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2833|回复: 2

冰雪中的唐山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30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冰雪中的唐山话  
2008-03-07 11:39  


  除夕之夜,千家万户都在自己家里庆团圆,包饺子,宋志永一行十三人,却舍小家为大家,在出发的路上啃面包,喝矿泉水,车窗外不断响起的鞭炮声,仿佛是为英雄们敲响了出征的战鼓。汽车行走了25小时,在正月初一傍晚来到长沙,因为当时长沙附近的救灾任务已近尾声,他们又连夜开车直奔灾情严重的郴州市。他们是用自带的工具一路上铲雪凿冰开辟了一条路来到郴州的。当时城区断电,交通停滞,银行、公交系统等全面瘫痪,郴州已经成为一座与外界隔绝的“孤城”。他们的到来使郴州的百姓喜出望外,当地抗灾指挥部马上将他们十三人编入一个四十人组成的抗灾先锋队,负责修建瘫痪的电网。十三位农民顾不上旅途劳累,一下车就踩着红泥往山上扛运电料,每次扛百八十斤,不到一小时往返一次,汗水湿透后背,随行的记者,只背一架相机,一路下来,还跌倒过几次。
  2008年的春节非同寻常,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冰雪灾害,许许多多从外地回家过年的人们被挡在半途,灾区很多民房被厚厚的积雪压垮,当地居民最基本的生活失去保障,食品告急,断水断电,交通瘫痪,其惨相酷似一九七六年发生大地震时的唐山。全国人民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纷纷向灾区伸出援手,广大解放军官兵奔赴灾区投入救灾抢险的战斗。
  腊月二十九晚上,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35岁的农民宋志永和同住一村的62岁的大姨父王加祥一起看着电视,一幕幕痛心的灾情,一幅幅感人的场景,令他们激动不已,当看到温家宝总理到灾区慰问灾民和救援人员时,不禁热泪盈眶,他们再也坐不住了。
  宋志永极力平静地说:“我们得为灾区做点什么。”
  王加祥老汉偷拭泪眼说:“这比当年唐山大地震还惨,那时全国人民都来唐山救援,不然咱们哪会有今天啊!”
  他俩商量着是给灾区捐些钱呢还是捐些物品,现在灾区人民有钱都买不到物品,送去救援物资的车辆寸步难行,还是去几个人去一线参加救灾更好。主意打定,他们开始动员村民,在他们的感召下,村民踊跃报名,最后经过全面考虑从几十名报名者中选出十三位精兵强将组成一支救灾小分队,带上锄、镐、锨等农具,以每天650元雇了一辆中巴,由宋志永亲自驾驶,在大年三十下午四点多钟向受灾严重的湖南方向出发。志永考虑到一些农民家里并不富裕,自己带了3万多元钱,说此去所有费用全由他一人承担,临行前去村委会开证明时,宋书记要为他们饯行,志永说别声张了,我们悄悄地去,悄悄地回,做好事不留名是他们一贯的作风。
  这十三人中,有三对是兄弟,两对是父子,其他人之间也都是平时的亲朋好友,最小只有十九岁,王加祥虽然年岁最大,但体格健壮,平时二三百斤的重物扛起来就走,比年轻人还能干。他们一致推选志永为小分队队长,于是志永就给大家定了几条纪律:我们是来救灾的,要有吃苦受累的思想准备,遇到困难想办法自己解决,哪里需要哪里去,能坚持到哪天就到哪天,当然是最好全部完成任务之后再回来。
  志永是将一切准备好了,出发前才告诉家人的,他的父亲已不在人世,母亲开始听他说要去湖南还以为只是说说而已,一看儿子真的要去,一时不知说啥好,赶忙让儿子多带点钱。志永的妻子张宁执意挽留他吃完年夜饭再走,志永却说,“支援灾区,刻不容缓,你辛苦辛苦,照顾好老人和孩子,过年别忘了放些鞭炮,等完成了任务,咱们再一起吃团圆饭!”
  志永的母亲和妻子都太了解他了,他认定了要做的事,谁也拦不了,要做就做好,从不半途而废,这次仍不例外。张宁与志永是自由恋爱的,她说一开始就是志永的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打动了她,她欣赏志永的豪爽直率,雷厉风行,况且志永这次的举动很有意义,她绝不扯他的后腿。
  宜章县的一位姓林的老汉首先在抢险的队伍中听出了他们十三个人的唐山口音,他赶忙告诉当地居民,这些弟兄是从河北唐山来的!他们从那么远的地方赶来帮咱们抢修电路来了,我们自己也该加把劲儿呀!于是当地的很多群众也自发地投入到抢险的人潮。
