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732|回复: 4

[原创]松茨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7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松茨园

   松茨园,清代丰润曹氏的一所重要园林。根据光绪版《丰润县志·古迹》记载:“松茨园,在东关,故徽州太守曹鼎望别业,有四松因为以名。”

    曹鼎望,字冠五,澹斋。时人尊称其冠五鼎,丰润曹氏第十三世孙。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二月初九日,逝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正月初三日。配常氏,有子三人:长钊、次鈖、次鋡。鼎望数岁能文,20岁考取秀才,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中举人,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考取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授刑部山西司主事,升陕西司员外郎,因成绩卓著,颇受上下敬服。

    曹鼎望生而岐嶷,学识广博,多才多艺,文采飘逸,成绩卓异,见解独深,获上下敬佩。他学富记强,反应机敏,处事清正,任中疑迷常常,始终不为所蔽。在做刑部陕西司员外郎时,有人以厅壁反诗诬陷陕西一位张姓官员谋反,几成定案,人皆无策。曹鼎望视其诗,一眼便知是唐代张谓的旧作,立即取来刻本诗集向众展示,冤始解,事乃息,人服其识广明察。居京任翰林院庶吉士时,屡试太和殿,世祖章皇帝时招对考究经史,赐茶,赐宴,笑语温和,多次获与亲近大臣从大内之孚斋。孚斋者,为先皇帝读书处,清秘地也,恩遇优渥,人以为荣,著有《曹子全书》、《艺文稿》等四十余卷。清乾隆知县吴慎曾作《曹鼎望传》:“……丙午典试三楚,所拔多孤寒士……辛亥大旱,赈粥活饥民甚众,捐资刻朱子纲目、新安文献志等书,日召诸生讲学于紫阳书院……精其理学,有济世之才未竟其用,人咸惜之……与朋友交不设城府,宽厚和平,所谓有道君子者……因二亲垂白决志不仕……长钊次鈖历仕有声,季鋡俱以克家名。”

    他曾三次任知府,首次是在康熙五年(公元1667),任徽州府知府,未几督抚相继调离,新巡抚至,鼎望因事未遂其意,夺爵三级,返归故里;第二次是康熙十年(公元1674)“三藩”未靖,叛匪耿继茂在福建作乱,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鼎望又被起用为江西广信府知府。康熙十八年冬父丧归里,到家十三日,母又去世;第三次是守丧期满补陕西凤翔府知府加三级,康熙二十五年,满69岁,休致退归故里。回到故乡丰润后,曹鼎望亦不忘兴文乡梓,他受知县罗景泐之委,主修《丰润县志》,在康熙十二年县令张如骞邑进士谷元调续修稿的基础上,对先后采辑的资料多方考核,细加润色,分卷设目,亲撰志序、人物传与文物考辨十数篇,纂成一代丰润信史。他还参与倡修天宫寺塔、关帝阁、印月庵、娘娘庙,自建松茨园、小辋川别业,经营白云岭山庄别业。在家中宅邸开设“蘋婆书院”,以这些古迹、园林、书院为载体,传延丰润历史,播扬丰润文化,促进县内外学界名人切磋交流,为知县罗景泐任县令时期的丰润历史上最为鼎盛的兴文时期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当时丰润文坛的领袖,与知县罗景泐一起,是康熙年丰润文化振兴的领军人物。   

    曹鼎望一生,少壮勤奋,老而弥坚好学,虽精究理学,但寄情诗酒。虽三任大府,却囊无余资,为官三十载,不异常素,室无姬妾之奉,口不道阿堵,一生捐资兴文之举甚多,与县令罗景泐交厚,常相约共聚借酒吟咏。他一面精研理学,一面寄情诗文,民国年间徐世昌编《晚情簃诗汇》称其“诗近晚唐”。


    那么,松茨园在现在的哪里呢?《丰润县志》和《浭阳曹氏族谱》都记有松茨园“在丰润城东”亦称“东郊别业”的文字。在描绘松茨园的诗篇中多处提到松茨园在“东皋”,“皋,即泽之高坎”,又称“园外即还乡河”。松茨园故址就在现还乡河公园西南隅,也就是现在的还乡河公园管理处大门口再向东至还乡河公园大门口之间地段围栏内的土岗。今还乡河公园南侧的水沟即当时还乡河故道。公园西南隅还乡河旧道南侧的一处陡峭高台地,即松茨园景点之一“钓鱼台”。

