点突出,创意思想深邃,与军事内容紧密相连,不失一种探索。封面书名规范,要素突出,安排精当,符合编纂工作标准要求。志书卷首地图严格按照志书内容军事特点收录,由行政区划图、地形地貌图、交通图、地理位置图组成,不多不少,恰到好处,能够突出地方军事特色。照片五十七幅,分别由纪念碑园、军事人物、地形地貌、军事设施、军事活动等内容组成,与正编结合紧密,能够提示正文,照片文字简练,主题鲜明准确,图文相衬,互相说明,图文并茂,地方特色比较鲜明。序有两个,都是自序,一个由地方行政长官撰写,注重传统;一个由地方军事长官撰写,注重专业,两序以数字先后排序,内容有所侧重,行文比较规范。目录展示正编按正编编排,横排卷首、正编、卷尾,竖排条目或三级或四级,围绕内容编排,不拘泥于形式统一,也有特点。凡例采用条目体用数字排序,总设十条,分别由志书时限、指导思想、结构安排、体裁选用、编写原则、数据说明、名称使用、纪年方法、计量规范、资料来源组成,要项不缺,记述简练,还算全面。概述不分条目,以段归并特色,提要精华,概述史实,也是一种特色和尝试。大事记采用编年体,以时系事,一级目按照政权先后归属记述,也较合理。正编一级目符合河北省军事志编纂方案安排,采用中编法根据地方特点编写,突出了河北省总体要求。人口中设立“人口源流”很好,突出了地方特色。附录分条收录武装斗争史、报刊文献资料两个内容,设计编排思路独特,也有独到之处,不失一种探索。后记记述《玉田县军事志》编纂起始,由过程、思路、准备、成书、谦辞组成,内容虽然粗旷还算完整。总之,《玉田县军事志》从总体上说是一部基本符合要求、具有时代特色、地方特色、行业特色、民族特色但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的专业通志志书,应该给予肯定。《玉田县军事志》编目是采用中编法设计的,正编设立了军事环境、军事组织、军事活动、国防动员、军事人物五编,从设目看明显缺项,最好改为军事环境、军事地位、军事组织、军事制度、军事活动、军事管理、军事文化、军事人物、杂记九编,并以此归并有关内容。 二、存在问题与修改参考意见 存在问题。第一编为军事环境。环境,《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周围的地方、周围的情况和条件。依此军事环境应该强调地方、情况和条件,这是这一编设目的基本着眼点。军事环境二级目按河北省要求设立了地理形势、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环境灾害、军事要地,从分类看还有调整的空间,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属于地理的内容;地理形势、环境灾害、军事要地严格说有的内涵属于地理,外延就不属于地理。从这种认识出发,第一编军事环境应该调整为第一章政区环境(第一节位置范围、第二节建置沿革、第三节行政区划);第二章自然地理改为自然环境(第一节地貌、第二节水文、第三节气候、第四节资源),这样各节内容与环境的内涵与外延就不会有冲突,将地理改为环境也能够紧紧围绕“编”去记述。第三章人文地理改为人文环境,人文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各节内容应该强调环境而不应该强调地理。第四章经济地理改为经济环境,第五章环境灾害改为灾害环境,都是基于这种考量。第六章军事要地与原第一章第三节军事地位合并,改为军事地位,收录其相关内容。地位是人或物所占的地方位置,要地就军事上说是重要的地方,地位应该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也应该包括要地。这样合并编目、内容只会更加科学严谨,某种程度还可以改变设目、记述交叉现象。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中的“基本地形”也可以与第二章第一节的“地貌”合并,地形是地面起伏的形态,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两者内涵应该是一致的,将内涵一致或者说同属一项的内容人为地分到两个章节之中,只会降低志书编纂的科学性以及内容记述的完整性,所以最好合并记述。第一编军事环境由政区、自然、人文、经济、灾害、地位构成,相对是科学的,不会违背环境记述要求。