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481|回复: 3

苏绣是一种缺憾美【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7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天津
苏绣是一种缺憾美

来源:环网文学沙龙


    新区的一条偏僻的窄巷,道路两旁是浓荫匝地的高大树木,冯海宁从那条小巷子里款款地迎出来,碎花的旗袍,红色绣花鞋,宛如古典情境中的女子,温婉美好。见面我们握手,她说:你的手很软,很适合学苏绣。看人先看手,这是痴心于苏绣的眼光使然。
   苏绣,已经融入了她生活的点滴。如果不是把刺绣看做一种职业,而是看做一种生活方式,那么,这是一种受到传统恩惠的雅致生活了。
    步入她的绣坊,抢人眼目的是一幅双面绣荣华富贵,她卖关子,考我们单是一朵花,要用多少种线,与我同去的男士看到四五种,我仔细从那渐变的颜色中找寻,似乎也只看到了十种左右,海宁说,至少用了十五种以上。然后她在一边厢洋洋自得:能让没接触过的人看出来就不是好的苏绣作品了。
   同一种图案的线粗配可能用到两三种,如果细配的话可能同样一种色系的线就要用到二三十种,这样绣出来,光泽感和美观度是大相径庭的。
   即使一朵花中的微观世界,也是如此机关重重,可见苏绣需要的不仅是一双巧手,更需要慧质兰心。
    几年的南方生活阅历,再加上娟秀清雅的气质,冯海宁看上去像一个水乡女子,其实她是地道的唐山人。女红心结自幼年始,用现在流行的词语说,那时候她就是一个“宅女”,小小年纪就醉心于针线。每年寒暑假她都不出门,用农村的土方法绣门帘、枕套,沙发套,送给街坊四邻。
    时光在飞针舞线中流逝,一晃,冯海宁已经工作了几年。直到有一天,她在电视上看到介绍苏绣皇后姚建萍的一个短片,几乎呆住:飞舞绣针的手指,柔柔细细,那种纤巧,只有属于绣娘的手指,与心灵相连,能够把每一根若有若无的丝线,穿织成她心里想要的色彩和图案。这才叫刺绣呢,这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梦想照进现实的那种人生,只属于执著的少数人。几个月之后,冯海宁已经出现在苏州的一个小镇上,放弃工作,暂别家庭,她端着绣架子,怀着虔敬之心,到著名的绣娘卢秋萍老师家学艺。
   “去的第一天就迷路了,抱着绣架子从自己住的地方去老师家,本来以为沿着河边走就能到的,走了一会儿,发现哪儿都是河边,河的流向毫无章法,真像一个迷宫。”
   刺绣也是迷宫啊,那只小猫,它那亮得要流出来的眼睛;那朵花儿,艳丽得花香快要溢出来——所有这些,都仅是绣娘指尖的记忆,也是她们生活的方式。在古城苏州,有关刺绣的故事,渊源流长。海宁觉得劈丝走线的时候,自己才和女红真正联结在一起。
    从最简单的兰花开始,到绣出飞天栩栩如生的面部表情,中间是两年纤纤素手伏案飞针的绵密日子。其间也有困惑,明明同学不如自己,老师还经常鼓励她,而自己在同学中算是佼佼者了,为什么老师从来都不表扬呢,自己以为绣得很不错了,老师也只是淡淡地,走过来帮她绣几针,然后告诉她,这样绣吧。后来师姐一语点醒了海宁:老师觉得你能学出来,所以才不停地挑毛病。
   她讲她学艺时的小心计:“绣鱼的时候绣鳞片有很多种方法,简单的是铺上之后再刻鳞,复杂的是叠鳞,一片片绣出来,速度很慢,但是立体感强,非常逼真,当时老师大概也想偷懒吧,教的是刻鳞,我就站出来说,老师,我不着急,能不能学那种比较慢的技法。
   冯海宁说自己是那种对刺绣比较有悟性的人,再加上孜孜以求,“撕娇使坏”,得到了老师慢针细活的真传。
海宁绣的最复杂的一幅作品是《飞天》,整整绣了五个多月,整幅图是用墨绿色的底色来绣,很耗时费工,但她的基础打得牢靠,前面的进展还比较顺手,人物最难的就是绣脸。难以突破的瓶颈期啊,真是考验人的耐性。反反复复绣了两个多月,拆了绣,绣了拆,几乎要放弃。后来只好暂时搁置,去绣别的作品,闲下来时再心摹手绘,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毕业作品《飞天》。
   这幅作品,海宁无比珍爱,装裱后挂在随时能看到的地方。她说,现在看还是有瑕疵的,但苏绣没有办法重来,也是一种缺憾美。



   (此文为《唐山劳动日报》记者采访初稿,可能与发表文字有差异)
发表于 2009-12-17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艺术美,享受中,
发表于 2009-12-17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发表于 2009-12-18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苏绣女孩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