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425|回复: 6

[原创]一曲爱的颂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6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一曲爱的颂歌



                                            ---读小说《唐山大地震》




    拿到这部小说是在7月初,酷暑难耐,几个好友想请二哥(朋友们对作家王家惠的爱称)晚上出来小酌几杯消消夏。我打电话给二哥,接电话的是爽朗的国英二嫂:“你二哥去北京签名售书了,大概要等到后天才能回来。”于是,便在他从北京回来的第二天大清早去了他家。


    月底看完了第一遍,只理出了些许头绪:向文燕---周海光、向文秀---何刚、向国华---明月、庄泉---红玉、黑子(何斌)---颜静、何大妈、素云、梦琴、梁恒、李国栋、小四川、小冰、兰兰、郭朝东等人物在眼前闪来跳去的,但我却即没看清楚他们的面孔,也无法与他(她)们对话;于是捧起小说认真细品,这才感觉他(她)们活灵活现的坐在我的面前,向我诉说着那些流逝的岁月和曾经的往事……


    这是一曲人间大爱的颂歌。小说一开始便以一种对责任和使命的忠诚大爱吸引了读者,而后把这条线贯穿整部小说,充分体现了唐山人民忠城、勇敢的精神。周海光是个科学技工作者,他热爱自己的职业,工作认真且敢于负责,对于他来说,责任和使命重于泰山!市长向国华是个对事业无比忠诚的人民公仆,他忠于职守,热爱这座城市,热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震后他顾不上过问一下自己的亲人,从废墟上站起来的第一个动作竟然是“弯下腰,把唐山市政府的牌子由瓦砾中抽出来,”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同志们,我宣布,唐山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正式成立!”直到他把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了这座城市,把自己的一腔热血都洒在了这片热土上;接着作者又通过科学工作者庄泉、红玉的执着和忠诚,在即将走入婚姻殿堂之时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女军医向文燕走出废墟后第一个动作便是救人!连长李国栋、战士小四川以身殉职,把一腔热血洒在了异地他乡,用付出生命的代价践行了军人的天职;通过公安干警素云、大刘以及那个被郭朝东杀害的、没有透露姓名的银行守卫者忠于职守的描写;通过何大妈---这位饱受人间苦难的普通家庭妇女的描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处处动人的场景,象一幅画卷一样慢慢铺展在读者面前,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他们的大爱本色和英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他们是可歌可泣的英雄群像,这个群体象丰碑一样矗立在人们心中,化作新唐山的人文精神。他们热爱自己生活的这片热土、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更热爱自己的亲人,这是人间大爱,他们把这种爱化为自己的忠诚、勇敢和敢于担当的壮举。唐山古有伯夷、叔齐抱节守志,近代有革命先驱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作者通过一个个场面,充分展示了唐山人民自古以来所具备的道义、节操和优秀品质,展现了唐山人铁骨铮铮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赞美了唐山人民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是唐山丰厚的人文底蕴和坦荡的襟怀,这是唐山人高尚的情操和精神追求,这是唐山人永远都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这是一曲真爱的赞歌,赞美了唐山人敢恨敢爱的情怀和纯真之爱。唐山人的爱情故事同样值得赞美,因为爱是永恒的,人类如果没有了爱,这世界便没有了阳光。作者通过向文燕与周海光、向文秀与何刚、庄泉与红玉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描写,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让人为之感动,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知道:在“极左”思潮盛行的年代,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十分低下,人们的思想是被禁锢的,那时青年男女谈恋爱可不象时下这么开放,一个人敢于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可是需要一定的胆早和勇气的,更何况那个年代,一个人的家庭出身和本人成份可以决定这个人一生的命运,向文秀与何刚的爱情很具时代典型,不用说在那个时期,就是在时下的社会环境中也不多见,更何况是发生在那个年代!向文秀不顾家庭出身、门第、社会地位和别人的冷嘲热讽,毅然决然爱上了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右派”家庭出身的何刚,且矢志不渝,这正是作者歌颂的人间最伟大最无私最真挚的忠贞不渝的情和爱!这也正是唐山女性的性格,也是唐山女性的幸福观,向文秀的对爱的执着感动了她的母亲,更让人们心灵震撼的是作者对二人在废墟内相依为命的描写,里面的空气越来越少了,何刚为了能让向文秀活下去,竟然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自己的恋人,却把钢筋插向自己的腹部选择了死亡……把人间纯贞的爱情升华到了极致,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灵。小说在处理向文燕与周海光的情感用笔同样很成功:面对着连长李国栋、年轻有为的干部郭朝东的追求,她表现的很理智,大震发生后,一边是自己的恋人周海光、一边是自己的生身母亲明月,同样都在与死神抗争,那种撕心裂肺的苦痛也许任何一位读者都无法理解的,更让读者震撼的是:死神与向文燕也开了一次大玩笑,她在抢救伤员中“牺牲”了,在被当成尸体被运出过程中又活转来,当她回到唐山看到的竟然是自己昔日的恋人周海光为了照顾自己近乎残疾的妹妹而结婚生活在一起,向文秀为了姐姐又偷偷地办理了与周海光的离婚手续,可向文燕却选择自己做孤儿院的老师,作者通过三个人的情感纠葛和三个人最后的抉择把作品推向的最后的高潮,把爱推向至纯至正的高度,让爱绽放出美丽的光华,更让读者回味无穷。其实,经历过那场灾难的人心里都明白,小说的许多情节都不是作者虚构的,整个小说的许多情节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有真实原型的,作者很巧妙的把这些线索串了起来,才使这部小说成为描写唐山大地震的经典之作。同样也是对唐山人文精神的解读和展现,更是作品的成功之所在,魅力之所在。


