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777|回复: 1

[桃李花开] (转)三羊:我所阅读的诗人张凡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2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辽宁
《紫月诗刊》第二届2009年度有奖擂台赛获奖作品赏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92b760100fqah.html





我所阅读的诗人张凡修



文/三羊



都说文学来自生活,那么诗歌也不例外。而辽西诗篇恰恰来自生活的土壤,并展现出它独特的地域性。《一场雨的远》以一句民谚,//大旱不过五月十三//开头,用一种俗成的语言还原一段真实发生的故事。(农历五月十三日,民间传说是关公磨刀的日子)。从//烦躁农谚,私奔的三女儿//,再到//追逐嬉耍的小外孙,他有足够的耐心唤回一家人的团圆, //,但无论如何,那场雨的远,永远都是那岁月背后心中的一道裂痕,挥之不去,而“生活的本质”才是意义所在。



《老哈河此岸》把自己放在一个“自然的场”中,用移动的视角感知并敏锐的捕捉周围的景象,通过比喻、生成、缩影、营造出一个个细小的场景。将自己融入其中,只保留“独立的思想”。



《驴耳朵沟》用象征的方法,营造出辽西大地上那些特有的地质地貌。干旱与坚挺、苍凉而深厚,放眼望去山矮,水薄,沟浅。//寡妇雪梅//的比喻充满生活情趣,似“母亲的存在”,而她的背后分明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她的依恋。(尽管自然环境带给她们诸多挑战)。更多的诗人投去的目光。

  

《王子坟的古柏》通过对古柏的细腻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深入到那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用语言的功能深入简出,运用自然呈现的景观对乌鸦赋予“扮演角色”的意义。从,//树干上的字母,铜牌的位置//,再到,//历代扎萨克亲王及王室,//入殓时的八字//。是一种由高到低,由大到下,由远而近的视觉线索。来衬托萨克亲王的王陵。由于萨克亲王特殊的身份联想到那个曾经征服世界的伟大王朝,联想到一个民族的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和沧桑巨变。最后借助//已长出蝴蝶样的斑斓,牢牢吸于根部,它,独居//。努力完成传承的转变,也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附:“王子”的先祖名声显赫。喀喇沁右翼扎萨克亲王及王室的先祖,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麾下名将者勒蔑的后裔。是蒙元开国重臣首辅,蒙古“四杰”之一。



《一瓢凉水》通过回忆,对生活中熟悉事物的描写。力图还原在特定时间下某些真实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一位慈爱女性的形象,尽管有些模糊,但细微的细节,生动的语言,真挚饱满的情感,思绪的控制让人读来颇为感动。







附作品:http://www.zyshi.net.cn/viewthre ... &extra=page%3D1



辽西诗篇(五首)


文/张凡修


●一场雨的远



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眼瞅着
地里的小玉米,蔫巴了身子
一个活在农谚里的人,开始
烦躁农谚。烦躁一场雨的远,如同
与蒙族汉子私奔的三女儿
三年,都没进家门



女儿是一场雨。她飞了,她随风飞远
飞到老哈河对面,在细草间藏起了雷声
对于一份巨大的渴望,他摒弃了懊悔的呼喊
看似他一天天望天,脖子却一回回北扭
那倾斜,是无声的


一场雨,会救活一地粮食
救活一地粮食的女儿,落在哪儿,哪儿就有
一群打水仗的小外孙,追逐嬉耍
他有足够的耐心唤回一家人的团圆
而一场雨的远,迟迟
解不了近渴



●老哈河此岸



彼岸绕开了山
羊毛,绿毯。退至老哈河
此岸。我赶着一辆驴车,慢悠悠
固执地寻找
一匹马的一小节骨头



河流连结辽蒙,恰是一根枣木秤杆
一头挑着草原,压迫天上的白云一直北去
而我,只有几捆青草
即便我盘腿,连同驴车以及整个身体
都做了秤跎。那马蹄窝里的星星
仍模糊不清



●驴耳朵沟



黑山嘴村的丘陵山地,驴耳朵般支楞着沟沟岭岭
王三亮形容:像寡妇雪梅的胸
瘦削,但硬挺



辽西十年九旱。驴耳朵常年贴近天空
而云晴朗,闪电在午睡
旱天雷劫持桃花杏花梨花
偷渡另一世界
都半路坠机



山矮,水薄,沟浅
两沿的庄稼吮不到雪梅的乳汁
孩子们熟悉了雪梅的胸脯
从一年级开始先学会跳沟爬沟
他们有着蹭光一块驴皮的天真
却一天天忽略
听觉的干涸



●王子坟的古柏



只看到了它的高。高到
一只乌鸦的黑点,不扩散,不放大
我必须将眼睛眯成一条缝隙
才看清:那长着翅膀的
是古柏的老年斑痕



究竟飞了八百年,还是飞了一千年
总是成群结伴地栖于树梢
而钉在树干上的字母,一年年加大编号
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
那铜牌的位置由高及低
一直低到我们可以伸手触摸
历代扎萨克亲王及王室
入殓时的八字



我仔细观察了一枚更低处的青苔
已长出蝴蝶样的斑斓
牢牢吸于根部
它,独居



●一瓢凉水



干透了的葫芦一切两半
一半是凌源,一半是平泉
母亲用一半装着金灿灿的小米
一次次跑向平泉的姥姥家
另一半总是舀满凉水递给我
再喝一口,就不会饿了



......锅里的饺子已经翻滚
母亲端一瓢凉水,砸下去少一半
饺子沉下去,一会儿又浮上来
母亲又泼下一少半,捞出两个
用手指摁了摁,随手扔进锅里



感受着母亲熟练的泼凉水动作
我突然想起一九七四年,已经水饱的圆肚子
母亲依然举着
一瓢凉水,在我眼前晃着
发表于 2009-12-15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唯致敬并掌声{:1_24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