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2133|回复: 9

张凡修在《诗刊》(中国作家协会)7月上半月刊发表九首组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5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辽宁
张凡修在《诗刊》(中国作家协会主办)7月上半月刊发表九首组诗(配照片,简介,占三个半页码



0001_0000_0000.jpg


《诗刊》2010年7月上半月目录

[卷首]


关于这些粮食(组诗)

文/张凡修


●火车开进高粱地

交出铁轨。
秸秆躺下来,让远方的亲人
从自己的身体上回家

无论走多远,走不出高粱地
左旱路,右水路
秋风一年一吹
铁轨一根一根站着,长高

交出行程。
高粱地掏空秋天,掠过瞬间的苍老
穗子内心辽远,扎成一把一把笤帚
扫净了通往村外的冬雪

无数亲人,又坐在高粱地里
他们都成了
开走的火车

●这些玉米

这些玉米爬上了房顶
是母亲装,父亲举,我抻着绳子拽
这些玉米,就可以叫粮食了
这些玉米长在地里叫庄稼
这些玉米还叫种子的时候
搅在一车又一车的驴粪里入土
胶皮轱辘压,黑驴蹄子踩,青石磙子碾
一场小南风儿吹过,一场小春雨儿下过
这些玉米拱翻了土坷垃
伸胳膊蹬腿地蹿,开始叫秧苗的这些玉米
费父亲的神,操母亲的心
打垄怕密了,耪草怕伤了,追肥怕少了
晴天怕蔫了,下雨怕涝了,刮风怕折了
这些玉米甩缨子,挂浆了,定粒了
父亲一遍遍跑,撕开皮掐,搓下粒嚼
终于爬上了房顶,这些玉米
母亲开始褪秸杆上的叶子,这些玉米
叶子火软,是烙饼,摊鸡蛋的好引柴
秸杆的火硬,母亲一捆捆绑扎
垛上垛,用两头栓着砖头的绳子系起来
终于叫粮食了,这些玉米
玉米挤着玉米一层层叠一层层垒
把沉甸甸的房顶压住,父亲挨着母亲打着的呼噜

●一条虫子一生的依托

秋风将成熟压低,一穗玉米的内心静寂而空洞
从微小的孔里沁出粮香
一条虫子明显放慢啃噬的速度

一小滴露水养活的早晨
一小片阳光养活的中午
一小粒萤火养活的夜晚
一穗玉米用残缺养活了一条虫子的一生
依托。多么肥沃

隔一株高梁,高梁的另一侧是一片豆地
那些飞翔的,爬行的,呻吟的都居无定所
这些微妙的变化和秋天弓起的后背
它懒得,看也不看一眼

有一穗玉米就足够了。
起初它适合在一片叶子上贪吃
现在它需要清静,需要蜷曲身子
左手提着鸟笼子,不让右手的锯条
弄出一丝声响

●蓑衣

马莲,狗尾,水稗,拉拉秧,杏叶,枣叶,榆叶,高粱叶
黍子秆,谷子秆……我将它们相互交叉,缠绕,编织
成蓑衣。丘陵的肋骨在雨季隐隐作痛
走过的大街小巷今晚空无一人
月光短暂
又被一场稀啦啦的雨抻长

穿蓑衣的丘陵以自己的方式
想做一匹有耐心的黄马。
当我离得足够近
为自己在白天依旧接纳了
那么多为人忽略的
那迟缓的,那喑哑的蹄声
而心生懊悔

我为丘陵脱去蓑衣
它嶙峋,瘦削的样子
就是我穿上蓑衣的样子:
在凹处的深度和凸处的广度,我颤栗,我弯腰
我捡拾,一一丢失的雨点儿


●一场渴雨

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眼瞅着
地里的小玉米,蔫巴了身子
一个活在农谚里的人,开始
烦躁农谚。烦躁一场雨的远,如同
与蒙族汉子私奔的三女儿
三年,都没进家门

女儿是一场雨。她飞了,她随风飞远
飞到老哈河对面,在细草间藏起了雷声
对于一份巨大的渴望,他摒弃了懊悔的呼喊
看似他一天天望天,脖子却一回回北扭
那倾斜,是无声的

