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推广理由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玉田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围绕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态、模式和机制创新,扎实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进程,目前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达867家、服务面积81万亩、服务小农户数量16.52万户。全县共建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村106个,集中打造小麦玉米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基地3个,培育全程托管、专项托管、订单托管、全产业链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10个,成立了玉田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协会,全年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650万亩以上,小麦玉米全程托管服务面积达到10万亩。
二、改革背景
玉田县耕地面积101万亩,农业人口59万,耕地总面积大,但家庭经营规模较小,种植地块较为分散,小农生产方式普遍存在,农业劳动力呈现低质化、老龄化、妇女化的特点,农业生产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差,与现代农业发展形成鲜明反差。2019年以来,为切实抓好农业生产,玉田县委、县政府认真分析研判,结合县域农业劳动力务工较多实际,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全县范围内部署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积极拓展主体培育和业务范围,健全服务体系,促进技术升级和装备提升,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推进农业生产过程的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以服务过程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
三、关键创新
玉田县始终坚持为农、务农、姓农,围绕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形成了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作业、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让农户全程无忧、“坐等”收益,真正当起了“甩手掌柜”。“统一农资”让农民“放心”,分地块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气候等情况,精选优质农资生产企业,团购农业生产资料,通过社会化服务平台为农户提供种子、农药、肥料等质优价廉、安全放心的农资产品。“统一技术”让农民“踏心”,建设县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依托人才、科技、项目优势,整合农机、植保和小麦、玉米等作物专家26人,借助中化MAP智慧农场信息平台,围绕关键薄弱环节以及生产效率质量提升需求,对县内服务组织进行跟踪技术指导,2022年,开设飞防植保、深松深耕等技术培训演示会16场次,深入农田场院开展技术指导1000余人次。“统一作业”让农民“省心”,农业服务组织全面实施规模化机械作业,依托现代农机装备,加快种子处理、高效植保、滴灌微喷、产地烘干等环节与耕种防收环节机械化集成配套,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统一种子包衣、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铺设滴灌带、统一植保的一条龙式服务。“统一标准”让农民“安心”,成立由农服组织、农业专家、涉农企业、金融机构和科研院校等单位组成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协会,进一步细化服务标准、服务价格、行业自律规范,通过整合服务力量实现资源共享、业务互促。“统一销售”让农民“宽心”,县农业农村局牵头与农产品收购商建立良好联系,保障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积极推进本地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对收购的农产品进行规范加工,统一包装标识,实现农产品的保值增值。
四、主要做法
一是服务主体实现“聚合化”。依托基层供销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15家本地服务主体以及引入的中化现代农业、中国农资、金丰公社、全丰航空植保等4家国内优秀农服企业,瞄准各自短板和弱项,开展业务对接和服务拼合,通过“供销社+”“农机组织+”“农资企业+”“技术团队+”“村集体+”等不同形式,打造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联合体,真正实现“1+1>2”的服务效果。目前,中化现代农业已与本地7家农民合作社、5家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面向农户联合提供托管服务。
二是服务形式实现“现代化”。丰富先进机具以及智能装备在服务主体中的配备,加大植保无人机、粮食烘干机、滴灌设备等先进机具引进力度,强化自动驾驶导航、飞防测绘以及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应用,集成运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创新“远程巡田+专家会诊”远程信息新模式,着力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截至2022年底,全县大中型拖拉机达到2721台,植保无人机201架,自动驾驶导航系统250套,与2020年未开展社会化服务时对比,分别增加8%,93%和71%。目前,95%以上设备由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购置或实际调配,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化水平达到全省先进行列。
三是服务行为实现“标准化”。建立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库,规范各类服务主体资质,明确规定农业服务类项目原则上由纳入主体库的农服组织承担,参与起草了河北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玉田白菜(包尖)栽培技术规程》,制定了《玉田县玉米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范》和《村集体托管服务合同》等规范化文件,引导服务组织严格遵守规范流程开展服务活动。
四是服务区域实现“模块化”。大力推行土地集中连片种植,通过相互置换、集中流转、委托村集体代管等方式,打破耕地边界、去除多余田埂,实现耕地集中连片、作物种植相对统一。同时,在“农田模块”的基础上,组织建立示范农场,统筹实施高标准农田,截至目前,全县实现连片的“农田模块”达2100余个,社会化服务面积达81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80.2%,其中全程托管面积达10.1万亩,是社会化服务工作开展前的3倍多,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8.3万亩,耕地质量显著提高。
