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41|回复: 3

“家”七首(新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5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家”七首(新体)
赵宝琦

避风港湾
华夏千秋恋故园,避风良港护归帆。
静心陋室消尘虑,病体幽居蕴善缘。
困乏皆除添锐志,精神大振续华篇。
檐庐庇佑驱邪祟,泰顺祥和福泽绵。

庐舍安然
庐舍安然岁月悠,阖家和乐韵长留。
堂前笑语温如酒,室内馨风暖似绸。
祖训谆谆传义理,亲情脉脉解烦忧。
同心共筑桃源境,世代同描锦绣秋。

善道引航
家庭盛处瑞光连,亲睦敦浓福泽绵。
累世嘉风昭日月,今时善道引舟船。
赤心儿女登峰志,壮志贤才破隘坚。
厚土滋荣苗竞秀,根基永固韵长镌。

华夏薪火
华夏家学薪火传,儒风浩荡越千年。
国纲家范相辉映,族脉邦基共续延。
旧制沉疴当摒却,嘉德粹理应昭宣。
鼎新革故康庄拓,喜看闾阎绮梦圆。

体认家学
(一)
东西文苑双峰并,体认家学各不同。
同心共志添伟力,个性昭彰亦亨通。
家风承继和国纪,众体谐和纳个衷。
束以良规纲纪正,修心内省韵无穷。

(二)
现代家学展新风,和谐世界共存容。
亲情孝悌同一脉,仁政安邦共存荣。
异族难明华夏情,澄清玉宇圣人功。
自知自律通纲纪,胸怀家国唱大风。

家国情怀
当代家学育俊雄,和融天地韵无穷。
孝慈一脉传家久,仁善同心济世隆。
异域安能愔此志,清霄方显圣心崇。
慎思笃行尊纲纪,志抱家国唱雅风。

 楼主| 发表于 2025-11-3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二)如何理解家的内涵?
——家的内涵丰富又多元

家从远古走来,
一路坎坷、形式多变。
家承载着人们的希冀,
家也包含着人们的美好期盼,
正因如此家的内涵不仅丰富,
而且具有多元的特点。

家是什么?怎样理解家的内涵?
浓浓爱意是构成家庭的主旋,
父母关爱、“夫妻恩爱、手足友爱”,
三种“爱”同处其间。
三种爱意主导着家庭内部所有情感。
浓浓爱意构成家的基本内涵。

家是什么?怎样理解家的内涵?
亲情也是家庭内涵的最为突出的表现。
古往今来家庭的基石是血缘,
“亲不亲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
亲情是抒发个人情感的处所,
亲情是享受家的温暖的源泉。

家是妻子关爱的唠叨与絮烦,
家是丈夫默默地承受而无言,
谁家茶碗不碰饭碗?
包容与忍让,
宽容和谅解,
应该是家所应有的内涵。

家是什么?如何认知家的内涵?
沧桑岁月几十年,
家承载起历史的厚重,
苦乐年华的累积,
不断升华家的内涵,
浓缩到一点:“夫妻恩爱苦也甜”。

家是什么?如何理解家的内涵?
展翅高飞的孩子呀!
各自建立起新家新乐园,
老家只是小鸟起飞的营盘。
在家的内涵中理应包括:
家的新老转换。

家是什么?如何理解家的内涵?
无论是大家、小家,
还是新家老家。
都是以爱为原点,
以亲情为半径,
画出的同心圆。

家是什么?怎样理解家的内涵?
家是妈妈风中飘散的白发,
家是爸爸时蹙时舒的眉尖,
父母总是把家当成,
尽职尽责的责任田,
心甘情愿承担起一切家庭重担。

家是什么?如何认知家的内涵?
不图感恩,唯有惦念。
不图索取,唯有奉献。
不图回报,只有牵挂。
父母为家不怕腰压弯。
父母的自我牺牲精神,理应属于家的内涵。

家人谈天说地,吐露真实心际,
抒发感想,憧憬期盼,主题万千。
夸耀自家出击之勇,回味自己退缩的难堪;
憧憬春天鲜花遍地,
希冀秋日硕果满山。
增进情感应是家的内涵。