    松茨园有多大呢?松茨园的景观古朴壮阔,内容丰富。它巧夺天工地利用了自然环境的优势,建筑并非奢侈豪华。四松和双柏都高大遮荫,草堂古朴宽阔,地势高突,浓郁苍翠,北临还乡河,夏则清凉,秋则高爽。“浭水不可钓,松茨欲闻荒;春风苦楝树,夜雨读书床;骨肉论文少,公私拂纸长;频频达声口,努力学农桑。”钓鱼台和制墨亭可让人体味到垂钓与制墨的无穷乐趣。按有关资料记载,松茨园内主要有四棵松、草堂、钓鱼台、双柏、易松亭、制墨炉待,按此计算,它的面积大约应在6,5000平方米左右,今还乡河公园西南隅那片高台地,即当时松茨园之一部,约占松茨园一半面积,但松茨园的主要景点内容都分布在这里。     

     松茨园主要有哪些景观呢?

     一是是钓鱼台,根据《丰润县志·杂记》记载:“钓鱼台,在城东北三四里,相传明武宗微行钓鱼于此,但今仅存一区黄土而已。”该台系一木构双层亭台,位于还乡河公园西南隅一个陡峭台地上,此处地势高拔陡峭,下临深潭,奇旱不涸,还乡河在此外绕了一个“U”字形的弯,俗称“龙湾”,昔时百姓于此祈雨。崖下水深流缓,登台一层可领垂钓情趣,登台二层北可远眺燕山劲莽,披霞晚照;东望平沙金黄,雁起雁落;西顾浭水欢畅,城郭壁垒;南览村座环绕,人来人往,极目骋怀,则颇感其乐无穷矣。此台北面河对岸一、二里即披霞山,山上漫生野草,经秋弯为霜红,故“披霞晚照”是丰润八景之一,山上曾有真武庙一座。曹氏第十四世孙曹钊曾作《游钓鱼台因至披霞山》诗:“此地曾传有钓矶,谁人终日坐忘机;偶来选石临流水,特为寻诗入翠微;远浦静看双鹭下,斜阳遥伴一僧归;尘心久已消除尽,拟向松根着板扉。”

   二是四棵松树,在钓鱼台的西侧,与钓鱼台一壑之隔。清光绪版《丰润县志·文苑》里记载:“东郊别业有松四棵,霜皮黛色,交盘若屋,颜曰:松茨。时或栖止其中,不知身在人间矣。”如按史料记载的:“霜皮黛色”、“交盘如屋”、“垂阴数亩”、“时或栖其中,不知身在人间矣”。此四松在还乡河公园西南隅那片最大的高台地上,四松成四角位置栽植,所成四边总长约为60米,此台地现已遍植松树。这座松茨园便是他们经常欢聚之所。“四松如高士,筑依左右,翠盖笼堦槭,凉飓生户牖,我来坐其中,滌尽心舌垢。舒目上层台,岳峙而川足。发兴赋新章,开襟酌大斗。倦羽不思飞,爱止是林薮。策杖时相过,俨然成五友,秋蝉咽高林,白去幼苍狗。悠然远市嚣,渐觉空诸有。”这首《题城东松茨》诗便是曹鼎望对松茨园的最好描述。

    三是草堂,在四松之间,阶高屋阔,土壁草顶,户牖典雅,是丰润曹家名士与迁外族人及各方亲朋聚饮赋待之所。内有康熙年间知县罗景泐的课了经师徐文驹撰写的两幅楹联“时序先后南此异,人情冷暖古今用”垂挂壁上。草堂所用之草,其实是丰润北部特有的一种草,按清光绪版《丰润县志·杂记》记载:“县北多山有草丛生,名黄白草,质坚而性柔,土人于清秋刈之储以盖屋整斋,清洁其妙乃过于瓦,风日不到,冬夏皆可,五六十年不腐,尝于临水傍山得楹数,隐跃便如身在画图中也,又南泊产苇极广,亦可代瓦用,差亚于黄白草。”这说明草堂是一处极其古朴自然之所。