原第一章地理形势内涵外延都比较大,如果用第一个词义“地势”,会与自然地理相关内容交叉,用第二个词义又会与其他编的内容交叉,所以将地理形势改为政区环境比较符合所收录内容,同时将人文地理中的行政区划归入这一节,使读者能够从一开始就了解记述范围。人文是指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地理所收录的内容仅有一部分是地理内容,而许多都不是地理内容,将人文地理改为人文环境,就较好地处理了目前的矛盾。目前人文地理中第一节行政区划的无题述是采用倒叙方法记述的,先记述2005年,后记述2003年,这是违背志书“竖写”要求的,应该纠正。既然凡例说从上限1884年记述,那么毫无疑问行政区划就应该从志书上限1884年开始记述,终止于2005年,可是目前并没有这样记述省略了历史内容,轻历史记述、重视现实记述是记述内容不全面主要倾向。所以,行政区划记述应该改变这种做法,处理好详今略古的关系,适当增加历史记述。从玉田县下限看设目也存在问题,玉田县之下行政区应该有街道、镇、乡三种形式,可是目前并没有按照这三种形式设目,设目偏散偏乱,所以最好在第一节下按照“一、街道;二、镇;三、乡”归并相关内容。行政区划概念使用也存在问题,城区是习惯性称谓,历史上从来就不是一个行政区名称,所以在行政区划中不应该没有街道,更不应该出现城区一目。现在所谓城区内容实际是街道内容,应该放在“街道”条目中记述。使用行政区名称时一定要注意使用标准名称,一定要注意行政区名称与行政机关名称的区别,两者切不要混淆。比如“2003年始,县城区建一个街道办事处,辖16个居民委员会”,如果改为“2003年在原玉田镇或者城关镇、玉田县城基础上建立了玉田街道,县政府设立办事处作为派出机构直接管理行政事务,玉田街道办事处辖16个居民委员会”就比较完善了。另外在所属街道、镇、乡的内容中最好增加上限人口数字、中限人口数字、下限人口数字,这样才能让阅读者能够了解街道、镇、乡的概况。第二节人口状况中的“状况”二字可以去掉。同时注意克服编纂随意现象。比如:凡例说从1884年记述,人口数量又违反了自己规定的原则,却从1581年超限记述,自己违背自己的编书原则,《玉田县军事志》这类情况在全书中很多,如果认为有必要这样记述那么最好将凡例中去掉1884年字样,而改为上限从有历史资料记载开始记述,这样全书编纂就比较严密了。在表格标题使用上也要规范,注意内涵与外延,人口数量的两个表的标题就不统一,前一个为“部分年份总户数总人口”没有说明表的类别,后一个为“人口状况一览表”虽然有表的类别,但表题中说的是人口状况,两者存在差距。建议将前表总户数总人口后面增加“一览表”,同时去掉单位前面的总人口和括号。注意加强校对工作,比如人口密度中存在彩亭桥、彩亭乔两个名称,本地人知道是校对问题,外地人就不一定知道,很可能会理解为两个镇,就属于校对不严应该纠正。第二编军事组织一级目设清代以前、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三章,从设目看并没有“以事划类”,而是“以时系事”,违背了志书设目原则。组织在《现代汉语词典》有三义:一为安排分散的人或事物使之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一义为机构中构成器官的单位,是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细胞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的;一义是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集体,显然我们应该使用第一义和第三义。但是《玉田县军事志》并没有按照上述原则安排章节,也就是说军事组织设目应该调整。第二编军事组织最好调整为第一章军队武警;第二章民兵、预备役;第三章武委会与武装部;第四章国防动员;第五章国防教育;第六章人民防空;第七章其他组织。根据这个编目,第二编调整幅度就比较大。第三编增加军事制度(记述党管武装、地方党委议军、武装政委进常委、兵役、退伍、安置、慰问、优抚等)。原第三编改为第四编,军事活动同样不能以时间划分章节,而应该将军事活动分成若干事项或者按照兵种分解作为章节,一般地说军事活动很多,目前收录不到位,比如战事、兵役、惨案、遗址、支前、军管、救灾、抢险、三支两军、双拥、共建、军地两用人才培养、教育、防空、军训、练兵、视察、慰问、处突、安置、建设、战备、维稳等,其中还有许多没有进入军事志,如果按照兵种记述军事活动,可以安排旧军队、日伪军、国民革命军、解放军、武警、民兵、预备役、人防等活动条目,系统记述,也可以不按军事兵种记述,总之县域军事活动一定要收录齐全,记述清楚,否则就不是通志。