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831|回复: 4

王玉亭:辽代韩德昌及其子嗣职官述略【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10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山西

辽代韩德昌及其子嗣职官述略




来源:以辽上京为中心BLOG

2009-08-24 18:26:43



说明:本文形成于2006年,时亦不自量力,成文后又疏于读改,定有错误。2008年试投《北方文物》,不期今年发在第三期,感谢编辑的高看。其中的许多论说实有再考查的必要,譬如对南北府宰相的部分。先贴在此,供大家批评。有异于原刊之处,即为没及时将修改稿保留的缘故,没有大的出入,就这样了。其他容后再探讨吧……





辽代韩德昌及其子嗣职官述略——兼论玉田韩第五代权势的问题

王玉亭


自2000年以来,韩德昌及其子耶律遂忠、孙王宁高十的墓志相继公之于众。并得到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以往专家、学者的考释文多侧重于对玉田韩氏家族(以下简称“玉田韩”)墓志之契丹文字的解读和代系、辈序的分析,本文试就韩德昌及其子嗣的职官情况、玉田韩第五代为官状态再作一简单的考释,希望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一些信息。另外,对照《韩德昌墓志》原石,发现此前刊布的墓志录文还存在着一些差错,故将修改后的录文附后,以方便关注者研究。

一、韩德昌的为官情况分析

1、韩德昌的职官

按韩德昌墓志铭记述,其职事官、品、阶、散官、宪官、勋为:“卢龙军节院使、金紫崇禄大夫、检校司空、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可知其职事官为“卢龙军节院使”。

《辽史·百官志》对“节院使”的执掌、品级均无记载。辽袭唐制,现依据相关制度进行一下分析:

据《新唐书》记载:

“节度使掌总军旅,颛诛杀。初授,具帑抹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辞日,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中官祖送,次一驿辄上闻。入境,州县筑节楼,迎以鼓角,衙仗居前,旌幢居中,大将鸣珂,金钲鼓角居后,州县赍印迎于道左。……罢秩则交厅,以节度使印自随,留观察使、营田等印,以郎官主之。锁节楼、节堂,以节院使主之,祭奠以时……

从这一段记载中大体可知“节院使”的执掌。即主“节楼、节堂”,“祭奠以时”。结院使是节度使的属官,属“衙前职”。就是说,韩德昌是一个较低级的节度使的属官,品级当不会超过七品。

辽南京析津府原“府曰幽都,军号卢龙,开泰元年落军额”。韩德昌所任此衙前职正值其父韩匡嗣统燕时。

2、韩德昌所任官职与其兄弟行官职之比较

韩德昌的官职相对于其兄弟来说是较低的。以乾亨前后(韩德昌故于乾亨五年,乾亨五年六月改元统和)为例,即:

大哥韩德源,圣宗保宁年间,官崇义、兴国二军节度使

二哥韩德庆,统和初为某司徒(早亡)(统和三年《韩匡嗣墓志》)。

三哥韩德彰,统和初为氈毯使(《韩匡嗣墓志》)。

四哥韩德让此时为南院枢密使,乾亨五年春为西南面招讨使

五哥韩德威,统和初为西南面五押招讨大将军(《韩匡嗣墓志》)。

六哥韩德沖(德崇),统和初为户部使、威胜军节度使《韩匡嗣墓志》)。

七哥韩德凝,保宁中为护军司徒,乾亨四年为右神武大将军

韩德昌的叔伯兄弟韩瑜(韩匡美子)故时为统和五年,官为内客省使。另一叔伯兄弟韩琬(韩匡胤子)为辽兴军节度使

比较地看,韩德昌在乾亨四年的官职不是很高。作为其父的衙前,对于二十九岁的人来说肯定是另有隐情吧。

二、耶律遂忠的为官情况分析

耶律遂忠是韩德昌的二子之一(另一子名解里阿钵,或因早逝,故官职不详),契丹名留宁郭三(即《韩德昌墓志铭》所提的“郭三”,汉名耶律遂忠)。耶律遂忠在太平二年曾任长宁军节度使,长宁军是川州的军号,川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东北。据其墓志看,咸雍五年其实授职为忠顺军节度使、使持节蔚州诸军事、行蔚州刺史。忠顺军是蔚州(上节度州)的军号,治所为今河北蔚县。忠顺军节度使当是耶律遂忠最后的职官。

