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306|回复: 0

不要瞧不起用功读书的人(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10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中国学历教育的整体历程可以描述为“该玩的时候没玩,该学的时候不学”。合乎教育成长成才规律的模式应该是“该玩的时候玩个够,该学的时候刻苦学”。
      什么时候该玩?中小学时期最该玩了,但现实却是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极其沉重,作业和书包可以把小学生压得喘不过气,周末又有各种由家长随波逐流单方面安排的所谓“辅导班”、“补习班”,高考指挥棒作用更是害惨了一拨又一拨高中生。应试教育遭遇批判后,改为素质教育,但根据我的调研,不少地方的教育者将素质教育理解成了唱歌、跳舞、体育、不考试或者考试后不排名词甚至干脆不告诉学生考试成绩,完全乱了套!不是说中小学时期把时间用来玩耍,而是说不能让学业重担占据了小孩子的全部。什么时候该学?大学时期最该刻苦学习了。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大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也就是说,大学里应该培养出直接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专业人才,大学生学成了一身专业功夫,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可以施展才能,服务或回馈于国家和社会。但现实情况则是,经历了没时间玩的痛苦的中小学后,一旦考上大学则疯狂地玩乐,用四年时间将过去十几年让学业占据的时光全部补回来。如此,不学习、不看书的大学生必然增多。平时不看书、不钻研,对学业毫不重视,考前几个夜晚通宵突击,甚至指望授课教师给出考试范围,稍微准备一下就可以拿到高分,甚至借助技术越来越高超过的作弊手段来蒙混过关,说不定还会获得奖学金呢。授课老师考前给出了范围则被赞扬为“好老师”,否则就被诋毁为“白痴”、“变态”、“书呆子”等。这样指望“范围”、“考前突击”的大学生在不少高校能够占到绝大多数。如此一来,平时看书、读书根本就成了多余。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的认识也很成问题,在就业出现专业不对口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就更觉得在校期间读书是毫无用处的。大学里攻读的是经济学,毕业后可能只是一个接线员,负责接听客服热线;大学里攻读的是法学,毕业后可能做了装卸工,如此等等,导致不少大学生认为学校里读那些枯燥无味的专业书籍“何用之有”?
      事实上,境界和眼光决定认识层次,不同的认识水平和层次决定不同的态度和行动,不同的态度和行动决定成败输赢和悲欢离合。对那些固执地持有“读书无用论”的人来说,单纯说教只能让他们感到厌烦,认为说教者“迂腐”、“愚蠢”,只有让自己真正遇到挫折时才有可能意识到自身的弊端和缺陷,否则永远不可能进入一个崭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境界。我本人主讲的一门主干课程“民法学”,教材比较厚重,一次周三下课后见几名同学将教材放在课桌上就离开教室,我以为是她们遗忘,就赶紧追上去问,结果得到的回答是“我们明后两天都没课,现在要回家,那本民法书实在太重了,带在身上太累,放在这里下周一上课时可以直接用”。   
      我又问“离下周一还有四天,你们回家不看书吗”,得到的回答是“老师你真嘲啊,我们都是考前一天看通宵的,平时哪有时间看书啊”。此番对话可真把我“雷”到了,并让我陷入了沉思:“没有时间看书”,那么她们的时间哪去了呢?我只能把民法上的“意思自治”拿来做自我安慰了:每个人都有按照独立的意志决定自己行为的自由,我又为何“多管闲事”呢。想一想革命家、教育家孙中山先生的那句“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再对照一下今天的有些大学生,我真想从屋子里跑出去,找个荒芜的田野,在泥土里挖一个小孔钻进去,由“宅男”变为“泥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