    四是双柏,位于钓鱼台东面一片较低的台地上,二柏枝叉“如联如携,龙矫旖仪态”,体态特古。双柏东侧厢房数间,原曹氏族人及双亲友遊栖之处。
   五是易松亭,在四松西南数十步,曹鼎望、曹鈖皆善制墨,为提高制墨的质量,他们常常交换松枝切磋技艺,此为交换松枝处。曹鼎望的文绩武功时人称之。清初著名文学家尤侗在为曹鼎望三子曹鋡诗集撰写的《松茨诗稿序》中写道:“丰润京畿壮县,与右北平接壤,予昔司李其地,出门即至,见其山水深秀,陈宫一峰介盘龙、大房之间,意此中必有贤者,后果得冠五太守而奉教焉。”崇敬之情溢于其中。当时文坛士林,因曹鼎望和他长子曹钊、次子曹鈖均文采飘逸被时人称为“都下三曹”。


    六是制墨炉,在四松西北数十步,系曹鼎望、曹鈖制墨处。在古时,读书人须有两种成就方可在文人中拥有极高的名望:一是制墨,二是酿酒。这两样丰润曹氏后人均很出色,浭酒与北曹墨。据清代高继珩著《蝶阶外史》记载:“本朝墨工以黟、歙为盛,而最者为南曹、北曹。南曹墨为曹素功所造,即艺粟斋墨是也;北曹墨指曹鼎望及次子曹鈖所制之墨,鼎望为首,不特因其位高齿尊,系因其深研精制不同凡响,故尔弥足珍贵,“其制墨坚细光泽,又出南墨之上。”“按古制墨者,推李廷圭,其先实易州奚氏……如北曹墨,奚氏之后千余年一人而已。特以不制谱,不求售,无江湖名士之推挽,故不显世云。”曹鼎望墨命名古雅,富含深意,形制各异,且有阐注,此深厚文化蕴义之一征。而曹氏父子所制墨如“玻璃光”、“掌珠”、“书画丹”、“天宝九如”等皆为名墨,其中有“瘿庵”印者,皆为曹鈖所制。“书画丹”者形制甚小,正面楷书“书画丹”三字,重约库平四钱,有“澹斋”小印填蓝,背楷书“曹冠五藏墨”五字,一侧有“康熙己酉仲秋之吉”六字,上下委角。又有名“珠胎”者,正面阴识填蓝,下阳识两行:“《白虎通》曰:圣德渊深,则海出明珠。”背阳识两行:“天都主人曹冠五珍藏”九字,俱为秀美楷书。又有“三台石”,为正方形,在一面阴识“三台石”填蓝三字,背镌一鼎,具款“燕山曹氏世珍”,楷书阳识。又有“玉璜”一款,额横书阴识填蓝“玉璜”,下作二行:“吕望钓于渭,得玉璜,兆兴周室”,背行书阳识“曹太守制”,型制椭圆。此外,还有“天宝九如”、“五明扇”等。曹鈖曾作《玻璃光墨歌》:“二仪既立生万类,各物含光辨真伪;松柏有心竹有筠,苍冰能结玻璃纹;一片琼光照沧海,千年万年光不改;桐乡易水与漆园,玉案犹复飞云彩;电魄烛光星斗晦,烟霞直射蛟龙背;百家汗漫十牛车,满纸珠玑变奇态;君不见李白昔称作赋才,七宝手捧葡萄杯;桃花笺映青珠胎,龙蛇错落鸣风雷;河图灿烂云锦裁,尔与麟角实为万古之烟煤;周鼎商彝功日月,能使斯文存气骨;数语遗燕胜甲兵,寸心敢托通吴粤;呜呼,秦君昏昏迷大荒,咸阳火起虹飞扬;余烬尚存混沌之精芒,请君一试玻璃光。”