在王宁高十(耶律遂忠之子)的墓志铭中称留宁郭三为“宰相”,但从其本人墓志中却不能明确地确认他当过宰相。其亡故时结衔中有“同政事门下平章事”的字样,其后人称其为宰相,大概源乎于此。在我们看来,其后人对其先人的职官有拔高的称呼,确实不足为怪。事实上,在辽代授予高官、勋戚以“同政事门下平章事”的虚衔是较为平常的事,实职宰相标志是要兼中书或门下侍郎,或者两院枢密使的。

耶律遂忠最高职任为上节度州之节度使,这在当时也是“封疆大吏”了,况且蔚州历来就是辽宋交锋重地。




 楼主| 发表于 2010-8-10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西
三、王宁高十兄弟为官情况分析
耶律遂忠有八个儿子。据碑刻可知职官的四人。现分说如下:
1、寿余,又名冯家奴。冯家奴时为衙内都指挥使,其职为节度使衙前军职。据乌拉熙春先生分析,《辽史·传》中韩德凝之下有:“孙高家奴”,此高家奴即是冯家奴之误。事实上韩德凝“虽未断子,却绝了孙”⒁。这个冯家奴后来官至南院宣徽使⒂。
辽史所记的宣徽院职掌过于简单,令后来者不能明了。金去辽不远,在制度上又多有借鉴,从金代宣徽院的职掌大体能了解辽的这一职官。金代的宣徽院“掌朝会、燕享,凡殿庭礼仪及监知御膳。所隶弩手、伞子二百三十九人,控鹤二百人。”⒃关树东先生在考论辽朝的这一职务时说:“宣徽使是辽朝举足轻重的官员,其职掌本自唐、宋,以朝会、宴享、领内诸司之籍、供帐为主要职责,并负有谏议、督修宫掖之责。同时往往奉命外出执行某种差遣任务,地位尊崇。”⒄ 可以说这一职务是相当重要的。如此,庶几可了解寿余的官与职了。
2、除睦古。曾任“信山河指挥使”。“信”,当是“信州”之误。除睦古在信州任职衙前。辽信州,军号“彰圣”,属下节度州。《辽史地理志汇释》按为:“治在今吉林公主岭市西北秦家屯古城。”⒅除睦古后来任某将军。
3、塔塔里。某将军。辽代的“将军”职较为复杂,虽都称“将军”,但品级、职掌却相差许多。据辽史官志的大略搜检就有的不止十几种,比如宿直将军、族帐司将军、舍利司将军、诸详稳司将军、大将军府将军、诸卫将军等等。塔塔里是耶律遂忠的正室的第三子,在耶律遂忠亡故时年龄也不会太小,故塔塔里此职当不是在其为官过程中的初任,品级也不会太低。
4、王宁高十。耶律遂忠的这一子的面目较为清晰,因为有其契丹文墓志出土。现依据乌拉熙春先生的《韩知古家族世系考》一文,对王宁高十的各年龄段的职官进行分析。
王宁高十是耶律遂忠的第八子,汉名名为耶律元佐,生于圣宗开泰四年(1015年),因目前所见其墓志只是一半,故还不知道他的卒年。
重熙八年(1039年),王宁高十24岁,任祗候。《辽史·百官志》记有“祗候郎君班详稳司”,其下有祗候郎君、祗候拽剌。“执事禁卫”。⒆另外,尚有王府祗候。根据玉田韩的权势和地位,王宁高十初历之职,当为前者。
重熙十年(1041年),王宁高十26岁,任印牌司郎君。
重熙十一年(1042年),王宁高十27岁,任宿直官。以资序封小将军。辽“北面御帐官”有“宿直司”,“掌轮值官员宿直之事”⒇,其下有宿直官。
重熙十三年(1044年),王宁高十29岁,历任积庆宫副使、孤稳斡鲁朵军并闸撒狘使、斡鲁朵都统同知。积庆宫是世宗的宫卫。孤稳斡鲁朵,即崇德宫,为承天太后的宫卫。闸撒狘,“抹里司官,亦掌宫卫之禁者”(21)。抹里是宫卫下面的建制,与石烈(县)、瓦里性质相同,属于宫卫的基层组织。此闸撒狘使,就是统领孤稳斡鲁朵某抹里的官员之一。按《辽史·营卫志》的记载,孤稳斡鲁朵有闸撒五个(22)。斡鲁朵都统同知,即斡鲁朵都统之佐贰官。
重熙十七年(1048年),王宁高十33岁,任兴圣宫都宫使。兴圣宫是圣宗的宫卫。李锡厚先生在其《临潢集》中在论及辽代各“宫使”时有引文如下:余靖的《武溪集·契丹官仪》有言:“其十宫使在上将军之下、节度使之上”(23)。
重熙十八年(1049年),王宁高十34岁,任梅里急部都统领。梅里急是辽的北面属部(24),梅里急部都统领应是为军职。
重熙十九年(1050年),王宁高十35岁。春,任四捷军详稳。秋,后调任右院郎君班详稳。冬,任南京步军都统(都指挥使)。
四捷军,为辽南面军(25)。此军,《辽史·国语解》解为:“辽以宋降者分立二部:一曰四捷军,一曰归圣军。”(26)四捷军详稳,即四捷军长官。
乌拉熙春先生在释读王宁高十此年春的职官时,除“四捷军详稳”外,似考虑尚有“四蕃部详稳”的可能,故将“四蕃部”以括号标示于“四捷军”之后。从王宁高十的契丹族身份,以及长期经营辽北面部族来看,任职四蕃部详稳的可能性较大。
右院郎君班详稳,即为辽史所载“著帐郎君院”的“右祗候郎君班详稳”的简称(27),是掌管著帐郎君事务长官。