  宋志永带领的十三个人承担了最艰巨的任务,深入山区清理通往山顶电塔的路上的积雪,把受损的设备背下山,再把新设备送上山,山高坡陡,只能肩扛背驮,山上还刮着大风,这些在平原长大的农民们第一次干这么累的活,却无一人叫苦。最让他们难以适应的是,湖南人习惯吃辣椒,每顿饭所有的菜都很辣,让他们实在吃不下,志永就用自带的钱去山下的小店买些面包、方便面、火腿肠等,小店的存货太少,大家就均着吃。高强度的劳动再加上食不饱腹,几天下来,他们每个人都瘦了一圈儿。家乡的亲人从电视上看到他们的样子很心疼,志永却在电话里风趣地说:“瘦点好啊,省得减肥了!”正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他们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连续为灾区重建了十多座电塔。
  看着灾区人民逐渐能用上电了,志永他们的情绪更加高涨,干劲倍增,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知疲倦,当地人民看到他们都竖起大姆指:“这十三个唐山人真了不起!”郴州一位身患绝症的老大爷临终前立下遗嘱,将自己生前所有积蓄全部用于给英雄们存储话费。志永带领几位代表闻讯赶到老人的家中时,探望却成了吊唁,家人执意遵从老人的遗愿向志永呈上存单,志永当即决定转赠给当地红十字会。
  在灾区,只要是这支农民救灾小分队所到之处,都会有很多动人的故事,都会听到周围群众发自肺腑的赞叹声。在志永他们下榻的旅馆,每天都有很多当地居民送去食品、衣物和钱款,他们惟恐遭到拒绝,都是趁着志永他们去干活的时候悄悄送来,又故意没留下姓名,志永他们丝毫未动,旅馆里堆不下了,又无法退还,他们只好全部捐献当地的慈善协会。
  正是有了千千万万的像玉田农民救灾小分队一样的无私奉献、日夜奋战的抢险人员,郴州的电力抢修工程进展迅猛,目前已基本恢复正常。在英雄们的心里,家是什么?是有着十亿骨肉同胞的泱泱大国;是五十六个民族不分你我;是无数的爱心垒砌起来的精神长城!
  宋志永一行十三人的英雄壮举,感动着郴州人民;感动着全国人民;更感动着家乡人民!郴州各级领导到抢险工地看望他们并送上每人一千元慰问金,他们将一万三千元全部捐给了郴州福利院。河北省委、唐山市委、玉田县委有关领导赴郴州抢险一线看望十三位农民英雄,并为灾区送去各级爱心人士捐献的善款近百万元,连村里的秧歌队也把春节期间去外乡演出的收入2000多元全部捐给了灾区,唐山市慈善总会为十三户英雄之家送上了慰问信、慰问品和每家500元现金。英雄的家属们当即决定将6500元钱全部捐给灾区。
  我们的英雄之所以能做出如此壮举,离不开每位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尤其是志永领队去灾区从家里带了三万多元,母亲和妻子都认为这钱花得有意义,值得!我们颂扬英雄的美名,我们更应该虔诚地向英雄的家属致敬!
  唐山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经过大地震洗礼的人们磨练了不怕万难的坚强意志,720万唐山人永远怀揣着感恩的心。
  玉田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自古就有着“阳伯雍麻山石得玉”的美丽传说。而玉田的十三位抗灾英雄正是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他们美玉般的品质和闪光的心灵。东八里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因为出了十三位抗灾英雄而沸名远扬,而这些英雄之家也骤然成了全国新闻媒体聚焦的热点。东八里铺村委会简直成了全国各地电视台、报社驻玉田记者站。每天都有无数的采访和慰问的车辆穿行于街头巷尾,寂寞的小村刹时变得热闹非凡。而英雄的家属们常常被蜂拥而至的记者们围个水泄不通。
  环顾英雄之家我们很想知道更多,可是英雄们还在抗灾前线拼搏,家属们在后方本来已经够辛苦了,还要每天接受众多的慰问和采访,甚至忙得顾不上吃饭,也影响了正常的休息和工作,我们已不忍再打扰了。他们居住的普通民房;屋里的简单摆设,他们朴素的衣着、疲倦的神色仿佛一直在不断地向我们诉说、诉说……□孟庆艳

稿源: 唐山劳动日报  编辑: 黄志山
发表于 2010-1-5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全普通话吗
发表于 2010-1-5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送纸泳



在幸福 小区  

2栋 买的 房子

有时间 哪个来拜访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