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638|回复: 0

王士立:唐山近代城市的形成【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7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西
唐山近代城市的形成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19世纪中叶,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发了部分地区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开始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进而出现了一批近代城市。唐山是在晚清洋务运动中兴起的近代城市。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唐廷枢于1878年(清光绪四年)创办了开平矿务局,采用机器开掘唐山煤矿,唐山的工业化由此发端,同时也是唐山城市化的起点。
现在的唐山市中心区,是由清末滦州桥头社的桥头屯发展而来的。唐代“唐山”(即今大城山)下有河称“唐溪”(今陡河);河上有桥名“唐山桥”(废于明末清初,原在今陡河钢厂桥至华新桥之间);以后桥头有了村落,乃名桥头屯。位于滦州西偏南110里,丰润县南偏东50里。桥头屯既非滦州那样是州城所在,也不是开平那样的商业名镇,而是只有300左右民户的荒僻小村,没有城郭和城门;只因为地层深处埋藏着丰富的优质煤,开平矿务局唐山矿1号竖井就建在这里,从而成为唐山这座城市的发祥之地。在中国古代,城市首先是由政治、军事因素决定的,几乎没有单纯经济性的中心城市。唐山打破了这种城市体系,而是以工业立市。在世界近代史上,工业立市是普遍现象。如英国的曼彻斯特,法国的里昂,德国的法兰克福,美国的芝加哥等城市,都是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而形成的。这是近代工业文化的一个特征。
开平矿务局的创办,带动了交通运输业和其他工业的兴起。唐胥铁路的修筑和延伸,唐胥铁路修理厂的兴办和扩大为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今唐山机车车辆厂),唐山细绵土工厂的创办和启新洋灰公司的重建,滦州矿务局和开滦矿务总局的成立,以及电力、纺织、陶瓷、机械等工业,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经过近半个世纪,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唐山已形成了以开滦、铁路工厂、启新、华新纺织厂四大企业为骨干和若干中小企业滚动发展的近代工业体系。唐山是中国北方的工业摇篮之一。工业化进程就是唐山由乡村发展为城市的历史进程。
由于工业的发展,促使人口和生活消费的增加,因而刺激了商业和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1894年在乔屯街开设了第一家洋广杂货商店。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商业的行业繁多,商品种类齐全。以小山为中心,唐山全镇有商店不下六七百家,其中饭馆50多家,猪牛羊肉店近50家,中药店30多家,西药店20多家,米面店和绸布店均在三四十家以上,还有资本雄厚的大粮栈十几家。与商业密切相关的金融机构有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还有大的银市和私家钱庄,以及十几家当铺。唐山已经取dai开平镇成为新的商业中心。附近县乡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运至唐山集散,同时自唐山购买工业品及其它生活用品。唐山与附近城乡互相依存,经济上增强了对农村的辐射作用。日渐繁荣兴盛的商业、服务业是唐山迈向近代化城市的又一重要因素。
交通的发展和邮政电讯业的兴起,是城市化的先导和重要条件。唐山首先有铁路交通之便。唐胥铁路不断向东西两个方向延伸。1888年向西展修至天津大沽,1901年修至北京;1896年向东修至山海关,1907年修至奉天(今沈阳)皇姑屯。京奉铁路全线通车,不仅为民众出行提供了方便,更为唐山的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对关内外的物资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唐山近代公路交通业始于1920年10月,在原清朝盛京御道(京榆古道)的基础上,首先整修完成丰润至北京段,并首次通行客运班车。以后又相继整修丰润至临榆(今山海关)、唐山至丰润、滦县至乐亭等公路线段。1930年丰润人缪锡九首先在唐山创办第一家商办运输企业永茂汽车行,以后又有多家汽车运输行开业。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12月,大清邮政第一次在唐山设立邮政分局,位于新立街仁字三条胡同,办理信函、明信片、书刊和包裹的邮递及汇兑业务;同时办理国际函件。1901年天津邮界首开唐山——丰润——遵化邮路,两年内初步形成了唐山邮政通信网络。1909年至1920年,陆续开办快递信函,国内和国际保险信函。唐山电报通讯始于1883年开平矿务局开办的专用电报,而官办唐山电报房于1908年10月开局。1883年(清光绪九年)开平矿务局安装了唐山最早的电话,可与天津通话。1925年天津电话局在唐山开办电话分局,长途电话可直通天津、山海关。同年8月,天津电话局设唐山市内公用电话,配备磁石式100门交换机一台,安装电话机53部;以后又有发展。1926年开滦矿务局首建气象观测站,使用仪器观测气压、气温、风量的变化。