关于“详稳”这一职官,杨富学先生在其《论回鹘文化对契丹的影响》一文中(据辽金史研究网)有所论述,大略如下:“《辽史·国语解》:‘详稳,诸官府监治长官。’在《百官志》中,记有详稳司百余个,其官职高低随机构不同而变动。该词有时又被写作相温、详温或桑昆等,究其最原始来源,当为汉语‘将军’之借词,但并非直接借自汉语,而应是从回鹘官号“相温”转借的。”
在此时间段里,王宁高十任南京步军都统的时间较长。
重熙廿二年(1053年),王宁高十38岁,“封某节度使之号”,可理解为遥授某节度使,同时再任兴圣宫都宫使。
清宁四年(1058年),王宁高十43岁,再任南京步军都统。
清宁六年(1060年),王宁高十45岁,任渌州节度使。辽渌州,节度州,军号鸭渌军。治所一说在今吉林临江市西南葫芦套对岸长城门。(28)
清宁七年(1061年),王宁高十46岁,任乌古敌烈都详稳。乌古敌烈部是辽朝北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其分支复杂,乌古本部驻牧于胪朐河(今克鲁伦河)、海勒水(今海拉尔河)、和于谐里河(今乌尔逊河)一带的广阔地域(29)。乌古部的西面是敌烈部,其部众分布在克鲁伦河流域(30)。王宁高十出任乌古敌烈部都详稳,一方面说明了辽廷对他的信任度,一方面也表明了他此时具有了较高统帅才能。
清宁八年(1062年),王宁高十47岁,任西南面招讨使,武资晋为金吾卫上将军。辽西南面招讨司是辽朝西南面的高级军政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控制西夏,同时也负有该方面各部的统驭的任务。西南面招讨司在辽的各个历史阶段都是相当重要的,王宁高十的先人担当过此职者多人,如韩匡嗣、韩德让、韩德凝、韩德威等,至此,王宁高十再任此职。
清宁九年(1063年),王宁高十48岁。秋,任五院宗正。冬,文资晋为工部尚书。后再任乌古敌烈都详稳。
清宁十年(1064年),王宁高十49岁,夏,任乌古敌烈总领。文资晋为户部尚书。
咸雍元年(1065年),王宁高十50岁,春,任沈州节度使,文资晋为吏部尚书。乌拉熙春先生出于审慎的缘故依音还将王宁高十的此年文资译释为“礼部尚书”,并用括号标出。但笔者以为,王宁高十此时的文资应为吏部尚书,因为清宁十年夏,其文资已晋为户部尚书了(辽袭唐制,文资的转升当以尚书六部之前、中、后行顺序进行)。辽沈州,中节度州。治所在今辽宁沈阳市老城区。
此年冬,转任某陵节度使。
咸雍二年(1066年),王宁高十51岁。夏,任东京通判。封龙虎军上将军。冬,再次担任西南面招讨使。
通判,《辽史·百官志》无载。《宋史·职官七》有记云:“建隆四年,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31)。根据林荣贵先生的研究结果(32),我们可以判断,辽朝通判之设是仿照北宋而来的,其出任州貳乃是直奉朝命的,同时还对州中百官负有稽察等职责。通判既然有着双重使命,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其官小权大。京府通判的职掌当与州通判大体类同,即与府长官共同处理军政事务,而地位、品级要高于州通判。
咸雍四年(1068年),王宁高十53岁。夏,获使相号。任南京统军。
咸雍五年(1069年),王宁高十54岁。冬,任南京某同知。依据其品序(使相)或可理解为同知南京留守事。
咸雍七年(1071年),王宁高十56岁。再任东京通判,被赐“御公”印。此任历四年。
大康元年(1075年),王宁高十60岁。夏,任南府宰相。膺二字功臣号。
大康二年(1075年),王宁高十61岁。以侍中之封号外放,任知奉圣州事。辽奉圣州,为上节度州。其治所在今河北涿鹿县(33)。
王宁高十故去时的封号为“开国公”。
因目前所见王宁高十墓志为其墓志的一半,故,自其61岁以后的职官还无从知晓,我们期望王宁高十墓志的另一半早日出现。
 楼主| 发表于 2010-8-10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西
四、玉田韩第五代在辽朝的地位、影响力等问题分析
玉田韩在辽代的地位和影响已多见诸众多史料、论著。在这一家族中,韩匡嗣、韩匡美、韩匡胤及其支系的面目较为清晰,其中尤以韩匡嗣一支情况最为详尽,在韩匡嗣的子嗣中又以韩德威一支最为明了。如今,通过韩德昌、耶律遂忠、王宁高十墓志,我们对韩匡嗣的这一支系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无疑是辽史及辽代家族史研究工作中的一件幸事。通过对韩德昌这一支系的研究,结合以前玉田韩其他支系墓志的研究,可以清楚地发现玉田韩在其第五代的在辽朝的地位。现试说如下:
