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475|回复: 5

[原创]漫步刘公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6 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漫步刘公岛  




   
     第一次听说刘公岛,还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观看电影《甲午风云》,那时我还是个只有十多岁的小学生。从那时起,“刘公岛”三个字便深深的印在童年的记忆之中了。百余年前,这里曾经有过一支号称“世界第八、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北洋水师,也许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支舰队几乎只是昙花一现间便永远的消失了,而且消失的令后人百思不得其解。但无论如何我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三十年后的一个深冬登上了这个岛,让寒冷的海风又给本来就十分凄凉的心境凭添了许多无端的惆怅和迷惘。

     一个人漫步在岛上,抚摸着伤痕累累的铁码头、古炮台和原军舰上已经锈迹斑驳重达20多吨的巨炮,置身于甲午海战纪念馆内,观看那些图片、实物、蜡像和用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模拟制作出来的再现当年北洋水师及甲午战争的历史场景,站在经过整修一新的水师提督衙门和纪念甲午英烈的北洋水师忠魂碑前,我深深的陷入了对历史和往事的思索之中……

    刘公岛,曾经有过历史赋予给它的骄傲与辉煌。由于它面临水云连天的黄海,背接湛蓝的威海湾,素有“东隅屏藩”、“海上桃源”和“不沉的战舰”之称,正因为此,公元1875年,清王朝令军机重臣李鸿章筹建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刘公岛便成了它的诞生地,1885年,清廷设立海军衙门,专门负责指挥和建设这支海军。按当时的计划:清廷每年拿出40%的海关关税总收入---共计白银400万两作为海军经费,我不知这是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军费预算。想法是好的,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因为每年用于购买军舰的银两不过才有120万两,那么,剩下的钱呢?大多都被各级官员们挪用或是巧立名目侵吞了。可就是每年这120万两白银,到了1888年,李鸿章已经组建起了一支号称“世界第八、亚洲第一”的宠大的海军舰队了,而这支海军舰队的指挥部---北洋水师提督署就设在了刘公岛。这支海军舰队曾经辉煌一时:巡航香港,出访日本,远航南洋诸国,彰显了中华民族之军威国威,令千千万万身居海外的华人为之折服、为之鼓舞、为之自豪,他们纷纷解囊捐资,甚至焚香祷告:愿上苍保佑我中华国祚昌隆。当时的威海卫乃至刘公岛可成了热闹非凡之所,海面上舰船往来宛若游龙、达官显贵出来入往、富贾商旅目不暇接、秦楼楚馆歌舞升平,那种繁华的场景后人可以想象。


    刘公岛,是近代中华海军惨败与耻辱的纪念地。也许谁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支庞大的海军舰队,竟会在短短的几年之间灰飞烟灭,正如东坡先生的那句话:“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且是让人不可思议的惨败,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完败:曾经横行于大海上类似于“巨鲸”、“蛟龙”般的“庞然大物”,竟然是那么经不起风浪,那么不堪一击,溃败几乎是短瞬之间,竟然被一只“章鱼”吞噬的无影无踪!


    是我们的将帅无能吗?绝对不是!在那时的清廷内部,可谓是能臣如云、群星璀璨: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集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学才干于一身的治国安帮的栋梁之才比肩皆是,他们身上既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还具备审视世界的敏锐目光,既有著书立说的经典之论,亦经过出生入死的实战检验,他们的“立功、立德、立言”的壮举曾经被后来的蒋介石等军事家们尊为楷模,其著述和思想至今仍被军、政、商界的精英们奉为经典。


    那么,是我们的海军官兵素质不高、畏战不前吗?更不是!北洋水师的管带们,大多都是经过百里挑一的严格筛选后,进入福建船政学堂经过正规的教育培训的专业人才,这还不说,后又留学英国海军学院,都是十年磨一剑的高水平的职业军人,可谓人才济济。后来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黎元洪,在北洋水师不过是一名普通的下级军官。而北洋水师的将士们,决不缺乏冲锋陷阵的勇气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就连那个因“临阵脱逃”被就地正法的方伯谦,在海战中也是因以一敌三,弹尽舰伤无力再战才被迫退出海战的。而邓世昌、丁汝昌、刘步蟾、杨用霖、林永升、林泰曾等在甲午海战中殉国的海军将领和千余名官兵,在海战中表现的无不忠勇绝伦惊天地泣鬼神,“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光绪帝为邓世昌题写的“此日漫挥天下雨,有公足壮海军威”的挽联便是最好的印证。有人说海军提督丁汝昌是个陆地上的战将,不懂海战,可是,对方的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亭同样也是陆军出身,二人相比,丁提督毫不逊色。


