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19711021“和玉叟老师研究赵黻鸿,找了一些资料,简单汇总一下,提供参考:
赵黻鸿,字青侣,号狷庵,正白旗汉军人,根据《清末民初中国官绅人名录》载,直隶省玉田县人。如果按赵黻鸿接旨任奉贤县令时的档案算,这一年他是31岁,推算他生于1877年。以下是一些资料。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科进士,第二甲第76名(明清进士题名录索引)5月改为翰林院庶吉士。 上谕 此次学部会同翰林院吏部,带领引见进士馆毕业学员,……考列优等之主事江应焜、饶叔光、李玉振、赵黻鸿、乐骏声、郭钴鼎、徐冕、何启椿、任祖澜真以原官尽先荫用……(邓实.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271-280光绪癸卯政艺丛书 光绪丁未政艺丛书.文海出版社) 1903年5月24日,(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壬子),引见戊戌科(1898年)散馆人员。得旨:三甲庶吉士林东郊、王兰庭、范桂鄂、黄寿衮、冯绍唐俱着授为检讨,朱名照、龚心铭、顾祖彭、粱用弧、易子猷、赵黻鸿、汪明源、朱永观、胡浚、何联恩、饶叔光、牛东藩、蔡侗、吴钧、余宝菱俱着以部属用,……(《《清实录》科举史料汇编》) 1907年2月2日,《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附录直进士馆毕业学员考试成绩单 (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进士馆内外班及出洋学员毕业总平均分数开具清单:内班学员最优等三十八名,……内班学员优等二十一名:汪应焜七十九分九厘三毫,赵东阶七十九分五厘一毫,张之照七十八分九厘五毫,饶叔光七十八分八厘三毫,史国琛七十八分八毫,张新曾七十七分四厘八毫,龚庆云七十七分二厘,杨廷纶七十七分九毫,余炳文七十六分五厘三毫,胡藻七十六分九毫,刘敬七十五分七厘二毫,于君彦七十五分四厘五毫,丁毓骥七十五分四厘,李玉振七十五分一厘,尚秉和七十四分七厘九毫,胡炳益七十四分六厘,延昌七十三分五厘八毫,陈树勋七十三分五厘三毫,吴谬七十一分三厘四毫,区大典七十分六厘三毫,赵黻鸿七十分五厘三毫。(《《清实录》科举史料汇编》)
1907年4月11日,为进士馆毕业学员授职谕 (光绪三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此次学部会同翰林院吏部,带领引见进士馆毕业学员,所有考列最优等之修撰王寿彭、……;考列优等之主事汪应焜、饶叔光、史国琛、张新曾、龚庆云、刘敬、丁毓骥、李玉振、赵黻鸿、栾骏声、郭铭鼎、徐冕、何启椿、任祖澜、袁祖光、何景崧、张鼎均著准其留部,以原官尽先补用;…钦此。 (《直隶教育杂志》丁未年第三期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初一日)
(1908年5月22日),《政治官报》折奏类,光绪三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第二百零三号 江苏巡抚陈启泰奏:…… "又奏:新选奉贤令赵黻鸿暂行留省(片 再)新选奉贤县知县。赵黻鸿于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到省缴凭,该员初膺民社,于本省吏治情尚未谙练,自应暂行留省,饬赴发审局学习,以资历练,俟情形稍熟再饬赴任。据苏州布政史瑞……" 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11月3日上海光复,军政府成立。6日,沪军都督府成立。此时,因南桥镇巡防营管带余梦熊赴沪,兵队失去控制,镇绅陈端甫、庄笛笙(又名登瀛)、宋惕深等筹款抚慰,组织商团、民团维持社会治安。7日,收取巡防营枪械,人心始定,镇上各店铺悬挂白旗欢迎光复,公推陈端甫为领队,带队巡视全境,共保治安。8日清晨,陈端甫等率队到奉城,城墙上高举白旗。同日,民军抵达奉城,。