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月评学雷锋事迹”名单 自强不息:李世杰 孝老爱亲:郭凤华 助人为乐:曹志云 敬业奉献:姜媛媛、尹国辉
李世杰事迹 李世杰,玉田县唐自头镇大燕山口村村民,自幼罹患小儿麻痹症的他,用坚韧不拔的精神演绎自己的精彩人生。中学毕业后,他担任了9年的小学代课教师,承担语文、物理两个学科的教学。物理课上,由于没有现成的教学指南,他拖着病弱的身躯,走遍县城书店搜集资料,用粉笔在黑板上反复推演,还巧妙地把生活常识融入课堂:用烧水壶讲解热传导,用弹珠演示能量守恒。这份“笨拙”又执着的探索,让他带的班级物理成绩在全县乡镇评比中拔得头筹。离开讲台后,李世杰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转化为谋生技能,在集市摆起小家电维修摊。他趴在桌上专注焊接元件的样子,赢得了“懂技术又实在”好口碑。2019年至今,李世杰担任6年村会计,他把自己的钻研劲儿融入工作,从最初的手工记账到熟练运用电脑制表,再到精通各类财务软件,业务能力不断提升,连续多年获评“优秀党员”“优秀工作者”。“身体的局限挡不住脑子的活泛。”李世杰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的人生信条。这位普通的农村汉子,用自强不息点亮了平凡人生。
郭凤华事迹 郭凤华,玉田县彩亭桥镇甄家定府村村民。她的婆婆今年82岁,身体状况不佳,老人患有心脏疾病且经历过乳腺切除手术,还患有严重关节炎,行动极为不便。郭凤华对婆婆关怀备至,每日早起为家人变着花样精心准备早饭。只要天气好,有空就扶婆婆到院子晒太阳、活动身体。为缓解婆婆的关节炎疼痛,她四处打听偏方,到镇上抓药,每晚坚持为婆婆泡脚、按摩。闲暇时,她陪婆婆聊天解闷,主动承担打扫卫生、洗衣晒被等家务。她不仅对婆婆关怀备至,她与妯娌之间也相处得十分融洽。面对他人的夸赞,她总是朴实地表示孝敬父母是自己的本分。多年如一日,郭凤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道,将照顾婆婆、维护家庭和睦视为应尽之责,她的事迹在村里传为佳话,是孝老爱亲的典范。
曹志云事迹 曹志云,玉田县文化志愿者艺术团文艺志愿者。2016年退休后,她怀着对传统美学的热爱,自费研学旗袍文化,并组建起玉田县首支旗袍表演团队。身为老年大学模特班教师,她将全部时间倾注在文化传承之中。清晨六点的公园,她总是第一个到场,手把手教学员舒展肢体;深夜十点的排练室,她仍在示范走秀姿态,沙哑着嗓子纠正细节。学员们常说:“曹老师的课,教的是旗袍礼仪,暖的是咱老年人的心。”为打磨高质量节目,曹志云常熬夜创编,因过度劳累患上眩晕症。即便在带病的状态下,她依然坚持排练,甚至有一次在演出中晕倒,可第二天依旧重返课堂。在文化惠民活动领域,曹志云深知传承旗袍文化不仅要在团队内部深耕,更要走出去,让更多人领略旗袍文化的魅力。多年来,她不惧酷暑严寒,带领队员们身穿旗袍走进社区、公园,积极参与县内以及市区的各项文化惠民活动和礼仪服务,累计进百余场。在中国孔子茶文化盛典上,她率队表演的《茶韵香风》惊艳全场,让玉田旗袍的韵味飘向了更远的地方。
姜媛媛事迹 姜媛媛,玉田县中医医院门诊部主任。从医二十年,她将医者仁心镌刻在每个服务细节中,用创新服务为患者架起通往康复的希望之桥。每日清晨的门诊大厅,总能看到姜媛媛俯身忙碌的身影。每次看到独自就医的老人,姜媛媛便主动化身“专属向导”,全程陪同检查就诊,还细心地将医嘱逐条录入老人手机语音备忘录。2022年,姜媛媛主导建成一站式服务中心,打通服务患者的“最后一公里”。为了让暖心陪诊、轮椅呼叫、远程会诊等12项功能精准落地,她连续驻守门诊一线,手把手培训教学志愿服务队成员,带领团队反复推演服务流程、优化服务内容。每一项功能的敲定,都凝聚着她无数个日夜的心血。目前,一站式服务中心日均接待患者超2000人次,成为医院服务的一张亮眼名片。三年间,姜媛媛累计帮助百余位特殊患者完成闭环就医。这份坚守让她先后荣获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大病不出县 行走的医院好医生”称号、河北省共青团“冀青之星”等称号。
尹国辉事迹 尹国辉,郭家屯镇中学体育教师。自1997年毕业后,他便扎根山区教育,默默耕耘27载,“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工作”是他坚守的执教原则。面对山区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相对匮乏的困境,尹国辉凭借智慧与热情,创造性开展教学。他自研自创训练器械,就地取材,利用废旧轮胎设计出独特的腿部力量训练项目,让学生在趣味中增强体能;用废旧自行车内胎制作简易训练器材,有效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还巧妙借助山区复杂多变的地形,带领学生进行耐力训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些简易方法效果显著,2024年中考,他所带7名体育特长生中6人考入玉田一中。多年来,尹国辉始终默默奉献,凭借丰富经验与不懈努力,为玉田县一中输送近百名体育特长生,众多学子考入北京体育大学等知名学府。
来源:文明玉田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