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唐山境内的人口变迁
唐山南临渤海,北靠燕山,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适中,自然资源丰富。早在4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阶级出现、民族形成以后,这里是古代少数民族与中原民族的交汇之地。统治集团的矛盾、民族的冲突,经常在这里演化为大规模的战争。战乱一起,人们走死逃亡,经济受到严重摧残。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山地区几度繁荣、几度衰落,人口数量也出现多次大起大落。
唐山地区有关人口数量的文字记载始于西汉。西汉时期,现今唐山辖区属右北平郡和辽西郡。据《汉书》记载,西汉元始二年(公元二年)右北平郡有66689户,320780人,辽西郡有72654户,352325人。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现唐山辖境内约有66607户,321200人。汉朝衰落以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大分裂、大动乱时期。几百年的你攻我伐,使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千百万人生灵涂炭,生活在现唐山地区的人民也不能幸免。西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90)北平郡仅剩5000户,辽西郡2800户,现唐山境内只有6550户,32750人。之后,人口继续下降,以至到了几无人烟的地步。东魏武定年间(公元545~550年),北平郡全郡仅有430户,1836人,辽西郡537户,1905人。推算今唐山辖境内只有967户,3741人。唐代国富民安,唐初征东的将士又有不少留住在今唐山地区,使这里的人口有所增加。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山所属的平州有3113户,25086人;蓟州5317户,28521人。推算今唐山辖境约有3844户,22874人。公元916年,今唐山地区被辽国占领。辽代的统治者为了发展这里的经济,不断南侵,强掳今河北中南部的居民到唐山一带定居。其中定州万余俘户被安置在滦州,安喜县(今定州附近)五千俘户安置在今迁安一带,望都县三千俘户安置在今滦南一带。辽代(公元1115~1234年)今唐山境属蓟州、景州、平州、滦州管辖,当时蓟州10000户,50000人;景州3000户,15000人;平州15000户,75000人;滦州10000人,50000人。推算今唐山辖境有24000户,约120000人。公元1125年金国取代辽国统治唐山地区。整个辽、金时期,在唐山历史上属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时期,也是人口增加的第一个高峰期。金代中期,今唐山地区分属蓟州、平州、滦州。此时,蓟州有69015户,平州有41748户,滦州有9806户,经推算,今唐山辖区约有127914户,639570人。但这样的繁荣局面没有维持多久,到金代末期,唐山一带又起战祸,连年战争使境内居民十室九空。此时平州、滦州所属八县仅有700余户人家。元代建都燕京(今北京)以后,为发展京畿经济,在唐山地区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并实行屯田政策,使唐山附近人口逐渐增多。元代中期,唐山所属的大都路有147590户,401350人;永平路13519户,35300人。推算今唐山辖境约有47860户,112790人。元末明初,这里又成了战场。先有元末农民起义,之后又有明燕王朱棣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靖难”之役。战争使唐山一带居民大批逃亡,流离失所。明初,今唐山境内遍地旷野,荒无人烟。唐山地区,当时六县仅有1430户,15730人。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今唐山辖境地处京东,政治经济军事地位日显重要。明廷先后诏发数十万军民来此整修长城,巩固边防,又从山西、山东(太行山以东)、江、浙等地大量移民到此占田立庄。今唐山境内各县有相当数量的村庄是此时建立的。据明代编纂的志书记载,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今唐山辖境有39856户,320603人。清朝初年,经过了一个短时期的社会动荡之后,清廷为缓和民族矛盾,采取了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开发矿业、大兴工商的政策。社会秩序逐渐安定,经济复兴,人口繁盛。今唐山境内,清代建庄2840多个,占今村庄总数的64%。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今唐山辖境有居民157488户,989823人。到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人口发展到1744826人。其中乐亭县73128人,玉田县294345人,滦县(含今滦南)643796人,遵化县132276人,丰润县(含今丰南)389182人,迁安县(含今迁西)212099人。
来源:tsxuzf的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