第六编军事文化,可以考虑增加精神培养(爱国精神、爱军精神、武装精神、民兵精神、预备役精神等)、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学术交流、军事体育、军民联欢、经验介绍等,同时将附录中的报刊文献纳入这一章,同时把报刊所涉及的原文刊印出来,并将影印与文对应,形成图文并茂。革命斗争史也可以进入这一编,总之军事志不能缺少军事文化。第七编设军事管理,将各个历史时期的管理内容归入这一节,管理是军事的重要内容,军事志不能缺少军事管理内容。第八编军事人物,从现在的四章分目看比较乱,第一章按时间设节,划分古代、近代、当代缺少现代,再说有些人物属于跨代人物,归属在那个代里都不严谨,如果考虑改为烈士、英模、将军、现役军官、反面人物就不存在这样问题了;从目前看人物、英名、将军、英模、先进人物、革命烈士,互有交叉,无论内涵或外延都不严谨,所以应该调整。烈士可以分成烈士传、烈士表、反面人物;英模可以设先进人物、英雄、功臣;将军收录目前的三节,第一节中将、第二节少将、第三节大校,第三节军职师职,不要军官二字。第八编可以考虑设杂记,将那些无法进入各编但弃之可惜内容全部纳入此编。严格遵守断限是编纂志书的基本要求。《玉田县军事志》在设目分类、内容收录上没有遵守这一原则。大事记一级目分为清代以前、中华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五目。分类不一致,有的按时间设目,如清代以前;有的按时空或者是国家名称设目,如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的按历史事件设目,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从而使大事记一级目在分类上影响了志书编纂科学性。根据这种认识,“清代以前”一目完全可以删掉,因为下面的二级目五代十国、元、明、清是能够与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列的条目,可以为一级目。军事组织驻军内容又与大事记、凡例不和,造成上限不一致,凡例的上限是1884年,大事记的上限五代十国,军事组织驻军的上限为明代,造成上限不一致,这绝不是凡例所说的所谓适当上延,而是故意突破上限,人为地造成编纂不统一,这是编纂志书绝对不应该的,建议改正。从凡例第一条看,志书收录上限是1884年,那么1884年以前的大事就没必要收录,一旦进入大事记就与凡例内容有了冲突。这就是说,1884年以前的大事记最好删掉,直接从1884年写起。这样一级目的“清代以前”就可以改为“清”,只剩下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以后的大事四条,“清”与“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目标准就一致了。与此同时,删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二目,因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属于中华民国的大事,将其所有条目归入“中华民国”,总体设目就一致了。在收录上一定要紧紧围绕军事收录事件,切不可将那些与军事无关的大事记入军事志之中,《玉田县军事志》在这一点上还有差距,比如:1926年2月的“进步分子国民党员王秀任教育局长”就没有收录的必要,因为他与军事无关并且“进步分子”也没有统一标准,国民党员内涵也比较宽泛,既有传统所说的右派、左派,还有先是左派后是右派或者先是左派后是右派,其中也有共产党员,总之记述不能表达清楚,像这样的大事完全可以不要。名称、纪年标注与使用一定要规范。叙述内容时应该使用历史地名,并在后面加注现在地名,这是编纂书刊时应该遵循的原则之一。但是使用现实地名时则没必要加注历史地名,这在编写中也应该遵循。《概述》中“玉田县”后面完全没必要加括号和标注古称无终县,因为所有内容并没有涉及无终县内容,所以玉田县后面的括号及括号中的内容应该删掉。纪年实行双轨制,分别采用历史纪年和公元纪年也是出版物遵循的原则之一。