在辽朝,两府宰相应当视为人臣的位极点。至少在景宗朝以前,两府宰相地位、权势、影响力都是很高的。《辽史·兵卫志》在记述“众部族军”时云:“众部族分隶南北府,守卫四边,各有司存……”(34)
武玉环先生在论及辽朝的中央集权制特征时(35)有如下的一段话,较为通俗地解释了两府的统属,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一职官的重要性:
“太祖以遥辇部族分置者凡十部,增置者八:分迭剌部为五院部、六院部,此外有品部、乌隗部、涅剌部、突吕不部、奚王府六部五帐、突吕不室韦部、涅剌拿古部、乌古涅剌部、图鲁部,此十—部为北府。乙室部、楮特部、突举部、迭剌迭达部、乙室奥隗部、楮特奥隗部、品达鲁虢部,此七部隶南府。以上十八部族,有原来遥辇氏时期的旧契丹部族八部,太祖析为十部;有被征服、掳掠的北方、西北方的渔猎、游牧部落居民,太祖耶律阿保机把他们分编为八部,分别隶属北、南府管辖。各部都有‘分地’,按地区进行统治。北、南府宰相由皇帝任命,而各部的‘大王’,也由皇帝派遣,成为北南府统辖下的国家官吏。十八部的部民成为隶属国家的属民,承担国家的赋役。”从此,可以看出两府宰相的地位、作用,以及影响力。
辽朝“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它的统治中心在“北面”,一切大政方针都由契丹贵族会议决定。《辽史·百官志》记载,北府宰相“皇族四帐世预其选”,南府宰相“国舅五帐世预其选”(后有学者质疑,或以为世预其选者正好相反。其实光凭辽纪、传来作出判断也是片面的)。不达到一定的地位,没有一定的资格,是不会得任两府宰相的。
玉田韩到了耶律遂忠一代已在契丹腹地生活了四代(自韩知古算起),此时,除去第二代的韩匡嗣、韩匡美,第三代的韩德让,第四代的韩制心外,(至重熙二年)“其余戚属族人,拜使相者七,任宣猷者九。持节旄,绾符印,宿卫交戟,入侍纳陛者,实倍百人。”(36)王宁高十在道宗朝担任了南府宰相,这一信息告诉我们,玉田韩在其第五代权势仍然呈强势状态。虽然他所任的南府宰相在此时或不比旧制,职掌、权限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毕竟两府宰相在辽朝是“高高在上”的特殊职任。与王宁高十同属玉田韩的第五代的耶律宗福(耶律宗福长王宁高十19岁)(37),早在清宁八年也出任过南府宰相。就是说玉田韩这一代出了两个南府宰相,且二人担任南府宰相的时间相隔不到14年。这一现象说明帝族与后族对耶律宗福的宠信、礼遇是异乎寻常的。比如耶律宗福,统和中,“特蒙圣宗皇帝叔于子息之曹,令与兴宗参于昆弟之列”,“荣连御名”,“洎致政之后,其间七乘戎节,五操兵权,载主京钥,一决枢务……划一而相,通三以王”。从王宁高十的历任来看,皇族、后族对他也是有着特殊待遇的。这两个人物是辽晚期玉田韩在辽廷从政的代表,至此,玉田韩的地位、影响力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玉田韩到了第五代仍呈强势状态,究其原因与此家族数代的辛苦“经营”有着重要的关系,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一家族契丹化对其政治影响。对于玉田韩的第五代,我们再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其家族为“汉人”了,因为至此时这一家族完全可以被视为已经全面的契丹化了(38)。玉田韩保持数代的强势地位,与其契丹化的程度有着很大关系。比较地看,同样是燕地大族,另一个“幽州韩”(韩延徽家族)在辽廷的地位、权势、影响就远不如“玉田韩”,这里面的“机关”当然与这两个家族与契丹贵族的“亲近”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契丹化”程度是玉田韩在契丹王朝的为官的高低、权势的持续等诸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王宁高十的“案例”还说明,玉田韩的“德字辈”除了韩德威支系外,韩德昌这一支系在辽朝的地位、影响力也是相当大的。
王宁高十还担任过“五院宗正”。众所周知,在辽朝,五院、六院,就是迭剌部分割之后的称谓。迭剌部是众多皇族支系的所在,因此,五院、六院的地位、权势远远大于其他部族。辽代能担当北南大王重任的,绝大多数为皇族耶律氏子孙。清宁九年王宁高十所任的“五院宗正”,在笔者的理解当是“五院宗正卿”。由此可见韩德昌的这一孙子在当时契丹贵族阶层中的地位。

