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宏”果然名副其实,站在记者面前的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虽然已有82岁高龄,但将近1.90米的身高依旧挺拔,只是洋溢在他脸颊上的和蔼的微笑,无论如何无法与当年咤叱风云让日伪闻风丧胆的壮士联系起来。
当年红小鬼
1937年初,14岁的武宏在凛烈的寒风中给地主家割草,路上,他看到了由此经过的红军队伍,由于个头高,被部队首长相中,他扔下了手中的砍柴刀,没有与家人打招呼,就从军奔赴抗日前线了。
他先是被编到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连当战士,“七七”事变后,部队改编为八路军120师,他到师部电台当通讯员。1938年春天,调八路军4纵队(即宋时伦、邓华支队),任36大队通讯排副排长,部队东渡黄河,进入平西,继而向冀东挺进,从赵家蓬一带通过日伪军封锁线,在四海镇(今属北京市延庆县)被日军包围,武宏在冲杀中被敌人的机枪扫射,左腿中了4弹。
1939年4月,身为司号班长的武宏在盘山一带参加了对沟河敌据点的攻击,全歼30多名日伪,报了四海之仇。
“英雄气概”
1939年9月,冀东部队统一编为八路军十三支队,李运昌任司令员,包森为副司令员,他们对武宏都非常器重。李运昌曾说:“在武宏身上可以看到包森同志英勇果敢,奋勇杀敌的气概”。武宏谈及包森在1942年遵化野户山战斗中壮烈牺牲的情景时,也总是对老首长非常地怀念和惋惜。
1941年,武宏被调到河北蓟县抗日游击队当队长,因日寇疯狂“扫荡”,部队战斗频繁,弹药奇缺,领导上又把他调到冀东十三军分区炸药厂当管理员。1943年,武宏调任香(河)武(清)宝(坻)联合县当队长,后又调回区队三连任排长。之后,又调回青英部队,在丰润县一带打游击。
智斗坦克车
1944年初,冀东四区队与冀东13团汇合在蓟县、宝坻、玉田交界处的黄土坎,敌人迅速调集北平、天津、唐山三方面日伪军,加之6辆坦克车予以进攻,妄图全歼我军。
时任排长的武宏见机枪手榴弹治不了坦克车,就把石滚子等推到街心堵截,日军开道的一辆坦克车被石滚子撞伤瘫痪在街心,阻止了其它坦克车的进攻,被逼急了的敌人施放瓦斯毒气,武宏指挥大家用湿毛巾捂住鼻子与敌人斗争,天黑时,在十三团战友的支持下安全撤离,无一伤亡。
白官屯突围
如果说黄土坎战斗使武宏取得了步兵打坦克的宝贵经验,那么紧接着的白官屯突围,更显出了他机智勇敢英勇的豪情与智慧。
1944年4月中旬,为了恢复与发展冀东抗日根据地,特别是燕山东南麓丰润、玉田他区,地委书记兼专员焦若愚同志(建国后曾任驻朝大使、北京市市长等职)率机关电台人员及4区队三连从北部山区到达白官屯一带活动。武宏还清楚地记得,那正是农历3月15日的晚上,他们从李家选出发,半夜刚进入白官屯,700多日伪军:有骑兵、炮兵,还有警备队、治安军等就分别从丰润的大南庄、七树岭赶来了,南面雅鸿桥、三女河伪军百余人,北面沙流河子伪军200多人,合起来近3000人,已经10倍于我军,他们是跟踪追歼我地委领导的。
武宏所在的三连也就一百多人,既无马,也无炮,战斗来得急,他们迅速掩护地委领导突围,鬼子的骑兵冲了过来,举着马刀,不可一世,武宏和他培养的优秀射手,此时大显神威,两枪放倒两匹大洋马,后续敌骑兵就不敢前进了。他们边打边撤,逐步与敌人脱离了接触,穿过丰玉公路,到了遵化鲁家峪山区,与焦书记会合。
晚年乐趣多
后来,武宏一直活动在冀东,他担任过冀东宁河支队长,冀东警备一团团长,建国后又任194师、195师副师长、师长,军委工程兵52师师长,工程兵副司令等职。
经历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武宏如今的晚年生活依旧充满了情趣。闲暇之余,他习惯在自家院中耕种自己的三分地,偶有友人来访,他总是极力推荐自己的绿色蔬菜让大家分享。多年来,他关心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他还惦记自己曾经战斗过的第二故乡,一有机会,还是要回到蓟县、宁河、宝坻等地转转,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招商引资。
午报记者 尤 晶 通讯员 董铁志
图片提供 郭萍茵
武 宏履历书
武宏,1923年出生于陕西咸阳,1937年参加红军,曾在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连当战士,“七七”事变后,部队改编为八路军120师,他到师部电台当通讯员。1938年春天,调八路军4纵队。1939年9月,冀东部队统一编为八路军十三支队,1941年,武宏被调到河北蓟县抗日游击队当队长,之后,战斗在京津塘一带,成为闻名遐迩的传奇人物。解放后,他历任194师、195师副师长、师长,军委工程兵52师师长、工程兵副司令员等职。
来源:周恩来论坛http://www.zelbbs.com/viewthread.php?tid=1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