    那么,是我们海军战舰、装备不如对方?也不是!甲午海战之前,北洋舰队已拥有九万吨战舰,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对方的联合舰队,其中“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均为七千吨级的“巨无霸”,堪称当时亚洲最令人生畏的铁甲堡式军舰,在世界也处于领先水平,在整个远东没有能比及的,两舰均参加了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大战,海战中对方舰队旗舰“松岛”被“镇远”舰主炮命中,引发大火而丧失战斗力,被迫退出战场;而对方海军总共只有六万吨,最大的军舰仅为四千吨级,对方虽进行了改装,但与北洋水师相比,仍不在同一个档次上;从双方训练和备战的准备时间上看,对方的联合舰队于1894年7月19日才刚刚编成,此时距丰岛海战仅6天,距黄海海战也只剩下60天时间,其主力战舰多是1890年以后下水,舰龄短,官兵受训时间也短;而北洋水师自1888年成军后,舰队合操训练已经6年,多数官兵在舰训练时间达10年以上,这些是对方仓促成军的联合舰队无法比拟的。因此,从战舰、级别、海军装备和官兵训练、备战的时间和作战准备相比,对方的联合舰队要战胜中国船坚炮利的北洋水师是相当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事。


    难道是我们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如对方吗?更不是的!清政府投入海军的经费一点也不比对方投入的少,对方从1868年到1894年26年间共向海军拨款约合白银6000多万两,每年投入海军经费合计白银230万两,只相当于同期清政府对海军经费投入的6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1890年,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特地为李鸿章制造了一艘索价80万白银的新式舰艇,用以弥补北洋水师舰队航速和火炮射速慢的不足,而作为海军指挥部和总参谋部且每年掌握上百万两白银的海军衙门,从总理大臣奕譞到衙门里的王公大臣和各级官员们,只知道抱定北洋水师这块“肥肉”,完全为了自己那一已私利,别看都是宗室贵族,只要没有妨碍自己的利益,就是拆了金銮殿卖了大清国他们都不会眨一下眼的,可真正懂海军和现代战争的几乎没有一个。虽说李鸿章多次打报告要求拔款,但他们却对李鸿章的请求置若罔闻,结果,这艘军舰被对方买去,命名为“吉野”号并做了联合舰队的旗舰。为了购买这艘“吉野”号战舰,他们在全国进行募捐,明治天皇宣布自己每天只用一餐,他的老妈竟然把自己的首饰都捐了出去,我想这或许有大臣故意炒作的成分,尽管如此,他们却通过此举把全国人的心凝聚到了一起,形成了上下一心一致对外的凝聚力。可这80万两白银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概念呢?据唐德纲《晚清七十年》记载:慈禧太后每天的花销是4万两,1888年(光绪十四年)皇帝大婚的花费是白银500万两;1886年慈禧太后想修造颐和园,工程总造价是白银1亿两,而清王朝庞大的官僚体系和权贵阶层,每年的消耗更是个天文数字,也就是说,大清帝国只要在任何一个环节或是一个地方稍稍节俭一点,就可以建造10个或是30个北洋水师。后来到了1891年,对方海军发生了一日千里的变化,李鸿章上书海军衙门,想为舰队添置新式速射火炮,由现在的每炮每分钟发射一发炮弹提高至每分钟发射5至6发,所需白银为60万两,结果报告又是石沉大海,李鸿章只好通过克扣水师官兵粮饷的手段购进了一批次品炮。而对方呢?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几年的时间内已经装备了200多门新式速射火炮,所发炮弹相当于清舰队同一口径火炮3-6倍。


     这本来应当是一场没有悬念的较量,是“巨鲸”与“章鱼”之间的较量,可最终的结局竟然是“巨鲸”完败,败的一塌糊涂,败的不可思议,败的让后人都感觉到耻辱而不忍去评说。水师中的洋员泰莱说:“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到底是谁打败了北洋水师?难道说我们真的败给了对方吗?电视剧《亮剑》的主人公说过:明知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也要敢于亮剑,即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可事实上我们没有败给对方,而是败给了我们自己,败在了自己设置的“潜规则”上。


    不是吗?清政府从身居要位的海军大臣到北洋舰队的官兵,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民族、国家和军队,而是个人的利益。李鸿章等办洋务,本来是想富国强兵,但在相当一部分清朝权贵们则认为李鸿章是想借海军重新获得一片政治庇荫,拿北洋水师作为他个人的政治资本。因此,通过打击、限制北洋水师来打击李鸿章,为此,户部竟然以太后修园为借口,连续两年停止发放海军装备购置费,虽说限制了李鸿章,可最后葬送了北洋水师。我们的民族闹内讧、搞暗箱操作、玩潜规则的党棍、政客们从来没有断绝过,而且可个个都是高手。社会越是发展,时代越是进步,人们玩的越是高明,这可能是只属于中国人的专利。 


    不是这样吗?北洋水师1888年成军以来,军纪废驰,邓世昌等高级军官竟然在军舰上养着爱犬,上行下效,风气严重败坏,军心涣散,丧失斗志。本来海军规定,所有官兵终日在船上生活,可水师的将士却纷纷移眷刘公岛基地,过起家庭生活,“晚间住岸者,一船有半”,吃喝挥霍、吸食鸦片、嫖娼宿妓、聚众豪赌,每年冬季舰队按例南巡时,一至香港,官兵便蜂拥上岸淫赌,舰队常年不训练不说,还为高级将领们的私利跑运输。所以,水师之败,败在军纪松驰军心涣散,加之管理不利,提督丁汝昌是难辞其咎的。


