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2265|回复: 3

王海燕:明代冀东移民及其社会影响【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3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天津

明代冀东移民及其社会影响


——摘自《南都学坛》


王海燕




摘要:明朝都城北迁后,面对北平一带人口稀少、土地荒芜、经济萧条的景象,先后于洪武时期、永乐时期、明中后期三次向冀东一带移民。大量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在这里占产立庄,辛勤耕作,并把他们各自地域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习俗带到这片土地上。促进了冀东社会的发展。


“冀东”,即河北省东部,具体指北京以东、天津以北、山海关以西、长城以南的河北省东部地区。这里北靠长城,南临渤海,与东北三省接壤,古代冀州的管辖范围包括了现代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区。“冀”为河北省简称,清代和民国初年,冀州称为直隶省,1928年改为河北省。从此,其东北部地区习惯上称为冀东。又因为这一地区处于北京以东,清代和民国年间亦称为“京东”地区。本文主要以唐山所辖的滦县、迁安、乐亭、丰润、遵化、玉田,以及秦皇岛所属的抚宁、卢龙、昌黎等县为研究对象。冀东是北京通往东北的咽喉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故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加之这里是同北方游牧民族接壤的地带,长期以来,不时成为硝烟弥漫的战场,致使这一带人口锐减,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明朝政权建立后,出于经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曾先后向这一带大规模的移民,从而使冀东成为中国移民史上重要区域之一。本文试从区域、微观这一视角人手,仅就明代冀东移民问题,借助地方志、家谱等有关文献资料,利用考察当地遗迹、访问移民的后代、通过老人口述等方法手段,作如下考察和分析。

一、明代冀东移民概况


明代移民活动主要集中在明初的洪武和永乐朝,冀东地区的移民亦然。洪武和永乐两朝虽同属明朝初期,但毕竟相隔30几年的时间,其面临的政治、军事形势是有差异的,因而,发生在这两个时期的移民状况和特点也就略有不同。

(一)洪武时期的冀东移民


洪武朝是明政权的初建时期,因蒙元残余势力的南下骚扰,北部边疆不稳,面对这种形势,明政府实行了“空边”政策,开始是将蒙古降民(包括留在北平没有跟随元顺帝逃亡大漠的和与明军继续交战中战败投降的)内迁,内迁的地点大都是遥远的南方,如:洪武元年(1368年)8月,把故元官吏迁往南京?(茬 。洪武二年(1369年),又迁幽燕之地的蒙古降民于南方?(茬 ”。同年l2月又迁北口子的蒙古降民于东昌、临清等地?(茬 。洪武三年(1370年)l2月,将元降将家属3000余人迁往南京?(茬59)。一批批的蒙古降民迁往南方,使本来因战乱已经稀少的北平人口更为稀少,这种移民对于北平一带包括冀东来说是迁出,而不是迁入。后来这一政策有了变化,除迁蒙古降民于内地外,还将边民也一律内迁,迁移的地点由远变近。