家庭成员共同发奋,
厚积家庭财产。
家庭成员通力合作,
保证家庭有序运转。
“家和万事兴”是家庭和美的指南,
建设独立经济实体,
是家庭幸福的基本内涵。

家是儿女尽孝道的洞天。
但凡有一分支路,
父母绝不会接受子女的金钱。
子女尽孝道也绝非只有一种方式。
知恩与感恩,尊重与顺从,关心与关爱、照顾与赡养,
都是尽孝道应有的内涵。

总括家的内涵,
家不仅是供人躲避风寒的处所,
施爱与重情、体恤与关怀、
索取与奉献、同心与奋力等,
都应是家的内涵。
总而言之家的内涵复合体现,丰富又多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0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三、怎样认知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感。
家是微小的国,
国是千万个家。
大河无水小河干,
小河有水大河满。
共枯荣的关系存在于大河与小河之间,
这也是国与家关系的近似表达。

“国是家的宏观延展”
“家是国的微观缩影”。
“家国同构”是指彼此在组织结构上面,
具有共同性的特点。
在治理逻辑和人伦价值规范上面,
国于家同样具有一致性的特点。

何为家国情怀?
它是贯穿中国社会古今的一种高尚情感。
属于精神层面。
家国情怀与家国结构相表里。
结构是基础,情感是升华。
情感反哺结构,结构塑造情感。

在中华文明史上可以清晰看到,
“家国情怀”发展演变的逻辑链。
家国情怀萌芽于先秦,其要义是:
“齐家”思想向“治国”理念不断延展。
秦汉到隋唐是它的发展期,
核心是“忠君”与“爱国”相关联。

自宋至明清是它日臻成熟的阶段,
核心是保家与卫国正相关。
近代“救亡图存、复兴中华”成为了,
“家国情怀”的最为突出的表现。
现如今“忠于国家、服务社会”,
成为“家国情怀”的核心理念。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啊!
正是从“家国同构”处发端。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家与国都随时代演进而变迁。
宗法观念、封建礼教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当代人们认知家国情怀时,发生变化是必然。

传统社会的组织结构早已消亡,
但家国情怀的合理内核却依然续延。
现如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框定家与国关系的一致性,
家国情怀成为牢系个体、家庭、国家三者间纽带。
“位卑未敢忘忧国”
已成为中华儿女共同夙愿。

来自文化认同和公民责任的家国情怀,
其具体表现形式成百上千。
既包含个体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向上蹬攀,
也包括整体社会志同道合、共同奋斗,破隘打关。
既有个人价值与为国奉献的双双突破,
也包含点点累积正能量,以柔克刚情意绵。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啊!
它的作用,属于精神对物质反作用的范畴与层面。
它贯穿于个人成长的全过程,
它为人们提供精神坐标,使人们得以立命安身。
它如同阳光普照大地一样造福于整个国家,
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的动力呀!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对于社会成员个体而言,
家国情怀所发挥作用的主要表现,
是“塑造人们的精神品格,
锚定每一个人的人生方向。”
它为人们确立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及公民责任意识的锤炼与养成提供动力源。

回顾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建设新中国的百年历史,
许多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便会出现在眼前,
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王杰、王铁人等。
奋战不同历史阶段以及工作在各条战线的人们啊!
创造了可歌可泣业绩,表现出叹为观止的精神。
这一切正是中国人家国情怀的真实写照和自觉体现!

家国情怀不仅为社个体成长进步定向把关,
同时也为推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进提供了动力源泉。
家国情怀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凝聚力。
它是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之源。
它是护卫祖宗根基,传统华夏文明的护身之盾。
它是“下五洋捉鳖”“上九天揽月”的诺亚之舟、飞天之毯。

七十五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瞬间。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
“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七十五年间几代中国人,励精图治、愚公移山。
实现了“从跟跑到比肩再到局部超越”。
期间“家国情怀”发挥了精神支柱的作用。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
社会个体在践行家国情怀中使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无数个体的家国行动又必将推动社会不断向前。
这是个体与整体的双向赋能,也形成双赢局面。
体现个体与国家的同频,也体现出家庭与社会的共振。
这才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核心密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10 14: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北京
如果能读就更好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