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387|回复: 1

[原创]把盏赏菊王化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31 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把盏赏菊王化山



    “仙境何须远地寻,燕山浭水最迷人。”

      第一次听说“王化山”三个字,是因为读了《丰润县志·文苑》里收录的一首名为《王化山泛菊》的诗:“平畴四野望来宽,棋韵新诗两尽欢;笑语不拘忘客主,风流端底属衣冠;竦钟古刹连云静,落月高台增暮寒;不向秋山醉菊酒,彩笺书就共谁看。”诗的作者是丰润曹家第十三世孙、廪生曹燮。接着,又读到了一首同样名为《王化山泛菊》的诗,其中也有“君不见青莲好酒又好诗,豪怀逸兴倾当时……常愧足迹犹不广,况遇重阳来相催;人生重阳能几何?……几番重阳同啸咏……携朋载酒上王化,竟向菊花丛里走……南望沧海迷云烟;上有呖呖长空之鸿雁,下有潺潺石涧之流泉……赋罢依然羽觞飞,移樽绝顶对落晖;须臾酒尽客亦散,一钩新月送予归”等优美的诗句,作者是清康熙年间曾在丰润县任过县令的罗景泐。是这两首诗中的“平畴四野”、“棋韵新诗”、“竦钟古刹”、“落月高台”、“秋山醉菊”、“菊花丛”、“长空鸿雁”、“潺潺涧泉”、“沧海云烟”、“暮寒落日”、“绝顶落晖”、“一钩新月”等美丽词句和词句描述的怡人景色深深的吸引了我。因此,“王化山”便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  

   罗景泐,字亦潭,江西泰和县人,贡生,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至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间任丰润知县。据史料记载:罗景泐为人风流倜傥,光明磊落,果敢英明,思维敏捷,睿智灵机,案牍公文片言立决,闲暇之时则喜登临啸咏,游历丰润的山川,时常召集丰润的文人雅士分韵赋诗,成就丰润历史上最为鼎盛的兴文之风,留下诸多赞颂润泽大地的华美豪放的诗篇,深受丰润人的赞颂。邑中廪生曹燮,字若理,丰润曹氏第十三世孙。廪生,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即廪膳生员,按清制: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廪名义,府学40人,州学30人,县学20人,每人每月给廪米或廪饩银补助生活。可以说,当时正值30岁左右便获廪生的曹燮更是个文雅风流出类拔萃的文人。

    可以想象:数百年前的一个深秋,王化山上菊花盛开,县令罗亦潭邀集丰润的文人雅士“寻碑野寺苔沾屐,酌酒禅林菊满畦”,官绅学子们相聚在王化山,祭祀神灵,登临观景,欢渡金秋,“茱萸遍插诗朋集,垒块频浇酒气浓”,众文人以文会友,杯斛交错,把盏赏菊,“兴酣立就千言赋,赋后劝君更引杯”,临风赋韵,登高啸咏,洋洋洒洒,“兴酣日落山衔月,樽酒论文气吐虹”的场面是何其欢欣,何其惬意,何其壮丽!我想:有这么一处美妙怡然的景观,这王化山一定是个景色极为优美的去处,要不然为什么会让两位文人写出这么美的诗句传颂于后代呢?那么,让罗景泐、曹燮诸人大加赞美的王化山究竟会在哪里呢?

    按清光绪版《丰润县志·山川》记载:“王化山,县北五里,僧舍清幽,可资游眺。”按图索骥,王化山不正在现在的城北小宋各庄一带吗?于是,我驱车前往查看。恰巧,小宋各庄有我一个中学同学世代居住于此,在他的陪伴下,我登上了位于小宋各庄村南的王化山。

    这座山面积不大,大约一平方公里左右,按地图的海拔大约高70余米,突出地面约40米,北、东、南三面约250米,西面约260米,东距丰邱公路百余米,整体山形极象一锭倒放在那里的元宝。据史料记载:因为王化山整个山体遍生山花,从春到秋,猫眼花、丁香花、十皱子花、香草花、炒肉花、山菊花等多种花草常开不败,特别是到了晚秋时节,白、黄、蓝、紫、浅红色的花朵一片连着一片,清香冷艳,沁人肺腑令人痴迷,成为县内一道靓丽的风景,引得文人雅士、官吏士绅及周边数十里的百姓纷纷前来游观。王化山南面的山怀里曾经有座名为王化寺的寺庙,按《丰润县志·坛庙》记载:“王化寺,在县城北七里。”据说,这座寺庙位于山南底部,只有一层大殿一座山门,由于它的造型小巧玲珑清秀典雅,加上寺内的三皇神像栩栩如生,让远近的人们纷至沓来顶礼膜拜络绎不绝,寺庙殿堂的香火旺盛与山上繁华似锦的鲜花竟相映衬,祈祷祭拜与游山赏花成为人们的一大乐事,加之南距县城只有一条浭水河相隔,使得这里成为当时丰润的一处蔚为壮丽的景观,无疑给风光秀美的王化山又凭添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清澈的精灵之气,使得王化山“踏山拜神观花”的风俗更增添了别样的韵味和情趣,“乳燕娇莺情滟滟,痴蜂恋蝶意惺惺。”可见当时到王化山望花是人们重要的休闲消遣活动,更是驰名丰润的场所。因此,当地村民也把这座山称之为“望花山”,也称山南的寺庙为“望花寺”。清时丰润古城北城门亦称为“望化门”,其城门长方形石拱额现在仍收藏于区原政协副主席孟凡刚处,额上的字迹仍清晰可见,不知丰润北城门名字的由来是否与此山此寺此景有关呢?我们还是不得而知。