五、王宁高十的外放所反映出的辽代晚期制度方面信息
王宁高十在大康元年夏任南府宰相,大约一年后外放节度使,这使得我们再一次见到了碑刻中所记辽代晚期南府宰相外放的实例。这一情况的再出现,对于我们研究辽代职官制度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据《耶律宗允墓志》(39)(咸雍元年)的记述,耶律宗允(辽圣宗弟耶律隆庆之少子)也有由南府宰相外放的经历。清宁初,耶律宗允由南府宰相外放忠顺军(蔚州),后由武定军(奉圣州)节度使任西京留守。杨绩在清宁初为南府宰相,十年后外放知兴中府(40)。类似此类的现象还很多。观察相关人等的历任,可以得知道宗朝一些有关两府宰相外放制度的信息,即两府宰相外放至总要之地之后,下一职任将会是某京留守。依此推测,王宁高十在外放期间亦当任某京留守。如天数饶人的话,以王宁高十的资历回到朝廷决策中枢也是合情合理的。

注释:
⑴刘凤翥、金永田:《辽代韩匡嗣与其家人三墓志铭考释》,2000年《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新第九期。其中附录《韩匡嗣墓志铭》、《韩匡嗣妻萧氏墓志铭》、《耶律遂忠墓志铭》;
刘凤翥、青格勒:《辽代〈韩德昌墓志铭〉和〈耶律(韩)高十〉墓志铭〉考释》,2005年《国学研究》第十五卷,北京大学出版社。其中附录《韩德昌墓志铭》、《耶律(韩)高十墓志铭》;
爱新觉罗 乌拉熙春:《韩知古家族世系考》,2005年10月《立命馆文学》591号
⑵宋·欧阳修·宋祈《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2月,第1309-1310页
⑶⑷⑸元·脱脱《辽史》,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第1版,第494页、第1235页、第104页。以下引文同书者版别同此。
⑹⑺⑾⒂《辽史》,第108-109页、第1235页、第190页、第1235页
⑻⒁刘凤翥等《辽代〈耶律隆祐墓志铭〉和〈耶律贵墓志铭〉考释》,《文史》,2006年第4辑
⑼⑽(36)陈述:《全辽文》,中华书局,1982年3月第1版,第98-99页、第116页、第121页
⑿⒀⒅(28)(33)张修桂、赖青寿:《辽史地理志汇释》,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第155页、第208页、第115页、第96页、第201页
⒃元·脱脱:《金史》,中华书局,1975年7月第1版,第1257页
⒄关树东:《辽朝宣徽使初探》,《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94年第1期
⒆⒇(21)(22)《辽史》第702页、第701页、第1358页、367页
(23)李锡厚:《临潢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第17-18页
(24)《辽史·百官志》第766页;《辽史·兵卫志》第432页
(25)(26)(27)(34)(40)《辽史》第826页、第1539页、第703页、第410页、1410页
(29)孟广耀:《辽代乌古敌烈部三探》,内蒙古社科院蒙古史研究所,《蒙古文稿》第3集,1980年4月
(30)程妮娜:《强力与绥怀:辽宋民族政策比较研究》,《文史哲》2006年第3期
(31)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11月第1版,第3974页
(32)林荣贵:《从房山石经题记看辽朝方州官制的沿革》,《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4期
(35)武玉环:《辽制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第11页
(37)《耶律宗福墓志》现藏辽上京博物馆,王青煜先生有《耶律宗福墓志浅探》登载于《辽上京研究论文选》(内部资料),尚未公开发表
(38)王玉亭:《从辽代韩知古家族墓志看韩氏家族契丹化的问题》,《北方文物》2008年第1期
(39)向南:《辽代石刻文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第一版,第320页
 楼主| 发表于 2010-8-10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山西
附:
韩德昌墓志铭

