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2131|回复: 9

[原创]由“李广难封”想到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31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由“李广难封”想到的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是唐朝诗人卢纶盛赞素有“飞将军”之称的汉朝名将李广写的诗。

     李广是汉文、景、武三朝名将,他身材高大,臂长如猿,枪法神勇,英勇善战,有善于射箭天赋而精于骑射,多次跟随文帝射猎,格杀猛兽,文帝曾慨叹:“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史记·李将军列传》)他又以能打硬仗而闻名天下,参加了汉朝对匈奴的战争大小七十余次,杀死和俘虏了无数敌人,匈奴闻风丧胆,称他为“飞将军”。汉景帝时,李广为陇西都尉,不久升为骑郎将。吴楚“七国之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跟随太尉周亚夫抗击吴楚叛军,因夺取叛军帅旗由此在昌邑城下立功显名,但由于李广接受了梁王私自授给他的将军印,回朝后,没得到封赏。到汉武帝时武帝认为李广是著名的勇将,于是调任李广任未央宫的卫尉,典属国公孙昆邪上书:“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史记·李将军列传》)于是被任为上郡太守,后李广又在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等地做太守,但就是这么一位令匈奴闻风丧胆的名将,最终也不得封侯之赏,而才能和声望远远比不上他却被封侯的达数十人。“飞将军”李广最后在一次追击匈奴的战斗中迷失道路,他对部下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史记·李将军列传》)言毕引拔刀自刎。李广部下全军将士痛哭失声,“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初唐诗人王勃曾在《腾王阁序》悲叹惋惜:“命运多舛,李广难封”。

    时过两千多年,生活在现今时的我们无法感知李广经历的苦痛与磨难,按理说,作为战将,为了国家的荣誉,为了民族的富强,开疆拓土征战杀场,哪怕是马革裹尸都是无上光荣的,这也是他的天职和理想。但是“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要按帝王的意志行事,一切都要听命于帝王的,一切都要以帝王的意志为转移,让他带多少兵,让他到哪里去打仗,给他什么封赏,都是帝王决定的,这就必然造成了他一生的悲哀。历史上,凡是有作为的帝王都是残暴的,与其说他们有雄才大略倒不如说他们有称霸天下勃勃野心,家天下的封建统治造就了他们压制人才、浪费人才和用人的主观随意性。他们的求贤、访贤都是出于权欲的需要,他们的论功行赏只不过是施展权术的一个虚伪口号,而圣心好恶才是对臣下行赏贬谪的标准,与其说是李广难封,倒不如说是圣心难测。

    李广难封,因为李广的本领太大。大的让帝王都对他不放心:这么大的本事,将来一旦不听话了怎么办?谁又能管的了他呢?正因为李广的本领太大了,大的他的同僚们都嫉妒他:就你本事大,我们都不如你,那恶仗硬仗都让本事大的人去打吧;正因为李广的本领太大了,大的让他的敌人都怕他:每次打仗时,匈奴方都用精兵来对付他,用数倍数十倍的力量来对付他,所以,李广只能打硬仗,但斩获都不多,而李广的同僚却从遇不上强硬的对手,总能打胜仗且斩获颇多因而能封侯,因为,他们遇到的敌人都是不堪一击的。

    李广难封,因为李广是愚忠憨厚的人。他不会也从没有按“潜规则”和“暗箱操作”去办事。卫青,因为有个好姐姐叫卫子夫,先是给汉武帝当“二奶”,后来又转正,成为正房夫人,这就很了不起啊,姐贵弟荣,受宠的姐姐于是把弟弟推荐给老公,自然姐夫对小舅子是放心的了,于是武帝便把所有能立功的机遇都给了这位小舅子,让他连升十八级成就了他的功名,就这还不放心,又把自己的寡妇姐姐给了这位小舅子,这才对卫青放心了,所以,王维才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称数奇。”成就了卫青,又把卫子夫的外甥霍去病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让霍去病成就功名后大权在握防着卫青,这下他就可以放心的自己寻欢作乐了。而李广却没有花钱给武帝弄几个“小妖精”来迷着他,也没跟武帝有什么亲戚关系,也不会讨武帝的喜欢,只是武夫一个,就知道天天打打杀杀,没有政治头脑,这怎么行呢?难怪唐朝诗人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这一千古绝唱妇孺皆知的诗句中,只提飞将军,而不提卫青大将军、骠骑霍去病。

    李广难封,因为李广的威望太高。李广一生皆在边关戍敌,骁勇善战智谋超群,非凡的勇武、快速的决断和应变能力、忠信正直的磊落襟怀,以及有别于传统的治军方法,使他成为受部下拥戴、敌军闻之丧胆的一代名将。他为将廉洁,常把自己的赏赐分给部下,他爱兵如子,与士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军中缺水断食之时,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尝饭食,因此在士兵中都有着崇高的威望,也深受边关军民的爱戴,是一位“才气天下无双”的将军。可这也犯了一个大忌:做臣下的威望太高了,更让皇帝不放心了,他的部下只知天下有李广,不知李广上边有皇帝怎么办?一旦有个风吹草动的,岂不坏了大事!那就更不能封赏他太多了。这是千古帝王心术,做臣子的功高至伟,怎么办?一是皇帝动手杀,二是自己自杀,三是战死杀场。想得到封赏,死后给你留个全尸,不安个罪名让你死后还挨后还骂名千载就是好的了。就是好的了,刘邦、赵匡胤、朱元璋都是这么做的,那韩信、岳飞的下场又如何?秦桧又如何?

    李广是悲怆的,但他的悲怆中,既包含着李广自己的功利思想,也包含着帝王与奸雄们的阴险、狡诈的嘴脸,他们正是利用了孔子的:“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的理论笼络那些才俊之士为他们效力来达到自己的目了的,视人命如草芥,把天下所有的人和物都当做他们自己的私有财产,任他们使用和宰割,把天下才俊都当做是他们心中那个棋盘上的棋子,随意摆放。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李广:“《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可让人不解的是,李广的悲剧照样在人世间发生着,经久不衰。
   
发表于 2009-3-31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佩服楼主的分析  !!淋漓尽致
发表于 2009-3-31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原创及楼上的经典回复一并学习。
发表于 2009-4-11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李广是个悲剧英雄。
   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确实颇有才干的人却始终不得重用。曾读过一段评价彭德怀与林彪的话———彭德怀提意见主席反感;林彪提意见主席感动。
   三十年前美国人提出了“情商”的概念。
   社会是一盘棋,每个棋子是否可以最大限度体现它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出现在最合适的位置。
   我也是那种恃才傲物的人,我近些天才明白我错在哪里。
发表于 2009-4-11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一个人,当他懂得学会闭嘴,学会倾听时,他开始成熟。

一个人,当他懂得他必须与周围环境和谐,必须让他的同伴觉得他有价值而且无害,这时他才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生命力再强的车,不把它放在一盘棋里,它都没有一个正在作战的卒有价值。
发表于 2009-4-11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拜读欣赏!
发表于 2009-4-15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再欣赏。明明知道自己与时代不符,可怎么就改不了呢。就这个臭性格了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哦
发表于 2009-5-28 07: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em115]
发表于 2009-6-9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悲剧人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