伴随着工业、商业、交通电讯事业的发展,唐山文化出现了初步繁荣。这是唐山告别“乡土”,迈向近代化的又一重要标志。首先是戏剧、电影事业兴起。1919年,成兆才带领庆春平腔进入唐山,在永盛茶园演出达5年之久。清末民初唐山就有曲艺演出,1917年乐亭大鼓艺人胡少兰在唐山开辟了演出场所;20世纪前期,戚文峰、靳文然又在唐山小山及赵各庄、唐家庄、林西三处矿区书馆扩大演出场地。1918年滦州皮影进入唐山,在庆仙戏园由张绳武领衔演出。1925年又有人组建影班,在华乐、青莲阁等戏园演出。1934年兴建的小山“大世界”(商场)内有天宫电影院。1910年唐山最早的报纸《震兴白话报》出版,当年12月改名《公言报》;1931年后出版《唐山工商日报》等三份报纸。唐山因地处京畿,教育素称发达。1902年基督教会建立初级小学华英书院,1925年发展为唐山丰滦中学。1903年商绅刘凯元创私立小学,后改称同仁小学。以后又陆续建立小学多所。1926年开滦矿务局创办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27年开滦矿务局建立开滦初级中学。1928年河北省立第四中学(今唐山一中)自卢龙迁来唐山。还有唐山铁路学堂,1905年从山海关迁到唐山,1922年后改为交通部唐山大学。唐山成为京东地区教育文化的中心。1901年唐山有了第一座西医医院——唐山中华医院;1912年改名开滦医院。20年代又有渤海医院、里仁医院、开滦马家沟医院和赵各庄医院、铁路医院等。1900年开平矿务局在凤凰山东侧山脚下开辟了跑马场;20年代后期建立了开滦高级职员俱乐部,设有高尔夫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滑冰场、游泳池以及台球、桥牌、舞厅、电影厅、酒吧间等体育游艺设施;创办了业余话剧团、篮球队,增添了城市文化内容。
由于工商文教事业的发展,使唐山的街区不断拓展,具有城市规模。乡野小村桥头屯,后来简称乔屯(今路北区乔屯),开平矿务局创建后不久成为乔屯镇;1898年又改称唐山镇(丰滦唐山镇)。以乔屯为中心,陆续扩展到同属滦州的马家屯、刘家屯、城子庄、石家庄、小佟庄和丰润县的达谢庄、宋谢庄、郭谢庄、王谢庄、陈谢庄、老谢庄共12个村庄;后又合并了遵化州的一些飞地和滦州义丰社的一些村庄而扩大。随着工商各业的发展,除原乔屯街外,出现了以同乡聚居一起而命名的广东街、山东街;以地处要冲而得名的东局子街、车站街、兴隆街等;以商品集散地而出名的粮市街、鱼市街、柴草市街、北菜市街等。随后,商业区向铁道南扩展,形成了小山大街、便宜街、东兴街、新立街、南菜市街等。唐山的街道格局基本形成。便宜街商店和小山“大世界”附近,多为二层楼建筑;民居有开滦外籍高级员司居住的别墅区“洋房子”,反映了英国建筑风格。
人口是构成城市的基本要素。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唐山人口增加,人口结构变化,从而推动了唐山城市化进程。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桥头屯有居民约300户,人口不足2000人。由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大批人口向唐山集中,加入产业工人队伍,或者转向商业;另有一部分外地商人涌入。1919年五四运动时唐山有产业工人约5万人,到1928年唐山总人口为9.8万人,其中工人和商人占相当大比例。此外,还有少数外籍技术人员。反映了唐山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特别是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既改变了唐山的人口结构,为城市化进程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工人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程度最为深重,因而有坚决彻底的革命性;随后发生了一系列工人运动,以及中共唐山地方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改变了唐山的地位,唐山不仅是京东地区的经济中心,而且成为政治中心。连绵不断的唐山工人运动成为推动城市化的中坚力量,创造了唐山的城市文明。
从开平矿务局创办到20世纪30年代,半个世纪的发展,唐山的城市功能渐趋完善,已经是一个名著北方的近代工商城市了,时有“小天津”之称。滦河下游的政治、文化中心,由古代的卢龙、滦州进而转向唐山。但是在旧中国,唐山的城市发展始终伴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有辉煌,也有屈辱;有进步,也有苦难。同时存在城乡二元化结构,既是乡村包围着的城市,又在城市中存在实际的乡村。形成了半是近代半是传统的文化形态。


