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曹诗,念曹公
笔者与好友天昌在收集、整理丰润古诗词时,意外得查到了一首曹雪芹祖父曹寅诗集《楝亭集》里没有收录的一首《雪霁寄靖远、宾及两兄》诗:“积雪冻未消,林际苍烟凝。冒寒上高客,爱此朝曦升。次第众峰出,便欲思跻登。饥乌下野树,独雁留湖冰。慨然念伯氏,岁晚愁相仍。兵戈矧未息,尺素无由凭。何时共姜被,永夕耿青灯。”此诗刊登在《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第1期,并于2009年6月11日发表于《中华国学网》上,作者:张一民(男,1952生,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同时刊出的还有《岁暮远为客》、《秋夜山居柬芥庵上人》两首诗。文章中详细说明了此诗来源于邓汉仪所著《诗观》之中,原出于曹寅的《野鹤堂草》。曹寅在晚年辑刊《楝亭集》时,《野鹤堂稿》已失佚,故不曾收录此诗。邓汉仪,字孝威,泰州人,曾于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召试博学鸿词不第,老年又授中书舍人。其人善诗,被誉为清初诗坛上的“雅颂领袖”。他与曹寅多有交往,曾为曹寅《楝亭图》第一卷跋诗,落款为:“楝亭四章,为荔轩、筠石两年先生题,兼正,旧山邓汉仪拜书。” 得诗之后,欣喜若狂,从内心颇为钦佩张一民先生治学之精严、涉猎之深广。在认真研读并与《楝亭集》对照之后,这首诗确实不在《楝亭集》内,遂将此诗抄与原丰润县政协主席宣玉荣、丰润文史学者董宝莹、著名作家张金池三位老先生,三位老先生同样欣喜异常。 这首《雪霁寄靖远、宾及两兄》诗,无论从诗的风格、诗的意境、诗的品味、诗中蕴含着的内容、老道精深的笔法和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容置疑的,完全可以相信这是出自于清初诗词大家曹寅之手。不光如此,从《楝亭集》中还能查到《秋日过访芥公》、《秋夜对月忆芥公》、《忆芥公上人二首》等与《秋夜山居柬芥庵上人》内容近似、意境相同的诗作。亦查到了《登喜峰城》、《恒河》等曹寅做康熙帝侍卫随驾扈从时所作的与《岁暮远为客》风格相近的诗作,还查到了他作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作的《雪霁》等多首借雪景抒怀的诗篇,而曹寅亦曾自号“紫雪庵主”,更加证实了这首《雪霁寄靖远、宾及两兄》诗为曹寅所做的真实性。 一、这首诗所蕴含的内容是什么呢? 曹寅是个才识渊博,豪放豁达,超凡脱俗的人,他的诗挥洒自如酣畅淋漓。“积雪冻未消,林际苍烟凝。冒寒上高客,爱此朝曦升。次第众峰出,便欲思跻登。”这几句写的是景:雪后天气很冷,树林及周围的雪如苍烟般凝固在那里,诗人冒着寒冷站在高处远望,心里十分喜欢雪止天晴、晨阳升起时的景致,恰在此时,远处的群峰逐次的显露了出来,于是,诗人内心便产生了登上山远望的意念。那么,他想远望谁人呢?此时他心里最惦念的又是谁呢? “饥乌下野树,独雁留湖冰。慨然念伯氏,岁晚愁相仍。兵戈矧未息,尺素无由凭。何时共姜被,永夕耿青灯。”诗人看到的是树上乌鸦因为下雪觅不到食在忍饥挨饿,湖面的水因天冷结了冰,只有大雁孤独的停留在那里,斯情斯景,让人内心倍感凄凉,由此怎么能不让诗人想起远方的“伯氏”呢?年底了,天这么冷,为什么这思念和牵挂的愁绪一个接着一个,总是不断呢?何况又是战争不断,寄出的信不知收到了没有,怎么不回信呢?我怎么才能放心?这样的日子何时是完结?到什么时候才能象以前那样亲热的同盖一床被,共睡一张床,共用一盏明亮的灯通宵达旦的在一起读书、交谈、快乐的生活呢? “姜被”一词,典出《后汉书·姜肽传》:“肱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李贤注引《谢承书》曰:“肱感《恺风》之孝,兄弟同被而寝。”而“伯氏”一词,特指曹钊,曹寅在《松茨四兄远过西池,用少陵“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年时”十字为韵感今悲昔成诗十首》之九中“伯氏值数奇,形骸恒放荡。