【盧龍軍節】院使、金紫崇祿大夫、檢校司空、【兼御史大夫、上柱國韓公】墓志铭并序     将仕郎、守大理【寺少卿□玄撰】
【公諱德】昌。其先唐叔虞之後,晉桓叔之子萬□(下殘……)【昌黎】人也。公即彰武軍節度使、太師、政事令【知古之孫】。【晉昌軍節度】使、政事令、尚父、秦王匡嗣之幼子。天雄軍節度使、【太師、政事令、鄴王】匡美之姪。樞密使、太師兼侍中德讓之弟。歴(下殘)……尽详於尚父、秦王志文,此可略而不載。公幼(下殘)……爲勳閥之裔,綽有父兄之風。尚父、秦王統帥扵燕也,以□□旌旄節鉞之重,非幹蠱之子孫不足司厥職,迺著公爲盧龍軍節院使。未几,勅授金紫崇祿大夫、檢校司空兼御史大夫、上柱國。依前充職。振振号公族之英;赳赳冠武夫之表。誕膺朝獎,克纘家聲。敬仲觀光,方契莫京之兆;顔回短命,俄興不秀之悲。以乹亨五年正月廿四日遇疾終于天德縣之私第,春秋廿有九。夫人蘭陵蕭氏,先公而逝。有子二人:郭三;解里·阿缽。有女三人,並幼。母陳國夫人,治家嚴整,有鍾郝之禮範焉。婦女嬪敬,皆嗃嗃如也。訓勵諸子,咸登於顯列。以公之俊邁非常,迥鍾愛焉。奄忽之際,傷慟尤深。诸兄辽州太尉、枢密侍中、招讨太師、户部太尉,九鳳騰芳;八龍擅價。鴒原結欷,同銜終鮮之悲。馬鬣增封,式奉窀穸之禮。以統和三年十月十九日,洎先尚父秦王同時卜葬于上京西北渠劣山之陽先王塋之右。以先夫人蕭氏祔焉,禮也。公志性端良,風襟秀朗。抱忠孝之節,惜不迨于君父;蘊通敏之才,惜不釐於公務。偶千齡之景運,惜不崇於爵賞;鍾萬石之餘慶,惜不享于富貴。嗚呼!奚斯人而夭斯壽。卿雲彩鳳,徒爲千載之祥;埋玉納珠,永作九泉之恨。玄忝公府之嘉招,熟心正閥之徽範。勉□□□□□愧非秉筆之流,庶貽後昆。恭以直書其事。銘曰:□□□胄兮,中令之孫。不享遐龄兮,隂陽難論。佳城欝□□□□□陵遷谷變兮□茂長流□□。
说明:碑文中【】符號之内的字,原石已殘缺,刘凤翥先生根据本墓志的前后文义和所缺文字的大致字数,以及韩匡嗣家族墓地所出土的其他墓志资料补入。笔者依据原石在再一次辨认、补录。笔者所修改者加“—”(下划线)标示。
(补如上,为了对辽代碑刻认真的学人。枯燥无味,感谢阅读。以后写得更加好看,譬如“饮酒”若干)
发表于 2010-8-10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好勤奋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