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906|回复: 1

忆音乐家劫夫在青岛的岁月【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0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忆音乐家劫夫在青岛的岁月


2011年08月31日

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岁月流金,红歌流传。老歌《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歌唱二小放牛郎》等歌曲在全国广泛流传,成为红歌会不可缺少的曲目 ,这些歌曲的曲作者就是著名的音乐家、美术家劫夫,劫夫即李劫夫,而他在上世纪30年代生活、工作于青岛,正是青岛为他一生音乐 、美术生涯奠定了基础。

  1933年从东北流亡到青岛

  李劫夫(1913~1976)原名李云龙,吉林农安人,自幼聪颍,喜欢音乐和美术。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建了伪满洲国,逮捕镇压爱国人士,李劫夫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不甘在东北当亡国奴,后流亡到青岛,改名李劫夫,表示“劫后一夫”。

  1933年他来到青岛,找到他在青岛民众教育馆任馆长的表兄张荫轩,被安排在了民众教育馆当助理。民众教育馆在朝城路上,规模很大,活动很多,他编写一些进步文艺作品,自己也演奏、演唱《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渔光曲》等节目。他能唱也会演奏,还辅导美术活动,是青岛木刻美术的开拓者,同时还在《青岛民报》、《青岛时报》等刊物上发表《和平曙光》、《黑夜中的流浪者》等文学作品。

  在民众教育馆担当着群众的辅导工作,劫夫总是编排一些反帝救国的节目,另外则是禁毒、禁娼的节目。他参加了青岛国乐(今称民族音乐)研究班,业余美术协会,活跃在青岛音乐、美术界。时刻不忘沦陷区的家乡,据王恩涛回忆:每到“九月十八日”(即日占东北之日)他们会在一起喝一杯“黄连水”,表示毋亡国耻。王恩涛写有《勿忘九·一八,其饭黄连水》。

  为江苏路小学写校歌

  因张荫轩被免去青岛民众教育馆的馆长职务,由苟孟龙继任馆长,劫夫也被免去职务,经人介绍去江苏路小学任音乐、美术教师。江苏路小学原为德总督府小学,条件较好,劫夫为江苏路小学写了校歌,开始为:

  巍巍宏舍,

  渺渺海滨,

  江苏路畔是我校,

  ……

  在江苏路小学他将《孟子》中《齐人有一妻一妾》改编为话剧《妻且羞》,由高年级学生演出。

  1935年离开江苏路小学任黄台路小学音乐、美术教师。这时候著名诗人王亚平任黄台路小学校长,袁勃任国文课教师。上世纪30年代初,中共中央文委组织了“左联”— — 左翼作家联盟,在“左联”下成立了中国诗歌会。王亚平、袁勃都是中国诗歌会的成员,他们与沈旭等组织了中国诗歌会青年小组,在《青岛时报》上出刊《诗歌周刊》。1935年中国诗歌会领导人蒲风也来青岛,在青岛编印、出版了《诗歌季刊》由于共同的信仰,劫夫与王亚平(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文联秘书长)、袁勃(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省委宣传部长)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两个刊物上都发表有劫夫的作品。

  劫夫与王亚平等筹建青岛抗敌文艺协会。1936年10月鲁迅先生逝世,王亚平等发起组织了鲁迅先生追悼会,劫夫是积极组织者、参与者,由此受到敌人的注意与监视。

  1937年离开青岛去延安

  中共中央文委组织“左联”,又组织了“ 左翼美联”左翼美术家联盟。由于海任党团书记 ,组织受到破坏后,于海回青岛改名刘西蒙任《青岛民报》副刊编辑,也与劫夫相识,共同组织左翼美术活动。1936年7月在青岛兰山路小学礼堂组织了山东省木刻展览会,会上展出有劫夫的作品高尔基头像木刻,他同时是主要组织者,劫夫在《青岛时报》上发表了《现阶段木刻运动之使命》,其中写道:

  中华民族已到了最后生死存亡的生死关头,有热血的人们正在准备做救亡热血的斗争,为整个的民族解放努力,建立联合抗日战线,如“国防文学”、“民族革命的大众文学”的建立 。当然,这比文学更能普通化,更能发人猛省的木刻版画更应该履行这两个口号,负起“国防”、“民族解放”的使命……。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劫夫离开了青岛,去了延安。他是继聂耳、冼星海之后一位多产的革命音乐家、美术家。

  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东北鲁艺音乐部部长,东北音乐专科学校的校长,沈阳音乐学院教授、院长,中国音协第一、二届理事和辽宁分会主席。

  劫夫作曲(有的作品兼作词)的音乐作品两千余首,如《歌唱二小放牛郎》、《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我们走在大路上》及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等……20世纪,他那脍灸人口、神采飞扬的旋律唱响了大江南北,时至今日,仍经久不衰。

  文/鲁勇

  往事钩沉

  上世纪40年代青岛的乐团

  上世纪40年代,青岛的音乐活动特别活跃,除了交响乐团、爵士乐团以外,全市有八个声乐乐团,曾组织有“音联”,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大众音乐团。

