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明,炊烟袅袅升
董宝莹
童年冬季的一个早晨,天空冷得特别清、特别净,像块冻彻了的冰;白毛风一股一股地往院里灌,呛得我倒憋气。正想往屋里跑,街上传来清脆悦耳的撞锣声——叮铃、叮铃、叮铃铃,浓重山东口音的吆喝声——“锔锅,固撸锅!”接着是几个孩子起劲儿的喊叫声:“破老爷子锔万家,破盆破碗锔好啦,破缸破瓮锔好啦,就剩自个儿的大疤瘌……” 东屋炕上的奶奶也听见了,急了盆地喊我爸:“……锔锅的(学名小炉匠)来啦,快把锅薅下来固撸上吧!”我家的铁锅多少天前就“烂脖子”,妈妈每天做饭添水前,都要从酱缸里剜块酱往上抹。这几天窟窿越来越大,眼瞅着就没办法啦!北屋三叔去赶集已经走到院子里,听见那声音折回身冲着三婶说:“别忘喽,把洗脸盆快锔上!”当时洗脸盆多数是瓦的,瓦盆不结实,前天早上三婶做饭忙不过来,喊二小子柱儿端盆出来舀水。柱儿没醒好,迷迷瞪瞪地用一只手去端,盆里还有多半盆剩水,一下子把盆沿儿掰下一大块。为这,三婶揎了他一烧火棍,三叔往他屁股上踢了两脚。 那时坏个器皿可不是小事情,买件新的一般都犯憷,让锔锅的锔一锔,虽没原先光滑好看,但是照样使,可省不少钱。 锔锅人耍手艺担的挑子一头是风箱和炉灶,一头是带提栏的工具箱。工具箱的提栏下挂着一面直径三寸的小铜锣,称“撞锣”。走动时两侧悬着的铁坠儿撞击它,叮铃作响。这声响是锯锅的幌子,我跟爸爸搬着破锅走到街上时,锔锅的周围已经聚了好多人,破盆、破罐、破缸、破瓮摆了一大溜。 到我村锔锅的师傅姓刘,二十年前从山东逃荒落到北边鸭子林,那年已有六十岁。他鞋破、帽破、裤袄破,眼斜、鼻漏、右脚跛,家里是破房、破院、瞎老婆,所以人们送他绰号“破老爷子”。 破老爷子撂摊儿的地方,是一处背风的墙根儿。在那里,他或把扁担一头插在墙缝里,中间顶着手摇钻,另一头用身子压着,或猫腰用肚子顶着手摇钻,然后用一只手呱呱儿地使劲摇动钻的拐子把,在璺两侧钻出一个个对称的孔,再钉上大小合适的铁锔。破棉袄的底襟儿一会儿嘬作上去,一会儿飘卷起来,露出他嶙峋的脊、干瘪的腹。破裂的器皿让他修整得严丝合缝。遇到“烂脖子”、或有砂眼的锅,他就把担子一头的小风箱、小炉灶接起来,拉着小风箱生起煤火,把装着铜料、硼砂的坩埚放在上面烧。铜料烧化了,马上用一只手拿着破布垫儿托着谷糠堵在孔外侧,一只手紧溜地拿钳子夹着坩埚,从内侧把铜水儿往孔里倒。腾起的烟、喷出的热,熏得破老爷子眼泪流,烧得他须发焦。锅上的孔洞固撸的光滑平整。一件件的活计紧钉着他,时候不大就满脸灰烟,一身汗水了。有的家端来饭和菜,他只是插着空儿吃两口。家家经常锔这锔那,能估摸出该花多少钱,喊一声就把该交的钱进他的小箱子里。他只是头也不抬第哼一声。 我们小孩子那时对破老爷子的苦累还不知体味,只知新鲜和热闹。一会儿蹲在工具箱旁晃荡撞锣,让它叮叮铃铃地响,一会儿挤在炉灶前烤火逗乐儿;再以后就在旁边儿双手交插着连成圈儿,一面有节奏地抽送双臂,一面兴奋地喊着“锔盆锔碗锔大缸,洋钱票子往里装,那里住着个小姑娘。十几咧?十五咧,再过二年该娶咧……”的歌谣,跟前的土壁柴门、猫猫儿狗狗儿都让我们的兴致陶醉了。大人们听着我们的吟诵,看着破老爷子佝偻的身躯、破烂的衣衫,则摇头苦笑…… 太阳偏西的时候,围在破老爷子周围的锅碗盆罐、缸缸瓮瓮都与主人满意地回家了。他这才缓缓地直起身,双手扶着腰嘘口气,脸上露出这天仅见的轻松神态。周围人也为他今天的累有了头儿,感到惬意。 正这时,东头一个门口出来个畏畏缩缩的年轻女子,走到跟前从衣襟里拿出一只掉冁儿的细瓷茶盅,请破老爷子锔。破老爷子看看天色渐暗,拿的又是细活,面上露出难色。旁边人给她说情:“破老爷子,晚走会儿吧!她婆婆可厉害啦,别看瘫在炕上,知道她打坏了茶盅,骂几天也不开晴!”听了这话,破老爷子就又蹲下身,坐在小板凳上,从小柜子底层抽匣拿出精心包裹的武弓子。看见武弓子,人们又上来了话儿:“破老爷子真有好家俱。那钻头上镶着金刚钻呢!”又有人说:“没有金刚钻儿,咋揽瓷器活儿?”还有人说:“这是破老爷子祖传的看家宝,几辈儿人都靠它在锯锅行当立脚呢!”破老爷子抽抽瘪瘪的脸上闪出得意的神色。 他将破茶盅稳稳地夹在大腿间,头紧贴到近前,左手攥住武弓子上把手,右手扯着弓子牵拉杆的头,疾缓有度地抽送起来,就像京胡大师全身心地演奏着心爱的曲牌。随着一阵阵美妙的吱儿吱儿声,破茶盅上一个个精细准确的小眼儿钻成了,一个个玲珑小巧的铜锔袢上了,这个茶盅眼瞅着就锔好啦。