    老同学对我说:这座山南部属西马庄所有,北面属小宋各庄所有,两村都在尽力的维护着山体的原貌,尽管有人曾在山上开过石头,但整体没受影响,保存完好,小时听老人们说,那座望花寺的香火一直很旺很灵验,常年都有人从大老远的地方到这里求签问卜,后来因为寺庙的主持僧人行为不轨被官府剿拿,寺庙的香火也随之断绝,由于无人出资修葺和维护,寺庙也在之后的几年间彻底毁圮,再后来,山上的花草受到牲畜啃吃,山体上的花色和品种少了,这种景象也慢慢的消失,现在小宋各庄的后人们也把此山称为“黄瓜山”,因为山上长着许多的野黄瓜。这座山上曾有个小小的井口,向下扔多少石块,也没有人听到过石块落下的声音回应,是个让人颇感神奇之处,现在也找不到在哪里了。

    在我的人生理念中,山,是神圣而神秘的,它也是博大而无私的,一切生灵必须向它心怀敬畏顶礼膜拜;水,是最富有灵性和龙性的,也是圣洁而高雅的,它能涤荡生灵的魂魄和心灵,一切生灵必须对它怀有无上的尊崇和诚挚的畏惧感。而今,我静静的站在小山顶上环顾四周,“遥看燕山群拱北,俯看浭水独流西。”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感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那条曾经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丰润人民的母亲河---浭水河早已断流多年,干涸的河道被采挖的千疮百孔苍痍满目;那座被称之为“县志座靠”的披霞山,连同它所带给人们的“丰润八景”之披霞晚照一起,永远的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西北那座史悠物丰,曾经似巨屏横亘庄严护卫着丰润县城的压库山正在悲歌晚唱中的逐步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只有这座王化山尚一往如故的存在了下来,我怎能不尽情的欣赏着这座曾经无比辉煌美丽的小山呢?于是心里想:这是座小山独具特色,与小宋各庄村北的小山包遥相呼应,而那座小山正好在原八一水库的南岸,也很象一个倒放的元宝,这是一处幽雅美丽自然天成又没受到破坏的人文景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蕴涵,再加上曾经有过的一座香火旺盛的古刹,地处丰润北外环之南,距城区近在咫尺,交通极其便利,有这么好的地理优势,无论是从弘扬丰润历史,还是打造新的人文景观,还是重新开发自然旅游观光,王化山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并且开发、利用又极为便利,可就是这样一个良好的场所,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引起我们丰润人的注意呢?

   王化山,你曾经是一处风光秀拔玲珑俊雅的仙境,你是一座神奇秀美的山,多么希望你再现你往昔的风采,重现你的旖旎迷人的英姿,舒展开鲜艳夺目色彩迷人的鲜花翠叶,让后世的人们象先贤那样,在深秋的季节里,把盏赏菊,临风吟赋。

   让我们期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吧!






附:《丰润县志·文苑》收录的清康熙年县令罗景泐《王化山泛菊》全诗:
    “君不见青莲好酒又好诗,豪怀逸兴倾当时;又不见子长胸臆多奇磊,西登崆峒东沧海;若非游屐与酒卮,下笔何能如云叆;我生不文嗜衔杯,每逢胜地必徘徊;常愧足迹犹不广,况遇重阳来相催;人生重阳能几何?肯使岁月笑蹉跎;纵有三万六千日,屈指此日一百过;中间风雨与疾病,或是丧庆或从政;老稚再去三十年,几番重阳同啸咏?为此不惜沽美酒,为此不妨邀宾友;携朋载酒上王化,竟向菊花丛里走;射中奕胜诗争成,各各引满不记斗;此时我兴已陶然,南望沧海迷云烟;上有呖呖长空之鸿雁,下有潺潺石涧之流泉;顿忘得失於斯世,遑记是非于当年;独怪句中多怀古,吾亦不禁欲终篇;君辈竞道戏马台,我昔曾从台上来;留恋彭城弃百二,东归之日即战垓;又传龙山有落帽,主宾以文相嘲笑;都督久蓄跋扈心,参军岂不知其奥?何如此际温太真,席上使酒故怀嗔;参军或是仿此意,不使都督来相亲;若谓长房知福祸,登高岂若地一缩;又云佩萸可长生,白发何堪陪辇榖;陶令无酒竹篱东,白衣本人交不穷;王生作赋滕王阁,西山南浦饶高风;千载以来韵士二;一是年少一老翁;赋罢依然羽觞飞,移樽绝顶对落晖;须臾酒尽客亦散,一钩新月送予归;归来赢得诗满箧,长忆龙门采石矶。
     
发表于 2009-11-6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辽宁
这么好的文章无人回帖,深感憾事!

中国古老文化遍及祖国各地,不读此文,非得此故,读及此文,受益匪浅。
感谢楼主这篇好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