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505|回复: 1

集评王东声【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天津
集评王东声


《当代人》 2009年第01期



王东声,别署可庐。先后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画语者》主编。出版有《当代逸品十家•王东声卷》、《花绘历程•王东声水墨作品》、《不以为然——关于现当代艺术的一些批评与品读》、《非常书写》、《艺概丛书•王东声卷》、《当代书法十家•王东声卷》等。

  
  东声本来是绘画专业,且由油画而更涉笔中国书画,有着广阔的视野。此外,他还有很多评论,以及不少短小风趣的随感或杂文、散论,可以令人发噱,甚至他自撰的“年谱”,亦颇有特色,也可付之会心一笑。他的本色还有许多水墨画和书法作品,在看似柔韧稚拙颇重形式感的内面正孕育着蓬勃的生机。
  ——丁羲元(上海美术馆副馆长,理论家)
  
  王东声的山水画则是可喜的抽象性山水画。他原学油画,对抽象绘画的理解和把握,为科班国画家所不能及。在看似信笔挥写涂抹中,源于西画的抽象规则,会在潜意识里控制他,所以比较合乎抽象法度。这种状况和刘国松相同。他可能是引进西方现代绘画理念作创新试验,在不经意间拓展出抽象性山水画的,还不是出于理性自觉。所以被某些评论家指认为所谓“逸品山水”,也能认同。
  不过,王东声和刘国松又有区别。刘国松青年时代是中国画传统的叛逆者,以至于连毛笔也被他“革命”掉。所以他的水墨画,总被怀疑是否还是中国画。王东声则是传统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的崇拜者。不但钻研文人画,也钻研书法。为此他的抽象性山水画具有很浓的中国画特色,这恰恰是我历来不断在提倡的。
  如果从事抽象性山水画而不讲究笔墨,就很容易异化成西方抽象水墨画。刘国松幸好很聪明地强调山水画意境,所以尽管没有笔墨,犹能动人。
  
  ——洪惠镇(厦门大学教授,理论家)
  
  如今聪明人遍天下,而有大智慧者似寡。盖大智慧须有大天分、大悟性、大定力故,世不多见乃自然之事。凡今艺术之谓,哗众而邀宠,取巧而偷机,目不暇见矣。东声以诚笃之资,以勤奋之力,以广泛之学,以外朴内慧之质,行踏踏实实之事,讫讫以求于真美之境,其用心也良苦,其着力也中直,谦谦默默,有君子好学之风,令我敬重。东声之艺术,凡油画在清新温润,凡国画在奇崛空灵,凡书法篆刻在爽利秀劲,凡作文在洋洋洒洒,各不相让又互相打通,证诸青年学子吾不多见焉。古人谓:视而不见,有如盲瞽。我非盲瞽,故专注久矣,期许在远大,信我言不妄也。艺术乃心灵事业,世俗乃生活哲学,我信东声之自力更生,天行其健必将令人刮目相看。
  ——梅墨生(中国国家画院理论部副主任,画家、理论家)
  
  东声先生的画表明,他画作中的“精神文化特征”与“思想情感特征”,与他个人天生的禀赋与后天培养起来的情性是密不可分的。东汉时期,精通经学并曾正定“六经”的蔡邕,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向往着一种“情志泊兮心亭亭,嗜欲息兮无由生”的人生境界,而这样的人生境界,在东声先生的画作中,得到了再一次的真实的显现。古人论画,尝言:“提笔先须问性情”,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东声先生绘画的技术性质量及其审美品格乃至精神意趣,实际上就是他的情感、精神、禀性的自然而真实变现。
  ——傅京生(理论家)
  
  事实上,东声的审美理想与倪瓒也的确有着颇多相似之处。比如,二者都在作品中消弥了最最世俗的“人”的活动,都在讲求作品之逸气等。但是,东声的创作还是有别于倪瓒。如果说,倪瓒在作品中彻底消除了人的活动甚至痕迹的话,那么,东声则在作品中保留了人的活动痕迹。这便是东声的作品中往往要在山之颠或者
  
   山之侧安设一个亭台的原因所在。因为任何亭台都是有关人的活动的一种痕迹。当然,也正是那些若有若无的亭台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东声的自以为是:千秋某在斯。唯其如此,王东声的“不以为然”或说“自以为是”便不是遁逸,而是信心满满的一种展露。由于这种满满的自信心,东声的朋友们一再强调的逸气便在东声这里有了老拙、有了大智若愚的味道。
  ——张渝(理论家)
发表于 2009-12-11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为玉师培养出了王东生这样的好学生我们感到高兴啊。谢谢【小菜一碟】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