(二)永乐时期的冀东移民


翻阅有关冀东一带各县方志、地名志、家谱等资料,查访一些现今村镇聚落大姓人氏,发现他们当中约达6o%以上者,其先祖是永乐年间的移民。这些移民的原籍分属全国各地,其中以山东、山西为最多。从永乐元年(1403年)至十五年(1417年),先后8次大规模从山西太原、平阳、大同、泽、潞、辽、沁、汾、榆等府州,山东登、莱、青等州,及南直隶、浙江等江南9省和湖广、陕西、甘肃等省迁徙无田之民或殷实大户,充实北平周围及其他州县。其中有数字记载的是“永乐元年,令选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四川、广东、陕西、河南及直隶苏、松、常、镇、扬州、淮安、庐州、太平、宁国、安庆、徽州等府无田粮不及五石,殷实大户,充北京富户,附顺天府籍,优免差役五年”L2J。如:玉田县轩湖甸王姓,据家谱和口碑资料,分东西轩湖甸两支,明永乐年间从浙江永嘉迁入。始祖溢锦公在东轩湖甸立庄,展公居住西轩湖甸。自明朝中叶起至清乾隆年间,由于人口繁衍,其后代外迁新立庄者颇多,遍布了县的东半部,计有栅楼王庄、王正庄、杏树峪、东王桥家、桃花庄、刘厨庄、府君庙、高道庄、老君堂、小王庄、孟辛庄等,也有迁出与他姓同居一村的。今轩湖甸王姓在县内居住者约15000多人,占全县王姓22.6% 。玉田县陈家铺陈姓,据其族人介绍,陈氏乃兄弟四人,明永乐三年(1405年),从浙江绍兴府迁来。因有文化,理事公正,时常代人调解纠纷和写诉状,颇得临近村人的赞赏,称陈宅为“小衙门”,称所建立庄为陈四衙门。陈姓在全县已发展到14000人左右_3J。蓟县官场乡刘姓,祖籍江苏省,明朝随燕王扫北时到北京落户,后迁至此地L4 J。永乐二年(1404年)和永乐三年(1405年)两次迁山西民到北京州县,每次l万户(卷 ,按l户为5口人(通常的计算标准)计算的话,约合人口l0万左右;永乐五年(1407年)迁山西和山东民入北京州县的民户为5000,也按同样1户为5口计算的话,约合人口2.5万人-5](‘职官志’三"。总计迁山东、山西民约有l2.5万人。可见,在北平包括冀东这一带移民中,原籍为山东和山西的占绝大多数。这在地方文献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以玉田县为例,全县共760个自然村中有502个是明代移民建立的,这502个移民村庄中,移民的原籍是山东、山西的有244个。如:玉田县孟大庄孟姓,据孟氏谱书记载,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先祖孟司祯自山东邹县迁来立庄,称孟钦庄。明正德年间(15o6— — l521年),三世祖弟兄五人分家,各立门户,长兄据原处,改称孟钦大庄,其余各自立新庸,称孟钦二庄、孟钦三庄、孟钦四庄、孟钦五庄。后除孟钦五庄改称石臼外,其余均简称孟大庄、孟二庄、孟三庄、孟四庄。今孟司祯的后代有5331人,占全县孟姓的79.96% 。迁安县681个自然村中,有335个村庄是明代移民建立的,这335个村庄中,移民的原籍是山东和山西有75个,如:迁安县八家寨,据朱氏谱书记载:明永乐二年(1404年)朱姓等八户人家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占产立庄,取村名八家寨。[ ](1'27o 丰润共529个自然村有319个是明代移民建立的,这319个村庄中,移民的原籍是山东和山西的有53个,如:丰润县西偏坨,据梁氏谱书记载:明永乐元年(1403年),梁姓自山东临沂县白庙子村迁此定居建庄,因村庄房屋均坐落偏斜(1976年唐山地震后,在规划新村时方矫正过去)而称村名偏坨,后人丁繁衍,又分出东、中、西偏坨,该村据西,故称西偏坨。[7](F244)以上数字是根据各县地名志统计所得,虽不十分准确,但大致还是能反映出移民原籍状况的。明代冀东移民中,也有一些是来自临近的河北中南部地区。如丰南董氏“始祖自中山迁居于丰邑董庄三百余年,生齿El繁,散处异郡”[引。正像丰南稻地杂咏所云:“明初燕王扫北后,土著居民多死伤,田园荒芜房舍毁,朝廷移民充北方。张边李耿四大姓,来自中山老民氓。中山就是正定府,明初划为直隶乡。永乐二年都报到,领取执照散各方。”