安民牌示。废除清政权苛法。男子互剪发辫,妇女始行放足.其时,县令赵黻鸿已将所征收的上、下忙洋7.3万余元席卷潜逃,印信交于自治会。9日,江苏都督程德全命令巡防营余管带“照常供差,所有军械,如数送还,联合一心,同资保卫,各界已多公认。(上海市奉贤县县志修编委员会编著.奉贤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09月第1版 卷六·军事志·235第三节 辛亥革命 奉贤光复) 1914年10月11日到任常熟县县长,1916年2月9日卸任。 民国五年(1916年)1月1日全国改行“洪宪帝制”,废除民国纪元。1月1日这一天,常熟县公署突然接到改元通令。2月9日,原知县赵黻鸿引咎削职。不久,全国掀起护国战争。3月25日,常熟县公署又接到通令:22日取消帝制和“洪宪”年号;恢复民国纪元。政界舆论哗然。6月6日,风闻袁世凯在京优惧而死,形势再次逆转。拥袁派邵玉铨嗅到政坛空气对己不利;偕商会会长赵允绶潜逃上海。果不出其所料,县公署宣布解除邵的职务,并发出通缉令。7月12日,江苏省委派李兆兰来常,查办有关邵的“党案”。15日,一向有“风雨如晦”之称的《常熟七日报》被勒令停刊,寿终正寝。常熟政坛舆论若空谷,一时鸦雀无声。(《常熟文博》1993年第2期) 民国《政府公报》1918年1017期,国务总理呈 大总统汇核请给江苏故员赵黻鸿等一次恤金文: “为汇案核议给予江苏赵黻鸿等一次恤金,仰祈钧鉴事铨叙局呈称,准江苏省长先后咨称,本署谘议赵黻鸿、水利处佐理贺良琮均于本年六月在职病故;又江苏财政厅科员赵之基于本年八月在职病故,又徐海道公署科员冯登荣于本年九月在职病故,并咨送事实清册,请核给恤金各等,因到局查“文官恤金令”第二十三条载:文官在职半年以上,未满十年,又无第十七条情事之死亡者,得于该文官死亡时之一月俸额之范围内给其遗族以一次恤金,又前项之遗族一次恤金,死亡文官在职满一年以后,每增一年 次加给其一月俸额十分之二各等语,兹赵黻鸿应给其在职时一月俸额一百元之一次恤金,该员在职将及七年,依同条第二项事例作增六年计算,并应加给恤金一百二十元,贺良琮应给……等情理合呈请 大总统钧鉴训示谨呈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已奉 指令”
在《常熟市图书馆五十年发展述略》(作者杨忠元)中,“常熟的图书馆是在当地私家藏书盛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常熟的私家藏书始于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清末的“铁琴铜剑楼”是全国四大藏书楼之一,所藏典籍誉满海内。1914年,地方人上徐兆玮、张鸿、瞿启甲、曾朴等倡仪筹办县图书馆。县知事赵黻鸿鼎力赞助,拨银4000元作为筹建费用。1915年10月17日,常熟县立图书馆正式开馆,由“铁琴铜剑楼”楼主瞿启甲任首任馆长。馆址设在幽静秀丽的石梅,图书来源由地方缙绅及藏书家捐赠或出资购人,亦有向私人商借珍本缮抄的,所藏图籍达1209余种,合22017册。(常熟市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常熟文史 第27辑)
乙卯九日参观常邑图书馆赋诗志喜
[近代]赵黻鸿 江南劫后剧堪哀,此时才逢笑口开。 洙泗曾传学道训,萧梁犹说读书台。 登高能赋惭先哲,大雅同扶要异才。 风日晴传林壑美,弦歌声里一徘徊。 (《常熟文史》第28辑 园林 寺塔 馆阁2000年11月)
关于《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集录》