仲氏独贤劳,万事每用壮。平生盛涕泪,蒿里几凄怆。勖哉加餐饭,门户慎屏障。”诗中用“伯氏”、“仲氏”称曹钊和曹鈖,而对于曹鋡,都称其为“冲谷四兄”或“松茨四兄”,正如在《病中冲谷四兄寄诗相慰信笔奉答兼感两亡兄四首》之二“京华重叹僦居难,来往须期把臂欢。为吏何妨知米价,吾宗自古占骚坛。蘋婆花卸看青果(大兄有蘋婆书院),浭水鱼枯好掷竿。满眼风云堪慰老,要盟应任白鸥寒”诗中写的那样,可见他与曹鋡的关系较之他人更显得别有不同。 二、这首诗作于何时?为什么只写给“靖远、宾及两兄”呢? 曹鼎望,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二月初九日,逝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正月初三日,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举于乡,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进士及第,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典试三楚,明年出守新安(徽州府),没多长时间,因不能事当路夺职家居,此时也就在五十岁左右。曹寅生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卒于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那么说,正好在曹鼎望在家其间,曹寅八、九岁上下年纪,正与曹鋡年纪最相近,这一点不容怀疑,且有曹寅《松茨四兄远过西池,用少陵“可惜欢娱地,都非少年时”十字为韵感今悲昔成诗十首》之二“今夕良宴会,今夕深可惜。况从丱角游,弄兹莲叶碧。风堂说旧诗,列客展前席。大乐不再来,为君举一石”为证,充分说明曹寅少年时曾经在丰润生活过好长一段时间,且受过理学大家曹鼎望的启蒙教育,与曹家的三位兄长在一起读书、嬉戏,“曩年拓强弓,齿牙一何少,肠肥脑复满,猛敢过鹰鹞”,这段时间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而曹寅作这首《雪霁寄靖远、宾及两兄》诗,更说明了此时他朝思暮想的、儿时曾经与他“共姜被”、“耿青灯”的“骨肉”、“冲谷四兄”曹鋡终于从遥远的北方辗转来到江南看望他,兄弟俩终于见面了,且此时就在他身边,他的心情可想而知!不禁让他想起了他仍牵挂于心的、远在丰润的曹钊(字靖远)、曹鈖(字宾及)二位兄长来了,他在心里不禁要问:这么大的雪,天气这么冷,二位兄长怎么样了?由此他联想到了正在随康熙帝远征的弟弟曹荃(字子猷)怎么样了?我寄给你们的信,因没收到你们的回信,我不知道你们收到了没有,我实在是不放心啊!多么想念儿时在一起生活时的情景啊!现在只能写首诗表达我对你们的思念之情了。那么由此诗,不禁让我们想到了曹寅那首《饮浭酒》诗,是不是他这位“松茨四兄”曹鋡从数千里之外的北方丰润前去看望他这位“骨肉”时,带去了自家酿制的浭酒让他品尝,他感物思怀写就的呢?那么,尤侗为曹鋡《松茨诗稿》作序中说“今至乃兄冲谷簿游吴门,因得其《松茨诗稿》”更证明曹鋡此次去江南看望曹寅并在那里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了。这样一来,他是在什么时间、为什么要写这首《雪霁寄靖远、宾及两兄》,就无须赘言了。 这首诗的发现,正如张一民先生所言,“可见他与丰润籍的曹钊、曹鈖不是一般的官场上‘同姓联宗’的关系,确实存有同宗共族的‘骨肉’情谊,周汝昌等人确立‘丰润说’有一定的依据。”“为研究曹雪芹祖籍中的‘丰润说’提供了新的旁证资料。”在十几年前开始进行曹雪芹祖籍研究时,丰润学者们曾在《楝亭集》中查到过21首曹寅写给丰润曹鼎望及其子曹钊、曹鈖、曹鋡的诗,而这首诗无疑是第22首了,对于丰润来说,这又是个重大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