五是服务过程实现“绿色化”。坚持“绿色发展和服务大农业”理念,对种植、养殖和相关产业推行一体化服务,努力打造利益相连、产业相连、上下游相连、服务环节相连的“种养循环一体化社会化服务”框架。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协会平台优势,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需双方精准对接,实现农产品由田间到养殖场、粪污由养殖场到粪污处理企业、有机肥液由粪污处理企业到田间的运输配送,逐步形成种植户和养殖户利益共同体。目前,全县建设农作物秸秆收储场地43个,年处理能力20万吨,畜禽粪污集中处理点4个,年处理能力400万吨,有机肥、秸秆加工、饲料加工等与农业相关的生产企业也在陆续建立并得到发展壮大。同时,探索开发“种养绿色一体化循环服务”应用系统,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过程、全时段监管,全面解决养殖端畜禽粪污无去处、种植端肥水需求无来源问题,实现农作物绿色增效,降低养殖端粪污处理成本和环境污染风险。
五、主要成效
一是实现了农业增收节支,创造了可观经济效益。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精细化、机械化、标准化程度大幅提升,增收节支效果显著,培育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一方面,土地利用高效,种植费用节省。通过实施农田合并、消除耕地边界、加装智能导航作业系统、改变灌溉方式消除或减少垄沟等措施,每亩约可节省支出150元,全县81万亩托管土地共节约支出1.2亿元。全县10万亩全程托管地块共“挤出”1.5万亩耕地,土地利用率提高15%。另一方面,科学统一种植,农民收入增加。通过全程托管、良种良法配套种植、优质农资保障、技术管理以及互助保险等系列高效服务,小麦每亩约可增产20公斤,玉米每亩约可增产25公斤,按小麦每公斤2.8元、玉米每公斤2.6元计算,每万亩每年增产经济效益约120万元。同时,积极推广“种植+务工”模式,解放劳动力,让农民既能得到种植收入,又能外出务工,在提升农业产量的同时又拓宽了就业增收渠道,实现优化组合。
二是实现了农业现代发展,创造了良好社会效益。坚持以科技为先导,测土配方、节水灌溉、化肥减量、农药减量、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快速发展,彻底改变一家一户自种自收生产模式下新技术难以顺利实施或实施效果不佳的落后局面。一方面,打造农业“全职保姆”,打包推出“玉米收获、秸秆回收、农资供应、小麦播种”一条龙式服务,农机作业实现了规模化,部分村庄实现了粮食统一烘干、粮食统一收购,实现了农民增收、集体增益和企业增盈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实现科技减灾,高效农机应用、农机合理调度、操作人员技能提升等农机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大大减轻了因粮食减损、极端气候导致的农业灾情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损失。2022年,全县小麦机收减少损失1964吨,平均损失率仅为0.164%,远远低于国家标准1.2%。
三是实现了农业绿色高效,创造了显著生态效益。在农药、化肥使用上,一家一户种植很难做到精准施用,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推行种养循环模式,推广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喷多效”等植保服务和种肥同播、统防统治等核心技术,不仅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解决了养殖畜禽粪污去处难题,还推动了全县绿色、节约、可循环再生农业的快速发展。全县植保无人机作业面积超过100万亩次,每年可节约用水2.5万吨,节约农药45吨,比农户自己种植管理分别减少50%和40%以上。
六、经验启示
一是组织领导是前提。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是短期工程,而是一项需要持续发力的长期工程,更要政府找准方向,部门协同配合,打好组织建设、资金保障组合拳。2019年以来,玉田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的县级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目标任务、编制工作计划,制定印发《实施方案》《规范指引》等16项文件,并将此项工作列入乡镇重点工作和年度考核内容,各乡镇均明确专人负责,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连续五年获得中央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县项目补助,资金达3920万元,居唐山市首位,为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坚强组织和资金保障。
二是品牌引领是重点。典型引路、示范引领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有效方法,统筹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工作,能带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本地农服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玉田注重发挥“中化现代农业”及品牌服务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行“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科学生产措施,改变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初级粗放式经营模式,淘汰服务不规范、队伍不健全、技术不到位的服务组织,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农服品牌队伍,真正形成能够覆盖全县,遍布村庄的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是合作共赢是核心。农业生产与社会化服务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农业社会化服务兼顾各类生产和服务主体利益,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链延伸和农村产业融合。玉田县根据生产实际,确定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动员农户统一接受托管、帮助服务组织招募机手和劳动用工、协调解决争议纠纷,托管服务组织负责提供农资供应、技术服务、农机作业、粮食烘干和收购等业务,真正把村集体、农户、托管服务组织绑定在一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使全产业链和各个主体均能受益,实现村集体、农户、服务组织三方共赢,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筑牢基础。目前,全县共有2万多个种植户享受到生产托管服务,服务规模超650万亩次,同比2020年增加8%。
四是改革创新是关键。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才能为农业生产者尤其是广大小农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社会化服务。玉田根据各村农田及农户基本情况,着力破解服务主体自身问题,强力推行农田合并,打破耕地边界,成方连片统一种植,大力推广“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服务主体+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组织形式,提供半托管、全托管、土地流转等服务,促进托管服务效率和种植效益提升。同时,充分运用中化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不断推进组织方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形成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格局。
来源:玉田农服微信公众号
作者:贾春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