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712|回复: 4

十五岁少年供姐姐上大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5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十五岁少年供姐姐上大学  
   

献县小平王乡文都村十五岁少年张昭昭,历经磨难,父亲车祸身亡,母亲患病偏瘫。两个姐姐学业有成,大姐今年考上大学。
寒门少年毅然辍学回家,挑起生活重担,奉养病母,供养两个姐姐上学。
  十五岁的“老板”
张昭昭在献县小平王乡文都村是个“名人”,乡亲们谈起昭昭,都会说他是个懂事、能干的苦孩子。
他的家在村街上,临着街,有一间杂货店是属于他的。这间杂货店很小,但商品种类齐全,是农村里常见的那种。但与众不同的是,“老板”张昭昭看起来还是一个身材瘦小、说话带着童声的少年。
但这个小“老板”一副很练达的样子,介绍着商品和价格,迎来送往,热情地喊着“叔”、“婶”招呼着不多的顾客。不过,天真依旧写在他稚气的脸上。
因为农忙季节,杂货店里时常没有顾客,一有空闲,张昭昭还要跑到地里去,和姐姐一起帮本村的姨妈收庄稼。因中风偏瘫的母亲杨梅枝这时就挪着病体,从后间的卧室里扶着墙走出来,看管铺子。因为疾病的原因,杨梅枝说话含糊不清,说起自家的经历,她流下了眼泪。
这原本是一个幸福的家庭。文都村一带曾是一个规模很大的摩托车配件市场,昭昭的父亲跑运输,母亲在家务农,一家人和和睦睦,衣食无忧,最让夫妻俩满意的是,三个孩子大女儿琛琛、二女儿雯雯、儿子昭昭都聪明好学,都是各自学校、班级里的尖子生。
因为昭昭是男孩,又是家里的老幺,所以父母对他更多了一层疼爱。昭昭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在整个小学阶段,成绩没掉过全校前三名,得到的奖状贴满了墙。
昭昭小学毕业后,父母把他送进了献县的重点中学———献县二中,这里汇集了全县各小学的尖子生,刚开始昭昭由于来自乡村,成绩一度落后,但他发奋学习,很快就成了同年级的佼佼者,同学钦佩、老师表扬、邻居夸奖,谁都相信昭昭会有一个不错的前程。
  接连的打击和变故
2002年4月10日晚,一场突来的横祸降临了,跑运输的父亲当行至沧州和衡水交界处的一座失修的旧桥上时,车从断了栏杆的桥上翻了下去,父亲身亡,昭昭一家感觉天突然塌了……
擦干眼泪之后,三个孩子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退学,父亲死了,母亲一个人怎么供得起姐弟三人?
但杨梅枝是个坚强的母亲,她含着泪训斥了三个孩子,再苦再累也要让你们把书念下去!
为了生计、供孩子们念书,杨梅枝在自家临街的房子里开了一个小吃部,开小吃部是个很辛苦的生意,杨梅枝一个人又是厨师、又是跑堂的,有一天放学回家,细心的张昭昭发现,刚刚40岁的母亲面色疲惫,头上已经有了白发。
张昭昭的转学是偷偷自己进行的,县二中虽然教学条件良好,但要住校,住宿费、伙食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两个姐姐都上高中住校。昭昭知道母亲的小吃部赚不了几个钱,他改掉了爱吃零食、爱花钱的习惯,但还是觉得自己能更省一点。乡中学虽然比不上县二中,但不用住校,这样不仅省了开销,还可以回家陪伴孤单的母亲并帮她干活。
13岁的张昭昭自己办妥了转学手续,母亲和姐姐还蒙在鼓里,当班主任老师打来电话,母亲和姐姐才知道昭昭已经转学,昭昭说出缘由,一家人抱头痛哭。
从此,杨梅枝的小吃部有了帮手,早晨,他早早起来帮母亲买菜、生火,晚上,他放了学就从几公里外的乡中学飞快骑车回家,帮母亲洗菜、刷碗、跑堂,一直要到夜里十一二点,关上店门,他才在灯下展开书本。
但这个小吃部并没有带来很大的收益,杨梅枝看到小吃部太耽误孩子们的学习,也挣不到几个钱,去年春天,就把小吃部关了。由一个亲戚担保,向银行贷了2万元的款,开起了这间杂货店。
尽管杂货店的生意也不是太好,但日子还是在艰难和希望中延续着,令杨梅枝满意的是,三个孩子更懂事了,学习更刻苦了。
但这时,不幸再一次降临,2004年5月10日,昭昭正坐在教室里学习,有本村人来喊他,昭昭你快回家吧,你妈不省人事了!
  为辍学,烧毁了书包和书本
母亲抢救了6天,总算活过来了,但已偏瘫。望着病床上生活已经不能自理的母亲,三个孩子知道,母亲再也不能咬牙撑起这个家了。
老大琛琛,19岁,高三,马上就要考大学;老二雯雯,18岁,高二,曾有过全校年级第三的好成绩。昭昭,15岁,初三,马上初中毕业。
严峻的人生抉择摆在三个孩子面前,必须有一人辍学回家,伺候母亲,养家,才能供另外两人继续学业。
老大琛琛说,必须我回家,因为我是老大。
老二雯雯说,应该是我回家,姐姐马上就能上大学了。
昭昭拦住了两个姐姐,我回家供你们上学。你们都快念出来了,我还差好几年才能上大学。琛琛、雯雯说,可你是弟弟啊!
