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安头寺 □ 刘守学 春节假期,去玉田县唐自头镇小山王庄表姑家串亲戚。饭后闲谈,听说村东北山脚下,曾经有一座寺庙,名叫安头寺,相传是唐王李世民征东时,因蝼蛄(俗称蝲蝲蛄)救命,为感恩建寺庙,赐名“安头寺”。
86岁高龄的表姑父黄俊德,给我讲了安头寺的来历,但并不太详实。晚上回到家里,我从张树云所著《玉田说古》一书中,找到《唐王足迹何其多》一文,里面引用了孟昭林、高玉顺主编的《玉田县民间故事选》中的《安头寺的来历》,搜集整理人为王丽艳。
该文记载:“相传,唐王李世民征东,夜宿小山王庄,由于几夜未睡,躺在山坡上酣然入梦。睡得正香,身底下竟有什么东西把他拱醒了。起身一看,原来是只蝼蛄。他心中好不气恼,顺手捏起,把它的脑袋揪了下来。可是就在这时,只听得战马嘶鸣,人声鼎沸,原来是敌兵追来了。他立即上马,连连加鞭,总算逃过了这场灭顶之灾。事后他才想起,若没有那只蝼蛄把他拱醒,他肯定已经陷入敌手,甚至是一命呜呼了。所以,敌兵撤退后,他立即返回那个山坡,找到救命恩人——那只蝼蛄,把已经揪掉的脑袋安在身上,合为一体,然后小心地就地埋葬,并虔诚地许愿,胜利归来后要为它建筑一座寺庙,常年祭祀。第二年,唐王真的下令,在小山王庄村边建起了那座庙。因为那只蝼蛄的头是揪掉后重新安在身上的,所以,为它修建的这座寺庙也就起名为‘安头寺’了。”
表姑父所讲安头寺的来历,与书中所述不是一个版本,但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李世民被蝼蛄的叫声吵醒,才及时逃过敌兵的突袭。还有一个细节,李世民是用枳荆(灌木或乔木的刺)把蝼蛄的头和身子安在一起的。
谈到安头寺的旧时模样,表姑父记忆犹新:寺院占地约二亩,寺内建有一座大殿,殿内佛像有几丈高,颜色鲜艳,非常精美。佛像前有个大香炉,每天香火不断。西耳房供着小一些的佛像,院东侧是住房。庙内有一棵老松树,有两搂粗,大概有上百年的树龄,树上挂着一口大钟,钟有一米多高(大钟在大炼钢铁的年代化为铁水)。庙内还有几棵杮子树。院南侧建有高大的庙门。南门外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道,门外坡下有两棵大黑枣树。
表姑父说有个大伯叫黄有兴,孤身一人,一生未娶,无儿无女,和一个叫黄贺松的负责看庙,在那里住了好几年,表姑父小时候一天给大伯送一顿饭。大伯非常勤劳,在庙外开垦出十几亩荒地,春种秋收,打下的粮食自己吃不了,就接济亲戚。
我问道,安头寺为什么消失了?表姑父说,1953年兴起了拆寺庙建学堂之风,这所寺庙在这股风中被拆毁,拆下来的砖木建了村东的小学校,因庙里的建材古色古香,学校建得也别具一格。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小学校迁到村南,现在不仅村东的小学校了无踪迹,村南的小学校也不复存在了。1998年左右,村里在安头寺原址建了一座骨灰堂。
我还听表姑父及家人说,小山王庄北山脚下,有个老龙潭,泉水四季流淌,甘甜可口,据说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城里人常来这里接水喝。山上还有个神仙洞,一般人不敢进去。
小山王庄是个好地方,位于玉田县唐自头镇中部,北侧不远处是大秦铁路,再向北翻过大山就是于桥水库,西面不远处是玉龙湾滑雪度假村,向南离大秦高速公路也仅十几里之遥。唐自头的春天,桃花、梨花漫山遍野;夏秋两季,瓜果飘香;冬季,西边不远处的玉龙湾滑雪场上,众多滑雪爱好者也会在这里争相竞逐、一比高低。
临别,我和表姑一家相约,待到五一节前后,正值桃花、梨花盛开的季节,再去小山王庄,访安头寺遗迹,饮老龙潭甘泉,进神仙洞探险,赏漫山百花盛开。
——本文选自2023年2月6日《唐山劳动日报》
作者简介:刘守学,男,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人,供职于河北马健辉律师事务所,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玉田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商报》《河北日报》《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等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