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以前,我买了一本北大哲学教授何怀宏的书《何怀宏品读{沉思录}》,爱不释手,几番阅读。据称是温家宝总理每天必读之书。
今天,拿来再赏,亦感快慰。马克思说:法律是人民自由的圣经。这本书也阐释了怎样获得自由?!也很精辟。
何教授说:在那些动荡不安的时刻,《沉思录》给了我很大的安慰……它有一种使我们的心灵沉静奋发的力量,能使我们的行为坚定有力,并深切地感到我们同属一个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沉思录》是古罗马著名的“帝王哲学家”,晚期斯多亚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沉思录》是西方历史上最为感人的伟大名著。下面是何教授对《沉思录》的沉思:
多欲不会使人自由。
最幸福的人往往是那些付出最多而所求最少的人,是那些从来不觉得有哪些东西不够的人。有的人不是性欲的奴隶,就是金钱的奴隶,或者是野心的奴隶。又都是希望或恐惧的奴隶。
人们吝啬于赞扬自己的同代人,而又渴求他们绝不会见到的后人的赞扬,这里奇怪之处在于,你竟然如此轻视与你一起生活的人,却如此看中不与你生活在一起的人。
真诚和正直的度过你自己的一生。伟大之举是以一种崇高的方式、文明的方式、和勇敢的方式死去。
心灵在自己的德行中宁静自足,其实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如果你能理性的处理好现在,就不用担心将来。
心安是最好的枕头。心安来自于你做了正当的事。
提倡一种为了美德而艰苦修行的生活。遵循理性做事使我们心安,因为理性可以预期。品德优越在于是否拥有一颗虔诚、公正、对己节制、对人宽容、坦然接受万事万物的灵魂。
你是否能成功,是否能得到财富、权力或名声,这些不在你的力量范围之内;但让你的心灵摆脱欲望、错误的意见,则是在你的力量范围之内。
无欲则刚、无分则宁。但凭自己的良心好好的度过今生今世,却在我们的力量范围之内。没有时间去做,但至少可以不做什么,在心里筑起一道墙,各种欲望都不得入内。
球有升有落、气泡有升有灭,这都是自然的。人有浮有沉、有开头有结尾,这些也是自然的。
思思复思思,行行复行行。人的心灵要像一块铁匠铺里的铁,多个侧面的反复的敲打,通过这样的反复的锻打,才可以百炼成钢,百炼钢化绕指柔。
人的确不等于理性,但人应当受理性的支配。
我的欢乐来自:入世而又离世、执着而又超脱。
坚守心中神圣的部分,就会保持宁静。
无比的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干预他人的事情。
自愿的为一种责任感而劳动,这样就不会是一种苦役。
集中关注支配的能力:端正你自己的,牢记宇宙的,认识他人的。融入社会,在行动上推动社会的进步。
德性,朴素和谦虚是最重要的。平静的快乐,自身的平衡。
希望心灵因节欲而安宁,因知足而毫不感觉匮乏,因相信神灵而赞美世界的美好。
人最担心的往往是“生老病死”。尤其病痛,是最经常发生的。
不要太担心这类痛苦,因为,即便从生理上说,甚至痛苦本身也是减轻和消除痛苦的,剧痛不会持久,神经会变的麻木,痛感会渐渐钝化,而重要的是不要再加上心理负担。过去的痛苦已经和我没有关系了,未来的痛苦还没有和我发生关系。忍受疾病,战争和前线并非是唯一可以证明英雄气概的地方,“被子”下面同样可以显示人的勇敢!
要享受一种简朴的庄严,骄傲于人的意识、理性和德性,行动积极、心灵宁静。
现代社会是一个大量和陌生人打交道的社会,要注意对于我们优越能力或者说理性的支配能力的四种偏离。这四种偏离是:
1、 不必要的思想;
2、 反社会的倾向;
3、 不真诚,或者说虚伪;
4、 屈服于物欲的快乐。
和善宽厚的人才真正具有男子气概,拥有力量和勇气。
观察星辰也是一件崇高乃至神圣的事情,体会纯洁和无暇。故而康德会将观察星空与省察内心的道德律相提并论。
简单的事情,就是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虔诚和正义。
不断地反思进取,可使善念成为心灵的习惯。
不行不义,不打诳语,这是对言行两个基本的否定性要求。
高贵而优雅的退场。
人应当为向死而生准备好三条原则:
一、绝不行不义,而接受对自己发生的任何事情;
二、提升自己而俯视人类。
人生是一场伟大的戏剧,我们都是这一戏剧中的演员。但我们演的角色不同,有主角,有配角,还有跑龙套的。有的演全剧,有的只演三场乃至一场。你不妨具有一种游戏的精神和角色的意识,也就是极认真、又极超脱。尽力而为,全力以赴。理解演邪恶角色的不幸,产生出怜悯和宽恕的感情来。因为我们是同类,恶角的恶行也是由天性的制约或处境的逼迫使然。
让我们安静的退场吧,我们已经尽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