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618|回复: 3

张凡修: 我与《星星》诗刊【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7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西
  我与《星星》诗刊

                            ◎张凡修


    终于接到了《星星》诗刊将要刊发我组诗的电话,这个电话我一直在苦苦地期盼着,整整期盼了三年多啊。以至于昨天接到的这个电话让我今天还处于亢奋之中。

    我与《星星》诗刊感情至深。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接连攻下《诗神》《河北文学》以后的1988年,最末一期《星星》最末一页(似乎是最末一页),“未名者”栏目发了我用一个总标题《泥土塑成的像》的两首诗。其实1988年我已中断诗歌写作,这一次发表也给我的文学青年生涯留下了甜美的记忆。

    一份如此倾心的刊物,从2007年年末我的诗歌创作渐进佳境的三年里,我竟没有一次正经八本地在《星星》诗刊发过一首诗了,三年多啊,已成我心中永远的痛。

    这其间2007年曾在《星星》发过两次。一次是第6期,当年我参加星星诗歌讲习所(惯称刊授)学习,一首9行的《蹄窝里的草》发在“会员作品选”栏目;2007年第3期还发过一次,是“第三届e拇指手机文学争霸赛获奖作品选”选入一首。虽然今年《星星》3月号增刊一下子发了我18首,占14个页码,但在我的心里,一直隐隐约约的疼痛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愈加加深。

     成都市布后街(啥胡同啥号忘记了。原老《星星诗刊》办公地点),给遥远的一个20多岁儿的河北唐山文学小青年儿曾留下多少美妙的向往。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在我50多岁的2010年3月15号的上午10点钟终于踏了进来。李自国老师把我引进《星星》诗刊编辑部,一间狭小的办公室(我目测不会超过12平米)内,一一向我介绍了萧融,干海兵,熊焱三位我仰慕很久的编辑老师,中午又与靳晓静,张新泉等各位老师一同进餐。我总算朝圣了一把诗歌的殿堂:那么多优秀诗人的作品就是在这间12平米的斗室里走向了全中国。

     一个作者热爱一份刊物,总要拿出他最新最好的作品来支持她,三年多不发表也改变不了我的虔诚:初始钢笔稿纸手写,后来a4纸打印,外加电子邮箱,我无时无刻地一年年一月月都在不停地默默支持着。没怨言没托词没牢骚没借口没任何一丝不满的表示。我检讨我反省我反思自己的作品为啥上不了《星星》?还是学艺不精水平不过关,我唯有加倍努力再努力——


我幻想那把镰刀
终有一天眼前一闪
为其轻轻擦去
藏在泪水中的锋芒



——张凡修:《一把镰刀》

来源故乡鸦鸿桥
发表于 2010-10-7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发表于 2010-10-7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一位了不起的写诗老头,致敬~!
发表于 2010-10-7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倭瓜越老越甜,祝福凡修老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