    松茨园曾经是丰润一处朴素大方且又极富特色的人文景观,对丰润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纵观松茨园内的景观,它应当是一处景色清幽、自然天成、古朴大方的园林。从这处园林中的“草堂”、“四松”、“双柏”、“钓鱼台”、“易松亭”等景点的题名中不难看出,整座园林内并没有豪华的铺陈,都是借助天然地形和植被而成,而正是这些,才让人们领悟到曹氏父子视名金钱如草芥远离功名利禄的恬淡之情,居于草堂,心系天下,远离官宦之所,却一心致力于弘扬丰润文化。曹鼎望有才干过人,文才出众,一生为官,但到晚年却淡泊名利,致力于丰润的文化和教育事业,弘扬丰润的历史,借此古朴自然的园林读书赋吟耕种农桑陶然其乐,用这种田园生活以向世人明达自己之志向,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振兴丰润文化振兴上,颇有“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春夏与秋冬”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洒脱与超然,而历代文人雅士的这种精神和境界都会让后人倍感敬重,理应受到人们的尊崇,更值得后代文人们的传承和发展。“放步郊行四望赊,无边景色翠于葩;脩眉浮绿飞晴雾,远镜生光映晚霞;学种村童争试犊,荷锄野老戏簪花;相看自是能消病,买醉歌楼第几家?”这首《郊行偶吟》便是文人杨泰向往田园生活时悠然信步于郊外时的心境写照。曹钊更是身处草堂,“矮矮三间旧草亭,蒲团之外一函经;疏狂时有惊人句,诵与阶前草木听。”这种心态并非一般人所能拥有,“不解为商亦不农,荷锄只合作花佣,蓬蒿一任荒三径,静看蜻蜓立瓦松。”这又是何等清静悠然怡人自得的心境!

     松茨园曾经是丰润文人雅士和士绅贤达经常聚饮赋吟之地,为丰润文化教育的兴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东皋松茨园,西南资生台”,曾经是清代丰润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昌盛时期重要代表性场所,它真实在见证了丰润文化的振兴和发展。“柳带条垂绿正齐,花开次第到棠梨,临窗静对南华坐,夕照无人鸟自啼。”可以想象:文才出众风流倜傥的知县罗景泐与丰润文人领袖曹鼎望于闲暇之时,召集丰润以及外地的文人雅士贤达名流欢聚于此,面对着奔流西去的还乡河,北望莽莽燕山,东顾平沙万顷,南瞻独秀孤峰,沧海茫茫,一定会兴致大起,此吟彼和佳篇频出。罗县令一首《秋日饮曹澹斋松茨即席和韵》“徒倚东皋晚气封,云横远岫郁氤熏。几番旅雁警羁客,无限寒蝉抱古松。作赋琳琅推绣虎,衔杯倾倒快登龙。相将不避秋风冷,万籁清幽和石钟。”怎么能不引出曹钊那首“春色勾人急酒觞,频婆花发满林香;黄昏一片溶溶月,淡点铅花睡海棠。”呢?曹鼎望一首“樽前一啸晚烟空,王谢风流定属公;人拟琴书六水上,亭围山影半天中;紫箫吹处襟怀阔,青眼开时意气同;潦倒不辞今夜醉,举头明月挂疏桐。”必然会让曹钊再作“几队朱鱼戏水花,青蒲剪剪亦抽芽;如梭乱织斜阳影,老树争巢斗乳鸦。”那场面是多么让人倍感欣慰和惬意啊。曹鼎望仲子曹鈖曾作《松茨园写真图》,当时海内耆望题咏几遍。鼎望季子曹鋡诗集名为《松茨诗稿》,曹鋡题张见阳自画像也自署“松茨曹鋡”,足以说明此园曾经的繁华。