  大众音乐团

  抗战胜利后,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校内课余文化活动很多,建有许多文化社团。1947年组织了一个歌咏队,叫大众歌咏队,才开始只有20几个人。1947年蒋介石发动了内战以后,山东大学学生开展了“反饥饿,反内战”斗争,中共地下党为广泛联系、组织群众,主动领导了大众歌咏队,改称为大众音乐团,成为地下党领导下的社团之一,其成员不仅从山东大学内吸纳,还从各个中学和社会中吸纳,人数最多时,成员达到了600多人,是青岛百年音乐史上最庞大的一个音乐团体。周中雅任团长,米光盛、王惠芬任副团长,团内设有总务、舞台、宣传、联络、研导、出版几个组,由王族城、王济民、童治国、任笃行,罗迈威、栾道生等负责。大众音乐团下分三个队,一队为大合唱队,二队为群众歌曲队,三队为舞蹈队,主要活动地点是在山东大学松山路上的工学院,乐团还集体郊游、学习、举行座谈会。

  大众音乐团合唱队曾经演出过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马思聪的《祖国大合唱》,以及《生产大合唱》等大型合唱节目,还演出过《抗日战争歌曲联唱》等。大众音乐团二队,演出过《到敌人后方去》,《插秧谣》,《你是灯塔》等歌曲。舞蹈队曾演出过《掀起你的盖头来》等节目。

  溪音歌咏团

  赫保真是青岛乃至全国著名的国画家,1959年为人民大会堂绘牡丹图大型国画,人称“赫牡丹”。他与黄公渚、杜宗甫合称美术界“三老”。

  其实,赫保真一直是音乐教师,曾任教于青年中学、市立中学,他也是一位音乐家,早在1939年,他就在《青岛教育周刊》发表过《复兴古乐为创新国乐之基础》等论文,编辑出版了《小学生歌集》。上世纪40年代,他组织了一个溪音歌咏团,他任指挥,在各个音乐会上演出过《蓝色多瑙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以及《嘉陵江上》,《在太行山上》等合唱歌曲。溪音歌咏团是以大、中学生为主组成的,还排练过《铁匠大合唱》等节目。1948年,赫保真指挥溪音歌咏团的合唱队与美军第七舰队交响乐团联合演奏了贝多芬的《欢乐颂》等世界名曲,美国乐手对赫保真的指挥给予热烈掌声。

  崇文合唱团

  邓余鸿与赫保真同为潍县人,邓余鸿毕业于潍县文华学校,留校任音乐教师。1931年来青岛任崇德中学(解放后青岛市第十一中学)音乐教师。他有音乐水平,又有英语水平,他翻译编辑了许多世界名曲的歌词,出版了《中文名歌101首》,在本市及外地广泛流传,推广了世界名曲。

  邓余鸿起初组织了一个兄弟合唱团,因为崇德中学是男子中学,只有男生。不久,改组为崇文合唱团,“崇”即崇德中学,“文”为文德女中。崇文合唱团多次在城阳路小礼堂演出,演出节目有《念故乡》,《黄河大合唱》等。崇文合唱团还有口琴队和雅乐队(今称民族音乐)。崇文合唱团也是上世纪40年代的一支著名乐团。

  青岛解放后,以崇文合唱团为基础,邓余鸿为青岛市人民广播电台组织了一支广播乐团,邓余鸿任指挥。

  其他乐团

  另外,音乐家李铮、王爱瑜夫妇组织了男(市立中学)女(市立女中)中合唱团,本报已做过介绍。

  青春音乐团,由市立中学、文德女中、圣功女中三校学生组成,鲁海为团长,葛树先为指挥,平时在铁路小学排练,曾在青岛电厂礼堂等公演过合唱曲《垦春泥》、《怒吼吧,黄河》,女生独唱《黄水谣》,还演出过舞蹈《原人舞》,以及相声等节目。1949年12月,青春音乐团在青岛市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新年大合唱》,由齐唱、混声合唱、轮唱等几章组成。1949年元旦,广播电台播出。

  上世纪40年代是青岛声乐高峰时期,除了大、中、小学生的一些音乐团体以外,还有中纺公司等大型企业乐团,也有业余乐团,这个时期,岛城各处响遍歌声。 吴绍桂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来源:http://hb.qq.com/a/20110831/000524.htm
 楼主| 发表于 2012-6-20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1935年离开江苏路小学任黄台路小学音乐、美术教师。这时候著名诗人王亚平任黄台路小学校长,袁勃任国文课教师。上世纪30年代初,中共中央文委组织了“左联”— — 左翼作家联盟,在“左联”下成立了中国诗歌会。王亚平、袁勃都是中国诗歌会的成员,他们与沈旭等组织了中国诗歌会青年小组,在《青岛时报》上出刊《诗歌周刊》。1935年中国诗歌会领导人蒲风也来青岛,在青岛编印、出版了《诗歌季刊》由于共同的信仰,劫夫与王亚平(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文联秘书长)、袁勃(新中国成立后云南省委宣传部长)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两个刊物上都发表有劫夫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