在使用历史纪年时应该在后面加注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标注也要规范,不能随意。用这个标准衡量,大事记标注就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条目之下不要加起止时间,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下面的时限全部删掉,因为这里是分类不是介绍国家内涵;其次历史纪年后面的括号中标注公元纪年时括号内数字后一定要写“年”,“年”字不要省略,这样所有大事记中的公元纪年数字后面都需要添上“年”字,使之规范统一。各个事件记述的要素应该齐全,内容做到详略得当,这是编纂标准所要求的。事件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名称、起因、高潮、低谷、结局、影响等,有些要素在记述时决不能省略或者模糊。比如:大事记中民国元年的“10月,首建县商会”一条就缺乏“地点”、“名称(全称)”、“建立事由”、“建立主体”等要素,商会建在什么地方?是在县城还是在其他地方?商会的标准名称是什么?是民间自建的还是官办的?在这些都需要交代的基础上要做到详略得当,但不能过于简略,比如:“农民聚众抗官,并打出灭洋旗号”就写得不好,为什么聚众,为什么抗官、为什么灭洋?读后让人无法理解是对还是错。所以记述事件一定要注意要素齐全,内容丰满,否则条目就不严谨就不符合要求。语言要规范,要统一,用“是月”都用“是月”、用“本月”都用“本月”,不要这里用是月那里用本月,最好统一起来保持一个风格。在大事记条目中最好不用数字分一、二、三等,确实需要放在一条的将不同内容用分号隔开,比如11页的6-8月一条中的括号一、二、三都可以去掉。记述事件要精练,不要散文化,有的大事可以收到正编中,比如11页的10月-12月一条完全可以删掉,具体内容收入正编。大事记一定是大事记,绝对不能把有关事件的全部过程处理成大事记在大事记之中,坚决杜绝硬记现象,《玉田县军事志》大事记中这类情况不少,希望编者改正。注意记述语言的语序,该在前面的一定要在前面,语序不能颠倒,比如17页2月一条,恢复玉田县建制,撤销玉蓟、玉宝联合县,下面建立武委会内容也应该与此条合并,前后次序不能颠倒,一条不要拆成两条,放在前面对理解下面条目有提示作用,合并在一起表示是一个内容。编排体例应该规范。正编最好用编,不要用篇,即使编纂方案有要求也要改过来,我在其他县的军事志中有过说明,改正的理由可见《现代汉语词典》“编”与“篇”的解释,这里不再重述。《玉田县军事志》正编是否考虑设如下目次:第一编军事环境、第二编军事组织、第三编军事制度、第四编军事活动、第五编军事文化、第六编军事管理、第七编军事人物、第八编杂记、编后记。 三、几点提示 处理好县志与县军事志的联系与区别。处理好县志与县军事志的关系在编纂军事志时非常重要。县志是一个县的综合志书,它具有全面系统的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人物的历史与现状的特点,既是一个行政区所有事物的综合性资料性文献,也是一个行政区所有管理事物的综合性资料性文献,所有性、综合性是《玉田县志》的基本定位。军事工作是一个行政区的一项工作,县军事志是记述行政区军事工作的专业性志书,是县志政治部类的一个分类,属于县志的一个方面,专业性、单一性是《玉田县军事志》的基本定位。换句话说,《玉田县志》与《玉田县军事志》是总志与分志的关系,这在编纂中应该给予充分注意。军事志设立军事环境是为了展示军事工作的背景和条件,而绝不是要将县志中所有涉及环境的内容全面系统地照搬过来,也就是说对涉及区域环境的内容要有所取有所不取,使军事环境恰如其分地对军事志起到衬托作用,并对今后一个时期军事工作的开展有所借鉴。这就要求我们要很好地研究县志中有关环境的内容,将那些应该记述进来的全部收录进来,而将那些似乎有关系又无直接关系的内容全部删除出去,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写军事环境时认认真真地下一番功夫,处理好好县志与县军事志之间在志书总与分上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玉田县军事志》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修改的空间。