    是一曲赞颂人性美的颂歌,解读了人性的回归,弘扬了人性的至真和至纯。大地震发生的年代,正是精神被摧残、人性被禁锢的年代,虽然作者尽量的回避了许多敏感的话题,但却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唐山人的精神风貌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了人本性的至真、人性的善与恶。明月,一个是带有小资情调的知识女性,面对着女儿文秀的婚姻选择,她首先是极力反对,她的担心是善意的,作为妻子和母亲,她想让自己的丈夫的女儿过着幸福生活,这是人之常情。当她看到自己的女儿对何刚真挚的情感时,她马上支持女儿的选择,与女儿一起下乡寻找何刚,又想办法给何刚安排工作,这是一位母亲最寻常最普通的情怀,这是寻常而伟大的母爱,她是位可爱的母亲,是位了不起的女性;何大妈,一个饱受人生苦难的普通家庭妇女,自己的丈夫本来是个很有作为的知识分子,但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被打成“右派”,过早的离开人世,她把一切苦难埋在心里,含辛茹苦的把两个儿子拉扯大,天灾又让年轻的长子何刚遇难,次子黑子(何斌)自幼受那些“根红苗壮”纨裤子弟的凌辱走上另一条人生之路,何大妈心里苦,心里痛,可是她没有能力改变,她有的只有中华女性的母爱和善良,她没有豪言壮语,她有的只是最寻常最普通不过的爱心,老天怎么能让这样的好人孤独呢?小说的最后,她与向文秀、向文燕、周海光、兰兰组成了一个和和美美的特殊家庭。其实,这也不是作者虚构的,在唐山,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家庭何止一个!作者正是巧妙通过这样的情节颂扬了人性的光芒;在黑子与颜静的处理上,同样让人回味无穷,是惋惜?是哀叹?是爱?是恨?说不清楚,他们都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社会的年青人,但那个特殊的时代把两个很单纯的年轻人变成了鬼,他不明白:为什么欺侮别人被抓进公安局的人却能通过一个电话就放了出去?而他却要失去人身自由呢?他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他的心态发生了倾斜,他的人生观发生的变化,那是因为社会不公平,与其说是他们个人的悲哀,不如说是时代悲哀更准确,是的,他是杀人犯,可他杀的同样也是个做恶多端的杀人犯!记得后来社会上曾经有个专用名词用在他们这类人身上---“失足青年”,但小说没有让他们的灵魂彻底的迷失,黑子在与民警素云在废墟里一番长时间的对话中醒悟了,他被素云的言行感动,素云把生存的希望留给了他,而她自己却没能躲过这场天灾,一个好人就这样离开人世,素云本来就已经很不幸了:爱人也是个公安干警,在执行任务中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而她又以身殉职,最让她不放心的是自己没有成年了唯一的女儿。黑子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他人性中的至善至真战胜了恶性与兽性,必须抓住真正的凶手,用自己的行动赎回自己的罪过,他为了破获案件放弃了生存,他要想办法治好小冰的眼病,他用生命保护了素云唯一的女儿小冰,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是报恩?是迷失人性的回归?是正义和善良的光大?怎么说都不为过;作者恰恰是通过黑子的转变歌颂了民警素云和大刘在天灾面前表现出来的英雄壮举和光辉形象,表现了他们正直而善良的人性;而那个郭朝东呢?本来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大学生,一个很发展前程的干部,他是幸运的:年纪轻轻的便走上领导岗位;他是自卑又虚荣的:爱情路上败给周海光,在专业技术又败给周海光;于是他人性的恶性与兽性便战胜善良和美丽,便开始嫉妒、打击、诬陷周海光,甚至因个人恩怨放弃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把人命关天的大事视同儿戏。天灾发生了,他同样也是受害者,看到自己的父亲、母亲、弟弟、没过门的弟媳全部遇难,他的精神也随着倒塌房屋垮蹋了,没有了精神支柱,没有了人生的方向,灵魂开始扭曲,随之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发生了重大偏差:活一天算一天,活着就要贪图享受。他没象一个领导干部、人民公仆那样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惊惶失措的他先是随着群众一起逃跑,而后是造谣起哄诬陷周海光,最后竟然把眼睛盯向了银行,银行的守卫本来已经受了重伤,但仍然忠于职守的守护着国家财产,他为了能抢到钱,他连基本的人道和人性都迷失了,不但不救人或是帮助看护好国家财产,却举起石块砸向忠于职守的同胞,而后又把罪恶的黑手伸向了民警素云无辜幼女小冰……唐山大地震,即是大自然能量的释放,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本性平台,每一个唐山人都有各自相同却又不同的经历和精神状态,向国华、周海光、向文燕、向文秀、李国栋、小四川等光辉的形象是伟大的,他们表现出了人性的真善美,这是人类发展的主旋律,是永远都值得人们提倡和学习的榜样,这种大爱无疆的人性美,是大写的唐山人的一曲赞歌,也是《唐山大地震》的思想内涵所在。但郭朝东那样的败类也不是虚构的,同样也都有真人真事,难道说只是因为天灾的到来才摧毁了他们的信仰和精神世界吗?我们能把这些都归过于天灾吗?