一场雨,会救活一地粮食
救活一地粮食的女儿,落在哪儿,哪儿就有
一群打水仗的小外孙,追逐嬉耍
他有足够的耐心唤回一家人的团圆
而一场雨的远,迟迟
解不了近渴


●空谷穗

场净。谷入仓
空下来的谷穗,母亲一根根收拢
抱进堂屋里

那把躺在地上的锄头,刃口已经很钝
母亲攥着几棵谷穗,就那么
一下一下,摩挲着

其实也刮不下来几粒米
母亲说:苗子干净了,扎成炊帚才漂亮
多送你二姐,内蒙那疙瘩儿,稀罕

听着“嚓嚓”“嚓嚓”的声响
我依稀感觉
母亲的动作,明显迟缓了


●一把镰刀

如果容我一个空当
我还要扒开草丛,再一次体味
十二岁那年,只有匍匐
才能清晰地辨出哪一种青草
早晾干,早卖钱,早一天
换回一双白球鞋

这么多年,我曾为一把镰刀的丢失痛心懊悔
弓下身子从草根入手
习惯于卑谦,习惯于低头,习惯于
所有写过的诗歌,都在最后一行
匍匐

我幻想那把镰刀
终有一天眼前一闪
为其轻轻擦去
藏在泪水中的锋芒



●母亲的冬藏

堆一层萝卜,撒一层细土
撒一层细土,堆一层萝卜
泼上两舀子凉水,母亲抬起头:
这样,萝卜才不会糠

五十岁的母亲手脚麻利
精心打理着,泥土下面
属于她自己的一小片天空:
白菜下窖早了会伤热
红薯,土豆必须沾着泥
太干净的就要甩

转眼一场大雪而至
母亲却一遍遍往外撵我们:
天底下啥都能藏
就是不能藏孩子

天黑了,母亲苫上草帘子
菜窖敞开一条缝儿:
留个气眼,它们也喘气。
夜深时,土里的星星
都从窖口钻出来



●一瓢凉水

干透了的葫芦一切两半
一半是凌源,一半是平泉
母亲用一半装着金灿灿的小米
一次次跑向平泉的姥姥家
另一半总是舀满凉水递给我
再喝一口,就不会饿了

……锅里的饺子已经翻滚
母亲端一瓢凉水,砸下去少一半
饺子沉下去,一会儿又浮上来
母亲又泼下一少半,捞出两个
用手指摁了摁,随手扔进锅里

感受着母亲熟练的泼凉水动作
我突然想起一九七四年,已经水饱的圆肚子
母亲依然举着
一瓢凉水,在我眼前晃着
发表于 2010-8-25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超凡脱俗,自创一格,虔心修炼,终成正果!
发表于 2010-9-1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厚积薄发,开创了玉田诗歌创作的历史,可喜可贺!
发表于 2010-9-2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http://bbs.yutian.gov.cn/thread-58420-1-1.html(以弄好) http://bbs.yutian.gov.cn/thread-58420-1-1.html

张凡修新诗的精彩片段


交出铁轨。
秸秆躺下来,让远方的亲人
从自己的身体上回家

这些玉米爬上了房顶
是母亲装,父亲举,我抻着绳子拽
这些玉米,就可以叫粮食了

秋风将成熟压低,一穗玉米的内心静寂而空洞
从微小的孔里沁出粮香
一条虫子明显放慢啃噬的速度

在凹处的深度和凸处的广度,我颤栗,我弯腰
我捡拾,一一丢失的雨点儿

一个活在农谚里的人,开始
烦躁农谚。烦躁一场雨的远,如同
与蒙族汉子私奔的三女儿
三年,都没进家门

我幻想那把镰刀
终有一天眼前一闪
为其轻轻擦去
藏在泪水中的锋芒

转眼一场大雪而至
母亲却一遍遍往外撵我们:
天底下啥都能藏
就是不能藏孩子
天黑了,母亲苫上草帘子
菜窖敞开一条缝儿:
留个气眼,它们也喘气。
夜深时,土里的星星
都从窖口钻出来


干透了的葫芦一切两半
一半是凌源,一半是平泉
母亲用一半装着金灿灿的小米
一次次跑向平泉的姥姥家
另一半总是舀满凉水递给我
再喝一口,就不会饿了

匿名  发表于 2010-9-8 18:48 | 来自河北
出卒拔萃的大诗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辽宁
回复 5# Guest from 120.4.114.x


    这是哪位?我是不是认识啊?敬请光临我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hangfanxiu?retcode=0
发表于 2010-9-12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精彩句子粘贴:
有一盏油灯。母亲点亮后
会把火柴盒,合上——

一个无辜的日子吞进去。一小片光亮
未及天明,又吐了出来
母亲小心翼翼放入灶口的一盒火柴
还没焐干。豆大的雨点
从天空砸下来。豁口
锯齿般泥泞


生动的收尾!以飨读者。
发表于 2010-9-12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最最喜欢《这些玉米》这首,语言朴素,哲理深邃。字里行间透着亲情,大俗亦大雅之作!
发表于 2010-9-25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我喜欢最喜欢 这些玉米 蓑衣  空谷穗  一把镰刀  语言灵动却又扎实,诗意的叙述下面汩动着深沉的泪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