有的说:“中啦,破老爷子该回家啦!瞎老婆子把粥都给你馇熟啦!”还有人拍拍屁股站起身,准备家走啦。 正这时,吱儿吱儿钻孔的金刚钻突然嗞楞下子停住了。只见破老爷子丢了魂儿似的摸摸钻头、瞅瞅茶盅、在大腿间的棉裤缝里细细看,之后又叉开腿在地下扒着找。人们一看,破老爷子的脸都黄了,带疤瘌的脑门儿冒出了汗珠子。忙问怎么啦?破老爷子哆嗦着说:“金刚钻儿掉了……” 大伙的心一下子揪起来,屏住呼吸瞅他。内中的惠然伯父年岁大、临事儿有章程,镇定地说:“老刘师傅你别慌,站好了别挪地方!”接着拿个棍子在破老爷子周围画了个直径两米多的圈儿,让破老爷子在里边儿好好抖搂棉袄棉裤、磕打鞋窠勒,确定金刚钻儿不在身上了才让他出来。随后组织大家围着圈儿面朝里蹲下,扒着土仔细找。 太阳落下去了,眼瞅着天就黑了。 惠然伯父见这样下去不行,果断地说:“停下吧,都回去,赶紧叫咱这街上的各家都拿着簸箕来,把这里的土收到家里,点上灯细细找!”又拍着破老爷子的肩膀安慰说:“老刘师傅,你放心,丢在谷家村的东西,挖地三尺也给你找出来!”破老爷子担着挑子晃晃悠悠地走了。人们听着撞锣愈行愈远、愈响愈弱的叮铃声,担忧地说:“见了瞎老婆子,破老爷子怎么说呀!”“他这一宿就甭想睡觉啦!” 破老爷子走后,惠然伯父把圈儿里的土刮了四五寸深,街上的人家都端回了三四升。到家后,按着惠然伯父的嘱咐,把油灯捻儿都使劲儿往大挑了挑,先把大点的砖石瓦碴检出来,再依次用米筛子、蚂蚁罗、糙罗筛,分出不同粗细的土,一摊儿一摊儿地扒着找。找的过程中,惠然伯父和李家一位奶奶走马灯似地一趟一趟转着到各家看,叮嘱: “比小米粒儿还小呢,把眼睛睁大点儿,细着点儿心!” “年轻人眼尖,让他们从细些的土里捡!” “这些土一遍捡不着,不要扔。我们还要捡二遍!” 黄昏以来,我们这条上听不见做饭的风匣声、刀铲声,家家的窗户纸上都可劲地亮着灯光。人们和金刚钻儿叫上了劲——忘了饿,没有了困,在土中不停地找,不停地寻…… 忽然,街上传来两声喊。妈妈说:“听听,好像谁说捡着了。”紧接着嚷嚷的人多起来。我们赶紧来到街上,各家的人都出来了,彼此询问着是谁捡着的。 捡着的是志愿婶。她家孤儿寡母两个人,对自己捡的信不准,让几位长者到家里看,最后确定无误,人们都长出一口气。接着又有人提出:“赶紧送去吧!晚了,破老爷子会憋闷出火痛儿来的!”大家都说是。志愿婶把金刚钻儿装在一个玻璃药瓶儿里,外面用手绢包好,再外面还裹了一个包袱皮,放在篮子里。十四五岁的志愿哥挎着篮子,惠然伯父又选了几个滴细人跟着。乡亲们在淡淡的月光中把他们送出村,看着踏上北行的大道,过了好一会儿才回来。回来的路上,到了家里,大家拍胸击掌地反复说着一句话:“唉呀!总算找到啦!” 再之后才感到饥腹的鼓噪。于是,咕哒咕哒的做饭拉风箱声,从一幢幢低矮的房舍里传出来。 这时,明月当空,银辉洒遍大地,枝携杈挽的寒林,院依脊连的农舍,沐浴在皎洁的夜色里。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谐美,那么安谧。而此刻,一缕缕清淳的炊烟,从家家屋顶的烟囱袅袅升起,像是和着乡人朴实真诚的情愫,在天地间萦回,向着梦幻般的琼宇飘逸……
耿宁推荐理由:董老师是丰润区原政协文史办主任,曾主编过《丰润曹氏家族》、《曹雪芹祖籍在丰润》两本书,考察和写了多篇有关丰润的文史资料,是丰润文史通,为丰润区文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为人真诚,治学严谨和认真。他的这篇散文,散发着人性美的光华,我很喜欢。什么样的散文是最好的?这些年来我曾思索过。是当下很多散文作者力倡的写作形式和语言的创新吗?现在创新搞的写作者都浮躁了,甚至找不到方向了。其实,形式和语言的创新没有错,但是一味强调新,那也是一种倒退。事情的发展得慢慢来,创新得圆润,慰贴,如春风化雨。在这个时代,我们的散文写作需要什么?文学该不该有教化作用?教化,这词,该让革新者反感吧。可我们每个人都是需要希望的,需要看到希望着的让我们温暖的人性,写作者该展现这种美,让很多人认知这种美,进而形成对人性美的尊崇和渴望,我觉得这是写作者的责任。这篇散文,语言简白凝练,谈上不上新,但让人温暖和震撼,有怀旧感。在我的认知里,是一篇好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