   不是这样吗?琅威里是北洋水师里的外国教官,却全心全意为了中国的海军建设而尽着全力,他治军严格,但不会玩“潜规则”,所以受到水师军官们的挤兑,舰队南下香港避冻时发生了“撤旗事件”,他被迫离开了北洋水师,可他马上便被对方聘任,同样的尽职尽责,在那里得到了至高的荣誉和奖赏。

   不是这样吗?各船管带平时把经费用在个人前途的“经营”和享乐,无暇对船只进行保养和维修,他们只对上司或是对个别掌握着自己升迁的权势负责,哪里还会想到对下级、对民族和国家尽心?因此,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蔚然成风。演习打靶时,预先量好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行驶百发百中,不明真相者还以为训练有素呢。官场腐败导致军纪松驰军心涣散,军队必然丧失斗志。笔者曾有着20多年军旅生涯,深知“先进的装备、高素质的人才、严格的军规军纪、近似于实战的训练水平、英勇顽强的作风、充足的后勤保障”与战斗力形成的关系。那么,已经跌落到平时管理松懈、靠弄虚作假应付差事完成训练任务、又得不到任何后勤保障的北洋水师,哪能经的起实战的检验呢?惨败是必然的。自1886年始,为了修造颐和园,清廷多次挪用海参军军费,再加上各级官员的侵吞盘剥,北洋水师连基本生活、日常维护、训练的经费都无法保障。1894年北洋水师大阅时,“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主炮战时用弹仅存3枚:“定远”1枚,“镇远”2枚。刘步蟾的同学、后来任联合舰队司令官的东乡平八郎曾登上“镇远”舰,见士兵没精打彩骨瘦嶙峋,他断定:军士们不是吃不饱没营养就是抽大烟导致的,不会有持续且强壮的体力参加作战!甲板上供着关公神像,一地散乱的剩饭,炮膛内一摸一把灰,军舰主炮上竟然晒了衣裤,他又断定:北洋水师军纪已经松弛到了极点,军心更是涣散到了不可收的地步,这种没有斗志的军队连战场都上不了,更不用说作战了。他回去后凭着职业军人做出判断后向上报告说:这仗不用打了,中国的海军已经输定了。可谓一言中的,在之后的1894年9月17日爆发的黄海大战中,5艘中国战舰沉入海底,而对方却一艘未沉,全部安全撤离战场,随后在陆军配合下,全歼北洋舰队于刘公岛内。


    不是的吗?败则败矣,自应卧薪尝胆反思检讨,再图如何战胜对方之策,可笑的是,我们那些读着圣人诗书走进庙堂的各级官员们,为了推卸责任,却又玩起了潜规则:找个替罪羊塞搪一下了事!死了的不去追究了,把活着的方伯谦斩首以安天下!找替罪羊,这可能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专利吧,千年以降,历朝历代都如此,就是到了高度文明的时代亦是如此!我想:如果方伯谦真也如邓世昌一样自沉海底,你去杀谁?时过百年我还要问:方伯谦真的该死吗?


    甲午海战给刘公岛赋予了太多的故事,留给后人的是反思与回味;星移斗转转眼百年,潮声未变人间却沧海桑田,大海好象是忘记了忧愁和苦痛,依然是那样晶莹碧透地摇曳翻涌着,尽情地挥洒着纯洁的自然之性,“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我把美酒洒向大海,凭吊那些壮烈殉国的水师将士。作为后人,追寻着前辈的足迹思索时,心情总是很沉重的。品读历史,循着历史的画卷极目远眺陷入沉思时,才会想到在这片海面上曾经发生的惨烈故事,感受在这份宁静之下所掩盖着的滚滚波涛。刘公岛的山和水、树木和石块,以及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一种让我无法忘怀的情结,都让我感悟到了尚未风干的战火硝烟,那灵魂中那种沧桑的感觉顷刻间溢满全身,我感悟到了:刘公岛这个灵气四敛、秀色难掩的玲珑之地中所掩盖着的,竟是一份如此沉重的感叹与回味,它正以一种让我无法感知的方式,静静地诉说着什么……
    

评分

参与人数 2贡献 +28 威望 +2 魅力 +28 收起 理由
hong + 20 + 1 + 20
小菜一碟 + 8 + 1 + 8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0-6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西
回复 1# 田雨hxh


    田雨兄的近作,拜读!

    文章气势如虹,以史为鉴,引人深思!
发表于 2010-10-6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感悟颇深。爱恨交加~~~
发表于 2010-10-6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前事不忘。但愿我们不会重蹈覆辙。我们做得到吗???
发表于 2010-10-7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西
看后感觉心里很沉重。
发表于 2010-10-8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貌似也看过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军舰没的说。关于军人,他们在战争的最后,或者与敌人同归于尽,或者自杀,没有投降的,问题在哪里,中国的问题,一直是领导者的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