《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集录》是一部汇辑铁琴铜剑楼藏书所附前贤题跋而成的目录,在目录学史上是新颖独到的。瞿氏藏书源远流长,随着藏书辗转易主,留下前后藏主和校读鉴赏者的许多题跋识语,内容十分珍贵,成为瞿氏藏书重要价值的组成部分。瞿启甲在完成了<<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诤的修订刊印和《铁琴铜剑楼宋金元奉书影》的编辑出版工作后,“遂启汇录诸家题跋之志”俾得与《目录》、《书影净彼此参证,以期相得益彰。”《集录》共收书三百八十余种,按经史子集分为四卷,经部三十五种,史部七十二种,子部一百十六种,集部一百六十三种,另有影宋、影元钞本、校宋本和旧钞本等。收录元明清名家题跋极多,如:陆友仁、倪瓒、孙道明、焦循、文征明、文嘉、董其昌、柳佥、归有光、李开先、孙扩、姚咨、钱谷、叶盛、赵琦美、顾炎武、毛晋、毛良、王士祯、朱彝尊、林佶、陆贻典、查慎行、杨循吉、谢肇澜、邵恩多、黄虞稷、何焯、惠栋、卢文明、吴翌凤、顾抱冲、顾千里、黄丕烈、陈鳢、孙星衍、钱大昕、秦蕙田、张敦仁、鲍廷博、袁廷寿、严虞淳、厉鹗、瞿中溶、冯已苍、严元照、臧镛堂、张燕昌、黄廷鉴、陈揆、张金吾、杭世骏、胡爱、钱东垣、宋筠、李兆洛、王振声、王闻远、季饭畴、鱼元傅、张蓉镜、叶昌炽等等,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以黄、顾题跋最多。因此噬集录》集诸贤题跋于一处,不仅益于观览,更因资料丰富、鉴赏角度广而便于人们评阅、吸收。《目录》稿成,因战事惶惶,未及刊成,启甲与世长辞。原稿由哲嗣凤起先生宝藏,存匿箧笥四十余年后,重加标校整理,于198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常熟县图书馆书目》序 游山者必有借于导师,航海者必有资于仪器。夫图书者亦学者之山海也,渔猎操伐恣意所适,然而有其具焉,不得其具则名山之藏疲于索隐,烟海之籍无从问津,亦惟有穷途而返,望洋而叹已耳。常邑图书馆创之者丁君芝荪,而董其事者厥惟瞿君良土。予赞襄其间,方以为兹事体大,未易于旦夕间观厥成也。及经营甫数日,而数千卷之图书以备,开馆未久,户限为穿,而瞿君又以书目未编不便阅者,爱汇刊一帙篇向劬学嗜古之士,嘱仆序其简端。浏览一过,喜其分门别类,秩然不紊,深足为阅书者之一助。盖瞿君家富藏书,曾刊有《铁琴铜剑楼书目》行世,固素精于目录之学者,宜其编制得法,非苟焉摄拾已也。书分五部,共计六万八干一百余卷,虽未能遽称美备,而巨帙宏编,已多为寒士所不易睹者,是则此一编也,殆亦游山之导师,航海之仪器乎。仆家世清贫,生平颇抱沈攸之恨,力难遍购,则时阅藏书家目录以自娱。夫过屠门而大嚼,逢车曲车而流涎,虽不得酒肉,犹且快意,兹则琳琅满目,按籍可求,正如浊羌之酒经老饕之食谱,既醉既饱,不汝疵瑕焉。乡先辈提倡之盛心固可自佩,而莘莘学子其幸福亦可云不浅哉。仆尤愿藏书家各出所藏,就书目之未备者随时捐助,而馆址已得,亟须筹建,宏规大启,广为庋藏,庶几蔚为大观,虞山琴水间弦诵之声洋洋盈耳,此尤瞿君刊布此编之本旨也。是为序。
民国四年乙卯季秋,玉田青侣赵黻鸿序。(来自《铁琴铜剑楼研究文献集》仲伟行 吴雍安 曾康编著1997)
虹月归来图赋
藏书贵读尤贵守,享之千金弃敝帚。 几辈青箱到子孙,披图我为低徊久。 江浙古称文献邦,天一零落干顷荒。 即论一邑亦堪喟,绛云汲古空斜阳。 或云物聚天所忌,六丁摄取有成例。 击柱犹难庇帝王,凿楹岂必逃烽燧。 我谓此语良未然,精诚所至能回天。 落水兰亭终不损,据舷米老非真颠。 吾言足征征古里,海内藏书首屈指。 无端鼙鼓动南天,兄弟仓皇抱书徙。 爱书若命觉命轻,择地直与劫火争。 一徙再徙气弥烈,瑶华十乘移家行。 烟尘回首迷乡国,更去江南客江北。 离乱犹搜珊网珠,道途争拜黄巾贼。 时清载得书画归,布帆无恙风吹衣。 秘籍东南半灰烬,沧江虹月生光辉。 抱残守阙与天竞,人定胜天兹可证。 呵护何须说鬼神,嗜好由来通性命。 绘图者谁延陵吴,扁舟者谁琴川瞿。 浚之作图良士守,是父是子诒嘉谟。 手泽流传四十载,图中人往须眉在。 写出经营惨淡心,艰难吐守期无改。 敦裕堂中万卷储,铁琴铜剑近何如。 诗成正好挂冠去,饱读君家劫后书。 (予宰虞逾年,病不称职,已于除夕前一日投劾求去,故诗中及之且订后约。爱书若命句又作检除糟粕留精英,瑶华句又作瑶华十乘轻百城。良士先生属题先德《虹月归来图》,为赋长句呈教。) 丙辰元旦试笔,青侣赵黻鸿稿。(仲伟行 吴雍安 曾康编著.铁琴铜剑楼研究文献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07月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