注意通志与断代志的共性与个性。通志是记述一个地区自有史以来所有事物的起源、发展、高潮到下限的志书,特点是通。通志从内容上说有综合通志和专业通志之分,如首轮《玉田县志》就是一部综合通志,而首轮玉田县并没有编纂军事志,也就没有军事专业通志。断代志是记述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历史阶段所有事物的志书,特点是上不到起源下到断限,特点是断代。断代志从内容上说也有综合志、专业志之分,如二轮修志期间编纂的《玉田县志》就是综合断代志书,而《玉田县军事志》则是军事通志。所以我们在编纂时一定要注意区别通志与断代志的共性与共性,切不可混淆。要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军事特色。无论是通志还是断代志,无论是县志还是军事志,无论是综合志还是专业志,共同特点是要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作为军事志特别是军事通志一定要通,否则就不是通志。从通志上说,《玉田县军事志》还要在资料搜集整理上下一番功夫。从三个特色看《玉田县军事志》还有提升空间。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军事特色还应该加强。同时注意史与志区别,不要用代、时期划分类别,使史志不分。 四、《玉田县军事志》参考编目 (待完善,还有提升的空间,不是必须要求的编目)
图照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军事环境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地理位置 绝对位置 相对位置 第二节 建置沿革 第三节 行政区划 玉蓟宝联合县 丰玉遵联合县 丰玉宁联合县 丰玉遵宁联合县 玉蓟宝联合县 玉田县 第四节 街道、镇、乡 第二章 自然环境 第一节 气候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第二节 地形 地貌 丘陵 平原 洼地 湿地 第三节 水环境 降水 地表水 地下水 中水 第四节 资源环境 气候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水资源 旅游资源 第三章 经济社会环境 第一节 人口 源流 数量 密度 分布 第二节 民族宗教 民族 宗教 第三节 经济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四节 科技 教育 科技 教育 第五节 医疗 卫生 医疗医院 防治防疫 爱国卫生 主要地方病 第六节 交通运输 公路 铁路 水路 桥梁 第七节 邮电通信 邮电 通讯 第四章 灾害环境 第一节 地质灾害 地震灾害 山体滑坡 断层裂缝 第二节 生物灾害 植物灾害 动物灾害 第三节 气象灾害 水灾 风灾 冰雹 霜冻 寒潮 第四节 人为灾害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声污染 其他灾害 第五章 设施环境 第一节 战场 关隘 战场 关隘 第二节 城堡 重镇 城堡 重镇 第三节 工程 设施 一、工程 国防工程 人防工程 二、设施 防空设施 其他设施 第二编 军事组织 第一章 武装 武警 第一节 驻军 一、旧式军队 兴州左屯卫 玉田营与驻防营 国民革命军 二、侵略军 日军 三、伪军 第二节 人民军队
玉田县农民革命军 红军第九路军 抗日民主联军 联合县基干总队 第四区队 第十区队 县大队与县中队 第四纵队 第十二团 第十三团 独立四区队 华北野战军 东北野战军 66366部队 52874部队 52871部队 66244部队 88679部队 第三节 武装警察 玉田县公安队 玉田县武警中队 第二章 民兵、预备役 第一节 民兵 第二节 预备役 炮兵72师三营 第三章 武委会与武装部 第一节 武委会 玉蓟宝联合县武委会 玉田县战勤委员会 区武委会 第二节 武装部 玉田县人民武装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玉田县人民武装部 基层武装部(区武装部、公社武装部、工委武装部、乡镇武装部) 第四章 民间武装 第一节 自卫队与联庄会 自卫队 联庄会 民团 第二节 青英部队 第三节 玉田县抗日民主联军 第四节 玉田县支前担架团 