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红色,铸就百年辉煌;一腔青春热血,澎湃时代担当。2025年6月19日,一群从玉田走出去的优秀大学生——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丹韵探京实践团”的玉田籍学子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传承的使命,踏上了在京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他们走进京报馆、宋庆龄同志故居和北京大学红楼,在历史的回响中汲取奋进力量,更在红色圣地的熏陶中,展现了新时代玉田青年的思考深度与昂扬风貌。
京报馆:触摸“铁肩辣手”,感悟青年担当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在京报馆古朴的氛围里,泛黄的报章将玉田学子们瞬间拉回那个风雷激荡的年代。他们不仅认真研读邵飘萍烈士传播真理、不畏强暴的生平事迹,更在字里行间深刻体悟着那份属于新闻人、也属于所有有志青年的责任与信仰。“这不仅是历史知识的学习,”一位队员感慨,“更让我们思考,作为新时代青年,如何在自己的领域里‘铁肩担道义’,为社会发展发声出力。”馆内每一份手稿都诉说着初心,玉田学子们专注的眼神和深入的讨论,正是对“铁肩辣手”精神最生动的青春回应——他们立志要做时代的思考者、真理的追寻者、家乡和国家的建设者。
玉田籍“丹韵探京队”在京报馆前合影,青春脸庞映照历史底蕴
在京报馆砖墙前,玉田学子驻足沉思,感受“铁肩辣手”的精神力量
队员们认真研读馆藏史料,求知若渴展现玉田青年风采
宋庆龄故居:品读巾帼风范,激扬家国情怀
离开京报馆,玉田学子们走进了绿意盎然的宋庆龄同志故居。在这里,他们被宋庆龄先生“永远和党在一起”的坚定信念和为新中国的奋斗精神深深打动。面对先生朴素的生活用品、珍贵的书信手稿,队员们不仅赞叹她的伟大成就,更被那份贯穿一生的家国情怀所震撼。“宋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心怀家国、无私奉献,就能成就非凡。”一位来自玉田的队友崔洋铭动情地说。站在宋先生的书桌前,历史与现实在这群玉田青年心中交汇。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历史的温度,更是一种精神的感召——激励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为家乡玉田、为伟大祖国的繁荣贡献巾帼不让须眉的青春力量。
团队成员介绍宋庆龄女士的成就
团队成员在故居合影
团队成员离开宋庆龄故居合影
北京大学红楼:追寻先驱足迹,赓续红色血脉
踏入北大红楼,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阵地。玉田学子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李大钊办公室旧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斑驳的墙垣无声诉说着先辈们为救国救民上下求索、披荆斩棘的峥嵘岁月。 他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凝视,低声交流着内心的震撼与思考。李大钊先生“雄健的精神”穿越时空,点燃了了群玉田青年心中的激情。“面对历史的艰难险阻,先辈们靠的是信念。今天,我们青年一代更要传承这种精神,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勇于面对挑战,敢于担当作为。”一位队员如是说。在红楼这座精神殿堂里,玉田学子们不仅重温了历史,更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的决心。
“丹韵探京队”玉田籍成员在北大红楼前庄严合影
团队成员陈昱含与李大钊油画合影
队员们专注聆听讲解员讲述红楼故事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对华航的玉田籍学子们而言,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思想升华。在京报馆,他们触摸到新闻人的风骨与担当;在宋庆龄故居,他们感悟了家国情怀与无私奉献;在北大红楼,他们追寻了革命先驱的足迹,汲取了“雄健的精神”力量。
“丹韵探京实践团”的玉田学子们表示,这次红色之旅不仅让他们对党的历史、国家的奋斗历程有了更鲜活、更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他们作为新时代玉田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要将这份在红色圣地汲取的丰厚滋养,转化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在今后的学习深造中,他们将更加刻苦钻研;在未来的职业生涯里,他们立志将所学所长奉献社会;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心系家乡玉田的发展,期待学成归来或有能力之时,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让玉田大地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作者:吕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