昭昭说从妈病倒那一刻我就想好了,应该是我下来,你们是闺女,你们如果下来,过几年就要结婚嫁人,妈的照顾还是个问题,而我是小子,就该我撑这个家!
两个姐姐哪里能答应,可一转眼,弟弟不见了,院子里突然着起了火,昭昭把书包、书本、纸笔都烧了!他对两个痛哭的姐姐说,你们放心念书去吧,家里有我,我供你们!
班主任老师知道了昭昭辍学的消息,赶到他家里来,劝他复学,但还是叹息着摇头离去了。今天张向前老师对记者说,昭昭是非常聪明的孩子,性格又好,开朗热情,他辍学真是太可惜了。
  小小男子汉,撑起一片天
两个姐姐上学、母亲要吃药治疗、还要服侍照料,家庭的重担山一样压在了昭昭的肩上,从决定辍学那一刻起,昭昭感觉自己长大了,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家里原有5亩地,但没有办法耕种,只能转包出去。惟一的生计就得指望家中的小杂货店了。母亲病情稳定的第二天昭昭打开了已经关张的店门,他对母亲说,妈,我想把店再开下去。
好在本村有个姨家,把母亲托给姨母暂时看护,昭昭就进县城进货了。他有时是搭邻居的三马车,后来是借三马车自己开着去。
杂货店虽小,但要从好几家批发商那里进货。昭昭先问问病床上的母亲大体的进货种类和价格,就自己到县城里找,因为不熟悉行情,而他又太小,所以上当受骗是常有的事,一次被骗得厉害,进来的几乎全是以次充好的商品,回家打开让母亲看,母亲气得只哆嗦,昭昭吓坏了,伤心地哭起来。
不过昭昭找了回去,向那个骗他的老板说了自己家里的处境,那个老板都给退换了,“这人心还不太坏。”昭昭说。
慢慢的,批发商们和昭昭都熟悉起来,他们都同情这个苦命的孩子,再也没人骗他了。
不过,开这个小杂货店对昭昭来说现在也并不是件轻松的事,大堆的货物要他一个人吃力地装卸,几次路上三马车坏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昭昭都要挣扎着推着回来,一次他推着一车货走了两个小时,到家后全身是汗像水洗过的一样。
每天平均十来块钱的收入,艰难地供养着两个姐姐维持学业。一个邻居对记者说,昭昭这个孩子,从他爹死后,就没见他为自己花过一块钱,家里炒菜几乎不放油,都是多放盐,因为这样可以省菜。
大姐琛琛在献县县城里见过进货的弟弟,一天中午她到书店买书,看见弟弟正装完了货一个人坐在一家门市的台阶上吃中午饭,他连块咸菜都没舍得买,吃一口馒头喝一口讨来的凉水,琛琛偷偷看着弟弟吃完饭,开车拉着一大车货物“突突”地走远了,眼泪哗哗地流下来……
  忧愁与期望
昭昭的邻居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昭昭父亲死后,他就变成了小大人,过去爱玩、爱出去跑的孩子气都没了。
还是有一些同学和伙伴们来找他,昭昭也盼望着他们来,希望他们能给自己说说学校里的事。身不在学校,心却在那里。对能在学校里开心地上学的同学们,昭昭说不出的羡慕。
自己的课本烧了,他偷偷向同学们借着看。一次县电视台播报外地的一则招工启事,昭昭看后暗自神伤了半天,因为现在出去打工,也得是高中毕业的才好找工作。
不过昭昭从来没有后悔过,家里就是这么个现状,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姐姐身上了。
琛琛原本有希望考个重点,但高考前家中的变故影响了她,但她还是考出了576分的好成绩,被河北农业大学电器信息系录取。
但这个喜讯把一家人愁坏了,一听入学须交6500元,琛琛就不想去了,但昭昭坚决不答应,说砸锅卖铁也要供姐姐上大学。
10月8日开学,6500元的学费还没有凑齐。县文明办、县团委了解了她的困境,送来了1000元钱,外婆给了300元,表哥给了200元,姨妈说给凑1000元,但她家里条件也不好,一时还没有凑齐,她姨妈对记者说,亲戚们都是些条件不太好的农民,他们的能力太有限了。
姐姐上大学的学费,昭昭已经考虑了很久,他已经提前为姐姐攒钱了。杂货店每月只有三四百元的收入,但他还是攒出了1000多元钱,他和全家把开销压到最低,两个姐姐每月一共有100元生活费就够了,他和妈妈每月只用三五十元。两个姐姐也自己想办法,假期里除了帮姨妈种地,两个人绣花,每天每人能挣六七元钱。
眼看姐姐的开学日期到了,学费凑不上,年纪小小的昭昭开始失眠了,杂货店收入太少,他想出去卖苦力,但有病的母亲还需要他的照应。
二姐雯雯的成绩也很好,明年考个好的大学也没有问题。供养两个大学生,实在是一个很难面对的难题,琛琛说,如果能入学就好了,她想办法申请助学贷款。等她四年后毕业了,弟弟的担子就可以由她来承担了。
面对着大山一样的压力,昭昭还是一副乐观的样子,他对记者说,他有信心帮两个姐姐读完大学,人只要有信心,就没有什么困难挺不过去。
发表于 2009-6-25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天津
昭昭真是太能吃苦了,我们都应该像他学习,令人敬佩
发表于 2009-6-25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这个孩子将来一定很有出息
发表于 2009-7-7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佩服
佩服
祝愿这个孩子,不幸总是能造就人才
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