第五节 玉田县南下工作团 第五章 训练组织 第一节 常规训练组织 民兵训练 武装部训练 第二节 短期训练班 第三节 拉练组织 第四节 临时组织 第六章 军事科研组织 第一节 常规科研 第二节 专题科研 第三节 研究成果 第七章 国防动员组织 第八章 国防教育组织 第九章 人民防空组织 第三编 军事制度 第一章 党管武装制度 第一节 党委议军制度 第二节 地方常委制度 第三节 兵役局制度 第四节 党委建设制度 第二章 征兵制度 第一节 动员制度 第二节 登记制度 第三节 体检制度 第四节 政审制度 第五节 接兵制度 第六节 监督制度 第三章 退伍制度 第一节 军队制度 第二节 地方制度 第三节 接收单位制度 第四章 安置制度 第一节 安置方案 第二节 分配协商 第三节 接收报到 第四节 上岗培训 第五章 慰问制度 第一节 拥军慰问 第二节 拥政走访 第三节 军地互访 第四节 军民联欢 第六章 训练制度 第一节 业务培训 第二节 岗位练兵 第三节 微机训练 第四编 军事活动 第一章 战场 遗址 第一节 战场 宋辽战场 明清战场 民国战场 第二节 战斗 杨家板桥战斗 拔除日伪据点战斗 黄土坎战斗 双铺战斗 马家庄伏击战 渠梁河大捷 玉田城收复战 反蚕食斗争 全县解放战斗 第三节 惨案 兵匪罪行 散水头惨案 玉田县城惨案 马头庄惨案 黄土坎惨案 独树惨案 第四节 遗址 第五节 纪念地 第二章 驻军活动 第一节 抗震救灾 第二节 戒严阅兵 第三节 抗洪抢险 第四节 防空演习 第五节 军事训练 第六节 全面建设 第三章 国防动员 第一节 机构与交通战备 第二节 后勤保障 第三节 装备保障 第四节 兵员动员 第五节 支前动员 支援辽沈战役 支援平津战役 第六节 物资储备 第七节 三支两军 第四章 国防教育 第一节 政治工作 第二节 特殊教育 第三节 后勤保障 第四节 教育阵地 第五章 人民防空 第一节 队伍建设 第二节 设施管理 第三节 开发利用 第四节 社会教育 第六章 精神文明建设 第一节 双拥共建 第二节 支援经济建设 第三节 治安保卫 第四节 军警民联防 第七章 武警建设 第一节 四好连队建设 第二节 军事大比武 第三节 军地两用人才培训 第四节 落实条令与政治考核 第五节 军事化训练 第八章 抢险救灾 第一节 抢险 第二节 救灾 第三节 捐款 第九章 维稳处突 第一节 维稳 第二节 处理突发事件 第十章 主要战事 第一节 玉田暴动 第二节 黄林暴动 第三节 冀东抗日大暴动 第四节 重要战斗 第五编 军事文化 第一章 精神培养 第一节 武装精神 第二节 民兵精神 第三节 预备役精神 第二章 著作论文 第一节 军事著作 第二节 军事论文 第三章 文艺作品 第一节 军事小说 第二节 军事散文 第三节 军事诗歌 第四节 军事歌舞 第五节 军事小品 第四章 学术交流 第一节 会议交流 第二节 参观考察 第三节 现场观摩 第四节 比赛竞赛 第五章 体育活动 第一节 文体活动 第二节 运动会 第三节 比赛竞技 第六章 军民联欢 第一节 慰问 第二节 演出 第三节 报告 第六编 军事管理 第一章 旧式军队管理 第一节 明代卫所管理 第二节 清代八旗与新军管理 第三节 民国国民军管理 第二章 人民军队管理 第一节 驻军管理 农民军管理 县大队管理 抗日民主联军管理 人民解放军管理 第二节 武装部管理 行政管理 军事管理 政工管理 装备管理 民兵训练基地管理 基层武装部管理 第三章 武警管理 第一节 军事训练管理 第二节 政治教育管理 第三节 后勤管理 第四章 民兵预备役管理 第一节 民兵管理 大办民兵师 民兵工作三落实 岗位练兵 第二节 预备役管理 第五章 人民防空管理 第一节 警报管理 第二节 设施管理 第三节 队伍管理 第四节 预警管理 第六章 国防动员管理 第一节 人民武装动员 第二节 经济动员 第三节 人民防空动员 第四节 交通战备动员 第五节 政治动员 第六节 信息动员 第七节 科技动员 第七编 军事人物 第一章 烈士 第二章 英模 第三章 将军 第四章 现役军官 第八编 杂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附录 专题 文献 索引 编后记
(以上编目尚待完善,仅供参考)
来源:河北省金山史志研究http://zg.hb.ts.blog.163.com/blog/static/89600159201012434238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