    是唐山人写唐山大地震的经典之作。作为经历过那次毁灭性天灾的唐山人,谁都无法忘记那惊心动魄的一幕,更忘不了那些苦难的岁月和不堪回首的往事,30多年过去了,人生能有几个30年?我们无法预测数百年后我们的后人如何看待这次天灾,但作为有着亲身经历的唐山人,通过艺术的手法记录下当时的场景、人们的心态还是很有必要的。作家施文亚曾对我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这部书。”我赞同他的观点,因为本书的作者王家惠、关仁山都是地道的唐山“土著”人,而且都亲身经历过那场大地震,所以,这部书从一完稿就倍受唐山人的关注,在我所读过的关于描写唐山大地震的作品中,一部是钱钢在1986年的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之外,再就是这部小说《唐山大地震》了,作者用自己高超的创作艺术,以影视镜头闪现的形式,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人物特征、不同的层面,通过一个又一个画面,再现了大地震发生前、后的场景,成功地塑造了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特征的人物形象,它的作用已经不单单只是作为一本小说,更重要在的让我们的后人记住那次天灾,记住唐山这座现代化城市曾经经历的毁灭与再生的历史,天灾虽无情,人间有大爱。大地震,唐山人创造了多少人间奇迹,需要唐山人很好的总结,震后的恢复和建设,唐山人又创造了多少人间奇迹,仍需要唐山人好好总结,因为这都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更是唐山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唐山作现代化的沿海开放城市,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有必要让我们的后人记住唐山,宣传唐山,总结唐山,建设唐山,打造唐山精神,光大唐山文化、写好唐山的历史,我想,这才是这部小说真正成功之处,更是作者创作本书的初衷和要达到的目的吧。
      
          (本文始作于8月16日,初稿完于10月6日)



发表于 2010-10-7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愿颗颗爱心在唐山人心中扎根
发表于 2010-10-7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不敢看
发表于 2010-10-7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西
写的真好,有感而发,读后让人心灵震撼。
 楼主| 发表于 2010-10-7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回复 7# 错过


    正如你说,是那样,但作者艺术性的处理了一下,回避一些敏感话题。
理解他们吧,有些事是没办法的事,方方面面的。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的解读。
发表于 2010-10-7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呵呵,支持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