(三)明中后期的冀东移民


虽然明代大规模的移民主要集中在明初的洪武和永乐时期,但在明中后期也有零星移民活动出现,当然这种迁移大多是自发的。如:永平府人鲁绍芳,“余姚人,性恬澹,积学有蕴籍。万历初因祖戍山海,就而相依。乃设教关门,以戴礼专业,榆庠之有礼径自此始。多士蔚起,群出其f-j”[10](ply)。在明代中后期,散见于各朝的冀东移民,择举几例如下:这一时期,在冀东移民中,某些迁移的原因很特殊,如:永平府人王元辅“字玉铉,扬州兴化人。随父宦游永平,爱风土淳厚,遂家焉”? (P625)。永平府人徐硕“字留侯,嘉定人,父工歧黄术,迁永平”[ ]( 。永平府人包永昌“字宗盛,号雪莲居士,其先闽人。成化初父绮任淮安盐运司大使,永昌以能诗为淮重,名家子弟多受学焉。弘治间,与其亲滦人郑刚同归于滦以终身。永昌学主静,诗至冲澹,经节有松柏之操,著述吟咏,德行高明。滦之后学仰之如山斗”。这些人不仅迁移到冀东的原因与众不同,而且身份也不一般。他们从遥远的南方来到此地后,以其家族或本人的学识、技能,给当地的经济和文化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二、明代冀东移民的社会影响


明代大量的移民迁入冀东以后,他们在冀东这片土地上落户生根,开始了新的生产和生活,不但为冀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还对社会风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移民来自于不同地域,虽然有很多是属于单独建立村庄,但他们与原有的土著村庄相距不远,生产和生活有诸多联系,而与土著居民同一聚落杂处的移民,由于接触密切,他们的风俗习惯对当地人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也是相互的)就更大,尤其那些身份特殊的移民,如故元官吏、罪犯、殷实富户等,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他们把先进的文化知识带到冀东这个相对落后地区,对当地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上述提到的永平府人鲁绍芳,“性恬澹,积学有蕴籍”,来到冀东以后,设教关门,以戴礼专业,榆庠之有礼经自此始,多士蔚起,群出其门。由于他的亲自教授和影响,使当地出现了不少有名望的学者。还有那位号雪莲居士的永平府人包永昌,以能诗为淮重,名家子弟多受学焉。弘治年问,投亲来到滦州以后,由于他著述吟咏、德行高明,滦之后学仰之如泰斗。他以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人格,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成为众多人尤其是读书人学习的楷模,这对当地社会风尚不能不产生影响,出现了所谓“读书者重科第,务农者乐耕织”的社会风气。当然,移民迁入后,也带来了消极方面的影响,冀东原有的土著人“若永平一统志所引,隋志之人性劲悍,习于戎马。元志之人,尚义勇,节俭务农。盖亦得其大概。至于靖难之攻守,永乐之徙民,而为之一变? ? 而民俗之趋于巧伪”[ ] 引。南方人和北方人性格有很大的不同,北方人一向被认为性格质朴粗犷,燕赵大地多出豪杰侠义之士,而南方人则一向被认为性格灵活细腻,大量的南方移民迁入后,使过去原有的传统民俗发生了某些变化,这是一个方面的原因。还有更为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社会长期的动荡不安,经济一时难以恢复,百姓的生活不能很快得到改善提高,出于生存的需要,人们的头脑越来越灵活和越来越多于算计
了。总之,大量移民迁入冀东之后,给这里增加了劳动大军,开发了经济,同时,移民也把各地的风俗习惯、生产技能带到这里,对冀东的社会风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明太祖实录[M].台湾I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1962.
[2]李冬阳筹.明会典l卷19.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玉田县志[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4]蓟县志:第一章[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5]张廷玉,等.明史l卷67.北京I中华书局,1976.
[6]迁安县地名资料汇编.迁安:河北省迁安县地名办公室.1984.
[7]丰润县地名资料汇编、丰润:河北河北省丰润县地名办公室.1984.
[8]董氏家谱[M].民国十五年第四次修.
[9]丰南县续志:l1.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
[10]董会耀主编.秦皇岛历代志书校1人物志·漉寓[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11](同治)迁安县志:卷8.
发表于 2010-4-4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发表于 2010-4-18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发表于 2010-4-18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拜读了!能知道窝洛沽李姓人家的来历吗?老人说是明代从山东迁来,只是传说,没有文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