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摄影,简单说不是单张的照片,不是普通的照片,而是一组通过拍摄者精心创作出来的一组艺术作品。所以,我们对待主题人像摄影,不应该向普通照片那样,只要漂亮,清晰就可以了。 它有一些方法和步骤,在这里和大家研究一下,可能每个摄影师对人像后期的处理有着不同的认知,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我在这里想说的是一些通用的步骤,也许每个人的顺序,具体参数都是不同的,但是不过是几种方法的交叉使用罢了。其原理总是万变不离其宗。 我把主题人像摄影后期简单归类为三步。 第一:选片期 拍摄完成后,就要对照片进行挑选、精心整修。挑选照片时,一般把照片分为三类,一类为精品片,二类为候选片,三类为次片。 精品片就是指用光、构图等都比较完美,能较好地体现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的片子; 候选片的整体效果相对一类片质量稍差,但是还可以,我们把这类片子作为主题备用作品。 次片比二类片效果要差,不能用做主题摄影作品。 第二:修缮期 主题摄影追求的是完美,有句话说的好,细节决定成败,这个步骤所要说明的就是对照片细节的完善。 1、
要调整正确的曝光。 方法很多,可以用色阶,可以用曲线,可也以用曝光调整图层。目的是一个,追求质量。 2、
修改细节 这里所做的工作是最为繁琐和艰苦的。 简单归纳一下所需要修改的东西: 首先:观察人物的周围,是否有不合理的道具,影响主题的东西,穿帮的内容。这些都不需要,用PS中的图章工具,小心细致的仿制掉,仿制的时候要过渡自然,不要让人觉得生硬,而且尽量模仿周围色彩的走向。 其次:观察人物 头发上是否有穿帮的发卡,衣服上是否有别针等物。这些都需要改动。方法同上,依然是用仿制图章将这些去掉。 然后:观察人物面部 是否有雀斑,不好看的黑痣,是否有眼袋,嘴唇是否干裂,皮肤是否有皱纹,是否有青春痘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画面的美丽,一定要去掉。 黑痣和雀斑可以直接用PS里的修复画笔点掉;一般眼袋部位的皮肤颜色有明暗,我们可以选择暗的区域,用曲线调亮,如果过度的不自然,就用修复画笔沿着边缘休整一下。润唇技巧,网上有很多,最简单的方法仍然使用修复画笔,将最亮的地方减淡,最暗的地方加亮,嘴唇自然就红润起来了。 涉及到皮肤的皱纹和粗糙,我们经常干的一项工作,就是磨皮,磨皮大体分两类,用PS工具磨皮,这得综合运用许多方法,比如,模糊+历史记录画笔的方法;仿制图章+修复画笔的方法;通道计算法磨皮等等。另一类使用外挂滤镜磨皮。这个在网上有很多磨皮滤镜的下载,由于使用方法各不相同,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 最后:我们还要观察模特的整个身姿。若是腰粗,腿胖,那不是模特的错,是摄影师的错,不过数码时代是很容易修改的。PS滤镜,打开液化选项,会出现如图所示画面: 使用向前变形工具尽情的涂改吧,改成什么样子,就全靠个人的审美水准了。 3、
艺术设计期 这是最后的关头,也是觉得一组作品成败的关键时刻,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在拍摄的时候,主要情绪在哪,围绕这种情绪所产生的色调是什么。如何用色调来烘托情绪,这个要先胸有成竹,比如:热烈奔放、低沉忧郁、压抑恐惧、明快幽雅、舒适和谐等等。 这里要多说一些。 一幅作品的好坏,画面的色调是关键,其决定着作品的整体基调与氛围,他会感染你的视觉并带动你的情绪,只有你知道作品要传达给欣赏者什么样的形象效果及什么样的意义以后才能对作品进行精心准确的后期制作,使作品更生动、更有艺术内涵和艺术价值。这就是为什么要对作品做后期制作的最终目的。 后期数码处理给摄影师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使摄影师的发挥空间越来越大,但是,无论数字技术如何发达,其最终决定作品灵魂的还应该是人的思想一是人赋予了作品灵魂。 一些摄影师,不断的模仿一些色调,或者千篇一律的使用一种色调,这都是不对的,因为每次摄影的情绪,所表达的思想,还有被摄者本身都是不同的。相同的色调,只会让人觉得是在机械的生产,那就不是艺术。而别人的色调,也不见得就和你这次的拍摄完全相符。所以,我们学会了方法之后,一定要灵活运用,完全为自己所表达的主题服务,否则,为后期而后期,只会降低艺术生命力。 艺术设计期首要是确定色彩基调。 如图: 这组人像,当时是想拍出那种颓废,困惑,束缚的感觉,模特表现力很强,后期在确定基调的时候,是以低保和,灰蓝绿搭配为主,这种搭配对表现那种困惑是有帮助的。 基调确定好以后,就是整体调色,我通常的方法是先做好一张,注意每一部的调整都要用调整图层来做,做完后,所有的调整图层可以搬迁到其他图片上去,这样,微调一下就可以了,不用那么费事,也能保证整体风格的和谐。 所有的工作到这里似乎要做完了,但是如果是个人作品,建议大家把作品发到网上,与大家分享经验,这样,产生交流,产生讨论,对自己的进步有很大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