20世纪30年代,唐山已经成为远近瞩目的近代城市;但很长时间没有市的建制和建立市政机构。1878年开平矿务局唐山矿在滦州桥头屯建立后,1881年(清光绪七年)滦州茨榆坨武汛移驻桥头屯,成为管理治安的机构。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建唐山镇,设立了保甲局,是最早的民政机构,管理地方治安,催交田赋捐税等事宜。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唐山武汛扩充为唐山巡警总局。在行政上唐山镇隶属滦州(1913年后改称滦县),但税务、教育等民政事务由滦州(滦县)、丰润分管(这种情况延续至1940年),故又称丰滦唐山镇。20世纪二、三十年代,前后虽有多次建市之议,惜未能实现。直到1946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才明令设市,并组建市政机构。唐山建市经过了漫长的历程。
1925年(民国十四年)北洋军阀段祺瑞控制的北京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为了抵制广东革命政府孙中山倡导的召开国民会议主张而玩弄政治阴谋;于6月24日发布政令,施行“市自治制”。定直隶省属大名、永年、高阳、深泽、正定、磁市、获鹿、石家庄、唐山、束鹿、辛集等11个自治市。其中规定“唐山市以唐山镇为其区域”。但“自治”市仅为工商业的自治组织,并非行政建制市;尽管一度设立“市政公所”,但不是一级政权机构。行政上唐山仍是隶属于滦县的唐山镇。段祺瑞临时执政府很快就于1926年4月倒台,执政令也就成为空文。
自清末唐山建镇后,直隶省同时存在两个“唐山”,即丰滦唐山镇和大名府管辖的唐山县。1928年6月,北京的民国政府解体,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北方。10月,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河北省省政府向国民政府呈报,请改唐山县为尧山县(今邢台地区隆尧县),唐山镇的名称仍然保留;得到内政部批准。此时唐山各方面建市的呼声很高,并开始筹备建市。至1930年(民国十九年)5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市组织法》,其中第一章第三条规定:“人口在30万以上者”,或“人口在20万以上其所收营业税、牌照费、土地税每年合计占该地总收入二分之一以上者”设市,隶属于省政府。当时唐山人口仅有9.8万人(今古冶等区当时尚不属唐山,未计入),与《市组织法》规定人数相差甚远,故建市之议又一次搁浅。
1933年中国长城抗战失败以后,华北政情发生重大变化。1935年11月,原滦榆区和蓟密区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势力的策动下叛国,“脱离中央,宣布冀东自治”,并在通县建立伪政权。1937年8月,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迁至唐山,于1938年1月28日明令唐山设市,并组建了伪“唐山市政府”。4天后,即2月1日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并入伪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39年10月,伪北京“临时政府”再次明令唐山“准予正式建市”,并建立伪“市政公署”,由伪“河北省公署”管辖。这种情况一直继续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曾有许多人认定唐山建市的时间是1938年1月,这是不适当的。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是背叛国家的日伪政权,南京国民政府从未承认过,也为全中国人民所唾弃,因此它的一切政令,包括唐山建市和组建市政机构、任命市长的政令都是非法的,无效的。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创痛,我们决不能承认这个建市时间。1939年10月,伪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关于唐山“准予正式建市”的政令同样是非法的,无效的。
1945年8月,日本侵华战争败局已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准备接收境内各大城市,并任命了一批准备接收城市的市长。其中任命张明远为唐山市市长,说明当时边区政府是有唐山建市之意的。但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九、十月间,南京国民政府军队先后进占天津、唐山、秦皇岛一带,晋察冀边区政府领导的人民武装未能接管唐山和在唐山建市。
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唐山以后,依法不承认日伪建市的现状,首先成立了河北省滦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4月,河北省政府委员会第132次会议正式通过决定唐山设市,组建市政府,任命郝侃曾为市长。唐山正式建市。1946年5月5日,唐山市政府在中山路(今新华东道路北区人民政府旧址)成立。全市划分6个区,有2.3873万户,16.3396万人。
1948年12月,唐山市解放,首先建立了唐山市政办事处。1949年6月15日市政办事处改建为唐山市人民政府,第一任市长是李一夫。
  综上所述,唐山建市时间应认定为1946年4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