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文化馆非遗中心依托玉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多元打造、让非遗活起来”为主题,以“见人见物见生活”“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创新”“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非遗保护你我同行”为目标,录制了非遗系列电视节目——我是传承人。本期录制的是“葫芦墨刻”传承人陈瑞刚。
采访传承人陈瑞刚
工作人员向传承人陈瑞刚了解墨刻工艺
陈瑞刚,男,1977年出生,玉田县窝洛沽镇半壁店村人,11岁开始和父亲学习葫芦墨刻技法,学成后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增加了技法加入中国画元素。现为玉田葫芦协会会员。
陈瑞刚和父亲交流葫芦墨刻技艺
陈氏葫芦墨刻源于清末民国初期,玉田县窝洛沽镇半壁店人陈宏四于北平贩卖自治药丸,因药品特殊性放在葫芦中保存。因机缘巧合陈宏四习得葫芦雕刻技艺,便在放药的葫芦表面刻上自家药品的名称,之后尝试在葫芦上雕刻画像和文字并上墨,陈氏葫芦墨刻由此诞生。这种装有药丸带有墨刻工艺的葫芦深受村邻喜爱,药丸既可以治病葫芦又可以收藏把玩,在当地颇具盛名。后经传承人的创新,进行了变色尝试,将朱砂、赭石等颜料加入到上墨中,葫芦墨刻开始五彩纷呈,至今传至第四代传承人陈瑞刚,已有1百余年历史。
工艺流程
选材
画稿
雕刻
上色
第四代传承人陈瑞刚跟随父亲习得葫芦墨刻技艺,凭借一定的美术基础,对技法和上色都做了创新,作品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不易褪色等优点,使葫芦墨刻整体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其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内外美术艺术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展等活动。
陈瑞刚作品
陈瑞刚父亲的作品
陈瑞刚徒弟的作品
来源:玉田县文化馆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