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25-11-10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三、怎样认知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感。
家是微小的国,
国是千万个家。
大河无水小河干,
小河有水大河满。
共枯荣的关系存在于大河与小河之间,
这也是国与家关系的近似表达。
“国是家的宏观延展”
“家是国的微观缩影”。
“家国同构”是指彼此在组织结构上面,
具有共同性的特点。
在治理逻辑和人伦价值规范上面,
国于家同样具有一致性的特点。
何为家国情怀?
它是贯穿中国社会古今的一种高尚情感。
属于精神层面。
家国情怀与家国结构相表里。
结构是基础,情感是升华。
情感反哺结构,结构塑造情感。
在中华文明史上可以清晰看到,
“家国情怀”发展演变的逻辑链。
家国情怀萌芽于先秦,其要义是:
“齐家”思想向“治国”理念不断延展。
秦汉到隋唐是它的发展期,
核心是“忠君”与“爱国”相关联。
自宋至明清是它日臻成熟的阶段,
核心是保家与卫国正相关。
近代“救亡图存、复兴中华”成为了,
“家国情怀”的最为突出的表现。
现如今“忠于国家、服务社会”,
成为“家国情怀”的核心理念。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啊!
正是从“家国同构”处发端。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家与国都随时代演进而变迁。
宗法观念、封建礼教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当代人们认知家国情怀时,发生变化是必然。
传统社会的组织结构早已消亡,
但家国情怀的合理内核却依然续延。
现如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框定家与国关系的一致性,
家国情怀成为牢系个体、家庭、国家三者间纽带。
“位卑未敢忘忧国”
已成为中华儿女共同夙愿。
来自文化认同和公民责任的家国情怀,
其具体表现形式成百上千。
既包含个体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向上蹬攀,
也包括整体社会志同道合、共同奋斗,破隘打关。
既有个人价值与为国奉献的双双突破,
也包含点点累积正能量,以柔克刚情意绵。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啊!
它的作用,属于精神对物质反作用的范畴与层面。
它贯穿于个人成长的全过程,
它为人们提供精神坐标,使人们得以立命安身。
它如同阳光普照大地一样造福于整个国家,
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的动力呀!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对于社会成员个体而言,
家国情怀所发挥作用的主要表现,
是“塑造人们的精神品格,
锚定每一个人的人生方向。”
它为人们确立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及公民责任意识的锤炼与养成提供动力源。
回顾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建设新中国的百年历史,
许多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便会出现在眼前,
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王杰、王铁人等。
奋战不同历史阶段以及工作在各条战线的人们啊!
创造了可歌可泣业绩,表现出叹为观止的精神。
这一切正是中国人家国情怀的真实写照和自觉体现!
家国情怀不仅为社个体成长进步定向把关,
同时也为推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进提供了动力源泉。
家国情怀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凝聚力。
它是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之源。
它是护卫祖宗根基,传统华夏文明的护身之盾。
它是“下五洋捉鳖”“上九天揽月”的诺亚之舟、飞天之毯。
七十五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瞬间。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
“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七十五年间几代中国人,励精图治、愚公移山。
实现了“从跟跑到比肩再到局部超越”。
期间“家国情怀”发挥了精神支柱的作用。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
社会个体在践行家国情怀中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无数个体的家国行动又必将推动社会不断向前。
这是个体与整体的双向赋能,也形成双赢局面。
体现个体与国家的同频,也体现出家庭与社会的共振。
这才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核心密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