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786|回复: 1

人民论坛:答记者问的几个“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1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梁  衡
2010年03月24日08:2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民论坛:答记者问的几个“不要”--中国共产党新闻



  因为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经常采访官员、参加他们举办的各种记者招待会,总觉得一些领导干部答记者问的水平亟待提高。
  这里首先有一个认识问题、态度问题,然后才是技巧问题。答记者问是现代政治的一种运作手段,是政治文明的一部分,是主动提供信息、沟通意愿、争取民心、获得支持和改进工作的重要途径。切不可有应付、对抗的心理。以低标准来要求,起码须做到几个“不要”:
  一、请不要做报告。答记者问是有问才答,不问不答。虽有时也可借题发挥,但不可太多。常见的毛病是不管人家问什么,只管念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稿子,做了一个小报告;甚至是故意占住时间,怕人多问。一般的讲话,即使必要,最好也不要超过5分钟,长则有水分,长则惹人嫌。
  二、请不要抖家底。一些地方官,不管回答什么,总不厌其烦地将自己所辖地的土地、人口、物产、产值,甚至山川、历史、气候,全都抖搂一遍。他们不明白,所有的记者都是挑最有个性的材料和语言写稿,空话、套话,说了也白说,统统不会报道。
  三、请不要居高临下。答记者问就是答客问。对客人要尊重、客气。不要顾左右而言他,这样不礼貌,人家觉得你心不诚。也不要以不变应万变,使用外交辞令,这样给人“滑” 的感觉,有损官员的形象。
  四、请不要有对抗心理。问题有时可能尖锐,但不必介意,不要立即摆出一副防范、抵抗状,这样问答将无法进行,还可能激化矛盾。不要向记者发脾气,更不可动粗。就算已看出是对方设的圈套,也要机智地、有风度地绕过去。
  五、请不要念稿子。试想,你与亲人、朋友谈话,或者你年轻时谈恋爱是否也先有一份稿子?有稿,就有其心不诚、其人无能之嫌。讲话的前奏不要太长。答问,是借问作答浑然一体,如太极拳之借力发力,四两拨千斤,一开口即要接上记者的问话,不要自加前奏,自泄其气。
  六、请不要上专业课。答记者问就是通过媒体普及你的思想,你的观点。你讲得又专又深就等于白说。钱学森要求大学毕业生交两篇论文,一篇专业论文,一篇科普文章。真懂方能深入浅出。官员也要有两种本事,一是起草文件、写工作报告;二是动员群众,包括回答记者。
  七、请不要假装幽默。幽默是宽余的表现,是达到目标的同时还有一点花絮,如篮球的空中扣篮,足球的倒勾射门。没有真本事,不要玩幽默。许多官员以为幽默就能得分,结果,身子能倒勾,球却进不去,弄巧成拙。
  八、请不要借机捧上级。大型记者招待会,有时是各级干部出场,由领导主持。常有人借答记者问,吹捧上级,让人肉麻。
  这些“不要”,都是我从记者招待会上屡屡看到的,现仍不断发生的。特整理奉上,以资借鉴。
发表于 2010-4-21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拜读好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