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生活网

查看: 1367|回复: 2

刘凤悦律师行踪:自主之命运不可折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18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河北
      今天上午吾驱车唐山会友,先在龙泽南路向东至立交桥东唐钢宾馆,复从桥下沿建国路向西返回至抗震纪念碑北存车,按天不计时间3元,便宜便捷甚好。等待之际,散步抗震纪念碑馆南侧,忆起2008年仲夏曾在此奥运火炬传递警卫。恍如昨日。登临抗震纪念碑,瞻仰碑文,再次默念诵读,动情处眼睛湿润,感念着人类自主之命运不可折服,亦赞文采简约典雅,精道天成。据梁兄称,此乃唐山师院教授手笔。发此同赏,共襄精神。是为记。
                                           唐山抗震纪念碑碑文
      唐山乃冀东一工业重镇,不幸于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发生地震。震中东经118度11分,北纬39度38分,震级7.8级,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11公里。是时,人正酣睡,万籁俱寂。突然,地光闪射,地声轰鸣,房倒屋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24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16万多人顿成伤残。7000多家庭断门绝烟。此难使京津披创,全国震惊,盖有史以来为害最烈者。
       然唐山不失为华夏之灵土,民众无愧于幽燕之英杰,遭此灭顶之灾,终未渝回天之志。主震方止,余震频仍,幸存者即奋挣扎之力,移伤残之躯,匍匐互救,以沫相濡,谱成一章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先人后己、公而忘私之共产主义壮曲悲歌。
      地震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急电全国火速救援。10余万解放军星夜驰奔,首抵市区,舍生忘死,排险救人,清墟建房,功高盖世。5万名医护人员及干部民工运送物资,解民倒悬,救死扶伤,恩重如山。四面八方捐物捐款,数十万吨物资运达灾区,唐山人民安然度过缺粮缺水之绝境。与此同时,中央慰问团亲临视察,省市党政领导现场指挥,诸如外转伤员、消尸防疫、通水供电、发放救济等迅速展开,步步奏效。震后十天,铁路通车;未及一月,学校相继开学,工厂先后复产,商店次第开业;冬前,百余万简易住房起于废墟,所有灾民无一冻馁;灾后,疾病减少,瘟疫未萌,堪称救灾史上之奇迹。
      自1979年,唐山建设全面展开。国家拨款50多亿元,集设计施工队伍达10余万人,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亲临指导。经7年奋战,市区建成1200万平方米居民住宅,600万平方米厂房及公用设施。震后新城,高楼林立,通衢如织,翠荫夹道,春光融融。广大农村也瓦舍清新,五谷丰登,山海辟利,百业俱兴。今日唐山,如劫后再生之凤凰,奋翅于冀东之沃野。
      抚今追昔,倏忽10年。此间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宣示着如斯真理: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人民解放军忠贞可靠,自主命运之人民不可折服。爰立此碑,以告慰震亡之亲人,旌表献身之英烈,鼓舞当代人民,教育后世子孙。特制此文,镌以永志。
                                                               唐山市人民政府      一九八六年七月二十八日

  


发表于 2011-12-18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soso_e163:}{:soso_e176:} {:soso_e160:}
发表于 2011-12-19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河北
戴连弟,笔名退之,唐山师范教授,碑文起草者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