    松茨园曾经是丰润闻名于外界的著名文化景观,是县内外文人雅士和社会贤达所向往的文化胜地,它见证了丰润文坛昌盛的那个时期,是丰润的文脉之所在,曾经引领了丰润文坛的腾飞。这座园林曾经是远近驰名的文化名园,与繁荣的丰润文坛一起,远布京师和外地。明朝崇祯十六年时天津宝坻进士、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太子太傅杜立德(字纯一)晚年曾专访此园并作下《松茨园双柏赠曹璞庵司寇》诗:“森森双柏列庭宇,龙矫鷟仪特然古;晴烟欲晃剡溪云,葱飞时集湖光雨;如携如联相对深,拢阖伯仲洒尘襟;参霄劲质浑涯际,应解君家高挺心。”远在南京的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也作下《冲谷四兄寄诗索额图并嘉予学天竺书》:“再报东皋一尺书。哦诗松下晚凉如;长城近日无坚垒,未路相看有敝庐;甚愿加餐燕玉暖,愁忧问病梵天虚;鬓丝禅榻论情性,绕匣虫鱼已废除;无遮愿为合人天,净馔频张侍讲筵;大部僧陀徒译字,终年郎署反安禅;空华想落沧江上,故纸尘劳绣佛前;能事松枝许相易,萧斋挥洒旧炉烟。”清康熙年间翰林院检讨李因笃作下《咏松茨园寄眉庵(曹钊)昆仲》诗:“四松曾见浣花溪,万里渔阳对不迷;鲜作龙鳞舒老眼,长闻凤啸记幽栖;犹耽林壑推梁栋,不遣风霜入鼓鼙;暂借一枝何处鹤,迢迢时下白去西。”清康熙年间浙江仁和进士、翰林院掌院学士汤右曾亦作过《题松茨园寄曹澹斋(曹鼎望)》诗:“种花旧记浣花溪,雪压风梳叶叶齐;千载何人继高踢,先生得地乐幽栖;云埋百尺龙髯老,露下三宵鹤翅低;知有六街尘不染,长安桃李任凄迷。”丰润曹氏第十四世孙曹鋡,字冲谷,号松茨,由贡生候选为国子监主薄,亦曾作下“何处携樽酒,东皋旧草堂。雨践沙路细,风软野苗香。巢燕非时出,山蜂底事忙。老亲怜弱稚,欢喜故相将。”这首《夏日松茨园消暑同伯兄眉庵》诗中眉庵是他的兄长曹钊,字靖远,号眉庵,贡生,终生不仕,在家中开办“频婆书院”,终日吟咏不辍。从这些古人吟咏松茨园的诗句中不难看出:在那个时代,松茨园曾作为丰润文坛昌盛的标志性园林远播京城,誉满他乡,它见证了那个时代丰润文化的辉煌和历史的发展过程。

    而今,这座古老园林---松茨园的故址依然存在,整个地形与原貌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只是随着时光的流逝布满了岁月的沧桑。每天清晨,那里都聚集许多散步、溜早、打太极拳的人们。现今的人们仍可随时到那里凭吊。我们衷心期盼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或是丰润的有识之士主动捐资,再现丰润这一古老的人文景观,我还是有信心期盼着这一天能到来的。

    笔者在写此文时,曾多次亲临那里搜寻文思和灵感,亦曾为之所感,曾作下《七律·松茨园怀古》二首,其一为:“琴心剑胆感孰同,信步寻幽古苑风;北望燕山崇岭峻,西流碧水涌涛声。松青翠柏黄沙地,制墨文章百鸟鸣;只为当年觞咏事,凭空远眺烟霞中。”其二为:“东皋故地又重阳,翠柏巍然万木霜;瑟瑟秋风催叶落,悠悠古迹赏菊香。昔时鹤起文昌阙,璀璨浭城孔孟章;忍顾繁华兴盛地,松茨旧苑遍沧桑。”又作下《满江红·松茨园怀古》一首:“漫步松茨,东皋地、清幽碧绿。举目眺、燕山黛莽,浭溪潋滟。制墨草堂诗文赋,持樽垂钓消遥处。领文坛、璀璨耀京城,簪缨众。远尘世,曹祖志;昔景泐,诗文和。看蓊葱万木、遍坡空阔。壁壑交横稠几许,藤花正艳松荫茂,待明朝,文举润泽兴,登高啸。”在即将完稿时,意外得到了丰润文坛前辈杨雨润先生查到的一首清康熙帝在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东巡幸临丰润,视察秋收,兴奋之余即兴赋诗《丰润即事》:“去日披金露,归时动朔吹;农家收获里,就日向朝曦。”于是便在心里然发奇想:康熙大帝经由丰润时是否亲临丰润这座远近驰名的文化名园---松茨园呢?
发表于 2009-11-27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没 玉田 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7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因为手里没有《玉田县志》,如有,一定好好研读。
发表于 2009-11-30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田版对丰润文化懂的就是多,学习了
发表于 2009-12-16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版主,丰润的骄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